揭秘STO系列(一):资产型证券通证的实用分类法

最近虽然币圈仍不太平,各种闹剧不时上演,但随着纳斯达克拟推出通证化证券平台为发行STO提供便利的消息放出,本就被不少人看好的STO,终于脱颖而出,成为了币圈的大热点和希望所在。STO最终能否横空出世,带领币圈异军突起呢?且容小编通过接下来的一系列文章和你慢慢分享~(此文来源于medium,作者Jesus Rodringuez,编译Chloe)

揭秘STO系列(一):资产型证券通证的实用分类法

我最近做了一些工作并一直在思考证券化通证的事,越研究越发现它的魅力无边。现如今,证券化通证开始变得日益流行起来,其中部分原因还在于一种趋势:非流动资产的通证化。加密推崇者认为,从房屋到公共股权,世界上的每一项资产最终都可以被通证化。从这个角度来看,绝大多数代表非流动资产的代币很可能被不同的监管机构归类为证券,这引发了人们对构建能够更好地支持证券型通证发行和交易的平台的狂热。如果你想更多地了解证券型通证,我推荐俄勒冈大学教授Stephen McKeon的这篇意思非凡的文章。(https://hackernoon.com/traditional-asset-tokenization-b8a59585a7e0)

周末与一些好友对加密领域进行了探讨,我们得出的结论是:资产通证化领域现在还很混乱,理论和市场规则仍有待建立。从这个意义上讲,我决定开始撰写一系列文章,详细介绍我对证券通证化和资产通证化的一些看法。

开始理解资产通证化的一个好方法是分析其不同的形式和变化。在我看来,市场混乱的部分原因是大多数人对非流动资产通证化只是停留在泛泛而谈的层面上,并没有建立在真正的金融和数学逻辑的基础上。当你开始深入研究这个领域时,你就会很快意识到从投资角度来看并非所有资产通证化都是平等的。

目前,有好几种方法可以对非流动资产通证化进行分类,有一种分类法我觉得既可以有效地考虑相关资产的潜在升值空间,也可以分析此产品向通证持有人支付定期分红的能力。从这个角度来看,一些证券通证化产品可以更好地产生定期分红,而还有一些产品则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产生更大的升值空间。下图有助于说明这一概念。

揭秘STO系列(一):资产型证券通证的实用分类法

按照上图中说明的概念,我们可以将世界上的非流动资产的证券型通证划分为以下几个大类:

红利型证券型通证

在此类别中,我们可以把能定期给通证持有者分红的证券型通证划入此类别。这种类型的通证很典型的做法就是利用协议,使得通证持有者需要定期兑换部分通证以获得定期分红。当出售标的资产或发生其他大的清偿事件时,通证持有人会获得更多的给付。

增值型证券型通证

在这个类别中,我们可以将那些通常不会产生定期分红的资产,但是他们的价值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值的证券型通证划入此类。遵循此模型的证券型通证需要通过协议将标的资产的价值与所持有的通证的价值相关联起来。代表私营公司股份的代币,钻石及艺术品都是此类产品的例子。

分红-增值混合型证券型通证

有一种证券型通证是分红型证券通证和增值型证券通证的结合体。投资此类证券型通证的持有人既可以获得定期分红,又能同时参与相关资产产生的权益。

单种类与多种类证券型通证

市场上的大多数证券型通证都是与特定资产相关联的,例如艺术品,房地产等。在未来,我们或许可以看到代表多种资产类别的证券型通证的产生,资产类别的多样化有助于在特定市场条件下相互对冲。

揭秘STO系列(一):资产型证券通证的实用分类法

单资产与多资产证券型通证

最开始的时候,在进行证券型通证研究时,很多努力和精力都集中在对艺术品或房地产等单个资产进行通证化上。 在这种情况下,资产所有者将获得等值于标的资产的证券通证。 先撇开这种单资产模式的好处或挑战,重要的是要看到市场中其实还有其他选择。我们其实还可以把通证型证券看成一个由一个个单个加密资产组成的资产交易池。 这个模型的组建原则有点类似公共市场中指数基金的构建。

揭秘STO系列(一):资产型证券通证的实用分类法

关于分类法的内容今天就分享到这里了,各位看官,我们下期接着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