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呼吸機供不應求,醫療器械投資或迎來新機遇

疫情下呼吸機供不應求,醫療器械投資或迎來新機遇

自3月19日短短的10天,儘管我國已經緊急向國外提供有創呼吸機1700多臺,達到了今年以來提供國內總量的一半,但面對已經簽訂的2萬臺呼吸機訂單,仍存在巨大缺口。


一位呼吸機制造企業的負責人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坦言,因為新冠肺炎疫情的暴發,基本上已經清空了庫中的存貨,現在的訂單都需要排期生產。

疫情下呼吸機供不應求,醫療器械投資或迎來新機遇

疫情下呼吸機供不應求


呼吸機作為一種能代替、控制或改變人的正常生理呼吸、增加肺部通氣量、改善呼吸功能、節約心臟儲備能力的裝置,一般可分為無創、有創兩類,其中,有創呼吸機是治療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的重要醫療設備。


根據天眼查及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數據發現,我國擁有呼吸機註冊證企業36家,其中有24家企業的經營範圍含“進出口”,佔比接近70%。而在這個名單中,可以生產用於重症治療的有創呼吸機企業共有21家,其中8家的主要產品取得了歐盟強制性CE認證。


儘管有著出口資質的企業並不多,但也不能避免呼吸機在特殊時期下價格的飛漲。數據顯示,2018年,我國中低端醫用呼吸機平均單價為9.82萬,而高端醫用呼吸機平均單價為35.79萬。但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現在市場上每臺中低端、高端醫用呼吸機的價格已分別漲到10萬元到50萬元不等,“儘管價格一再上漲,但仍然供不應求,一些海外採購商一買就是幾百臺。”一位接受記者採訪的呼吸機企業銷售人員說。


如此有效且重要的醫療物資在全球範圍內嚴重短缺,在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第八醫學中心呼吸科主任趙衛國看來,一方面是因為新冠肺炎疫情突發導致,短期內重症病人多,呼吸機需求增大;另一方面則是呼吸機的生產製造有一定門檻,受配件、技術、人工等因素的影響,並非在短期內就能輕易地大幅增產。


零部件短缺成增產掣肘


然而,在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下,想要大規模增產呼吸機並非易事。生產呼吸機的上游零配件缺乏也是導致產能無法大幅度提升的重要原因。工業和信息化部產業政策與法規司司長許科敏解釋道:“一臺呼吸機有上千個零部件,主要的零部件供應商不僅有在國內的,也有一些在國外。”


我國呼吸機部分零部件可自主供給,但渦輪、傳感器等關鍵零部件仍很大程度上依賴進口。海外疫情暴發後,物流、供應鏈也因此受到了較大影響。


為了進一步瞭解重點醫療裝備產業鏈協同擴產情況和存在的困難,3月29日,工業和信息化部組織召開重點醫療裝備產業鏈協同擴產視頻會議,國內有創呼吸機重點企業和地方有關部門負責人參會,摸底企業面臨的問題和困難,研究產業鏈協同擴產措施。


為解決關鍵零部件“卡脖子”問題,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局指導相關生產企業尋找國產化替代廠家,北京海關也幫助企業關鍵零部件實現綠色通關,加速核心元器件進口備貨。


許科敏也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佈會上透露,目前,為確保呼吸機有序生產,呼吸機上游853家全國配套商中已有794家復工復產。

疫情下呼吸機供不應求,醫療器械投資或迎來新機遇

行業跨界或緩解生產壓力


呼吸機的短缺,暴露了疫情下醫療器械行業生產能力的不足。而在資本市場看來,醫療器械行業已成為投資的新藍海。


這在廣州市生物產業聯盟秘書長李予強看來,除了醫療器械產業在此時段的市場行情所致,還有政府大量利好政策的頒佈和醫藥企業跨界入行等原因導致了投資熱潮現象的出現。


“醫藥企業跨界進入醫療器械領域屬於價值鏈條的拓展,醫藥與醫療器械雖然是兩個不同行業領域,但其價值鏈結構與價值屬性具有較高相似度。” 廣州市生物產業聯盟秘書長李予強說,“所以,醫藥企業可以較快切入醫療器械領域的價值鏈條,加上雙方銷售渠道重合度較高,醫藥企業可在資金流、信息流方面形成醫藥與器械銷售相互促進的局面,這也刺激了不同領域投資人跨界投資。”


此外,互聯網也為醫療器械行業的生產銷售模式帶來創新與變革。互聯網跨界進入醫療器械領域後,聯繫著市場供求雙方,為醫療機構提供優質的產品和一流的服務,提升了廠家、商家產品品牌知名度,帶來了更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同時也為廣大醫療機構提供更多的產品選擇機會。


記者採訪中發現,隨著部分製造業市場的日趨飽和,以家電企業與通訊設備製造企業為代表的先進製造企業嘗試佈局醫療器械產業。“我國先進製造業處於高速發展階段,其產能利用率處於不斷上升中,具有雄厚的生產製造基礎。在跨界醫療器械領域後,產能可以直接向醫療器械領域橫向延伸;另外,先進製造業企業具備極為可觀的用戶基數,為其銷售醫療器械提供了支持。”李予強稱,來自不同領域的大量資金湧入,客觀上也緩解了醫療器械製造商存在的難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