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域經濟|為一人,築一城!貴州大方如何散發文旅魅力

張愛玲筆下的《傾城之戀》是愛一個人,傾覆一座城。在貴州省西北部有一個民族文化底蘊深厚,彝族傳統文化源遠流長的縣——畢節市大方縣。今天拾墨與大家一起關注這座素有“奢香故里、古彝聖地”之美譽的縣,看看為一個人,築一座城的文旅新路。

奢香夫人,彝族人。公元1381年,因丈夫隴贊·藹翠去世,奢香代替年幼的兒子,世襲貴州宣慰使職。在明太祖朱元璋討伐元梁王的殘餘勢力時,奢香審時度勢,積極獻糧通道,親赴威寧、雲南鎮雄,勸說開導當地土酋,支助明軍軍需,為明軍順利進軍雲南,祖國的統一做出了重大貢獻;公元1384年,明朝封疆大吏馬燁製造“辱香事件”,欲“盡滅諸羅”而“代以流官”。奢香為維護民族團結、祖國統一,忍辱負重,赴京師狀告朱元璋馬皇后親侄。返回水西后奢香立即兌現與明太祖朱元璋的承諾,修建九驛道,鞏固邊疆政權,促進了漢彝文化交流和民族地區的經濟發展,成就了流芳百世的“奢香精神”。

縣域經濟|為一人,築一城!貴州大方如何散發文旅魅力

正是這樣的“奢香精神”,促使大方縣建設以奢香精神為靈魂的慕俄格古城,打造古彝聖地。在傳承和發揚“奢香精神”的同時,將文化優勢轉化成經濟優勢,通過科學化定位、專業化規劃、立體化宣傳、市場化運作、組團化發展文旅產業,全力以赴推動文化旅遊業實現井噴式增長。

在文化園區建設中,大方縣採取“從政府建設到企業參與漸進化”,“從核心園區到各類園區組團化”,“從政府主導到以商招商市場化”,“園內開發與園外改造相結合”,“基礎設施建設與文化產品開發相結合”,“發展文化旅遊與改善民生相結合”的“三化三結合”方式,打造文化精品,推動旅遊業發展

縣域經濟|為一人,築一城!貴州大方如何散發文旅魅力

一、逐步健全領導機構。堅持大穩定、小調整、因需設崗、節約資源的原則,成立大方縣旅遊產業發展領導小組,將慕俄格古城管理處、油杉河風景區管委會同類機構整合集中辦公,並將文體廣電旅遊局涉及旅遊職能整體劃轉到旅發辦,負責全縣旅遊行政管理及服務工作;通過旅遊招商積極引導企業參與開發景區,鼓勵和引導社會力量參與公共文化服務,發掘和利用民族文化、奢香文化、紅色文化、古井文化、漆器文化的豐富內涵和獨特魅力,努力打造古彝歷史文化聖地、旅遊休閒度假熱地、多民族文化產業發展高地,建造景點景區集聚區。

二、突出景區景點打造,在“基”字上著力夯實。加快完善景區旅遊基礎設施配套,對高速公路收費站、高速路入口大道、順德大道立面、西城門停車場等進行建設和改造。通過搭建全域智慧旅遊平臺,建設大數據中心、電子商務中心、景區智能系統、景區WIFI及監控等,大幅提升旅遊服務功能和旅遊服務形象。

加大對傳統文化的挖掘和保護,全方位收集整理彝族文化、奢香文化等民族文化,從文化遺產保護開發、文旅資源融合發展、文化產業協同創新、振興傳統工藝產業、挖掘充實文化活動等角度,切實做到對大方農民畫的研究、保護、傳承、開發。

對彝族的《讀木寫》、苗族的《喪葬歌》等一批書籍蒐集和整理,完成《大方山歌集》編撰;在大方農民畫的開發保護上,成立大方農民畫院,設立文化產業專項資金;生產具有民族特色的陶瓷工藝品和生活用品,打造蠟染、禪茶、漆器等文化主題館,推動奢香古鎮文化旅遊產品品牌建設。

縣域經濟|為一人,築一城!貴州大方如何散發文旅魅力

三、全方位、多層次地“走出去”,發展文化創意、影視動漫等產業業態

。提升大方的對外知名度、美譽度,同時也促進民族文化的保護與傳承,讓彝族文化與旅遊產業深度融合,發揮了文化引領的積極作用。

打造文藝精品,拍攝了《杜鵑花開》、《莫道君行早》、《一代人師言修》、《南沼王》等一系列電視劇、電影;精心策劃古鎮大型燈光秀、古鎮美食節,大方端午節民族民間民俗中醫藥文化交易活動。

依託歷史文化資源、民族民間藝術,大方縣提出“1136”文化戰略工程,即圍繞一個人(奢香夫人品牌)、打造一座城(慕俄格古城)、建設三個園(古彝文化產業園、漆器和農民畫產業園、烏鴉洞航空歷史文化旅遊園)、激活六個鄉(“中國現代民間繪畫畫鄉”、“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中國漆器之鄉”、“中國天麻之鄉”、“中國皺椒之鄉”、“中國豆製品之鄉”),致力於打造文化精品,提升文化軟實力。走出了一條“文產興方、文產強縣”的新路,文旅深度融合,文化產業和旅遊業成比翼雙飛,齊頭並進之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