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競相寬鬆,疫情後的房市,哪些值得關注?

全球競相寬鬆,疫情後的房市,哪些值得關注?

來不及解釋了,快上車老司機帶帶你

要不要買房?

此前,每當有人問這個問題時,我就會想起多年前還在魔都瞎混的時候,我一朋友做二房東,他每週都騎著輛電瓶車去收租,那時候網絡轉賬不方便,即使有,他也更喜歡上門收現金,他說,人不能太閒著,一閒就廢了。

有一次,我跟他一起去個老破小區,房主要收回房準備賣了,在清點時,房主問了下,“要不,你買下得了,算你便宜點,單價1.5萬。”

朋友禮貌地回絕了,走下樓。小區住的都是老人家,三樓有一家還正在辦白事,見此情此景,朋友笑罵,“這麼破的房子還要1.5萬。”

多年後,我再故地重遊,打開APP查了下這個小區的房價,單價近7萬了,就給朋友發了條微信告知了此價,“後悔嗎?”

很快,他回覆,“麻痺,當時要知道砸鍋賣鐵也要多買幾套啊。”

當然,他是在俯瞰江景的融創濱江壹號院給我回的消息,那是他奮鬥多年的犒賞。在疫情期間,生意半歇狀態,他就眺望著江景,思考人生。

所以,關於要不要買房這事情,不是親密的朋友不好給建議。這年頭,有一套房的擔心價格跌,因為那是他全部的身家;而有很多套房的,比如我那把房本當樂高壘起來玩的光總,把整棟小洋房買下供家族居住,現在還是一有閒錢就買房。他說,錢不能閒著。

縱觀過去20年,人與人之間的差距,是買房還是炒股,以及,現在手裡有多少套房,還是當年滿倉了多少中石油。

多年後,當我明白了這個道理,在地下室吃著泡麵,不由關上了燈。

01

3月初,國內的疫情平穩,地產商們錯過了收割返鄉置業潮,在急切追“小陽春”的最後機會,光總微信我,“地產商融資邊際放鬆了,又有續命的機會,大家都忙著做項目,趕緊買房。”

你看,房子幾乎成為有錢人巴浦洛夫式的反應。

但其後誰也沒想到的是,國內疫情穩定了,但疫情在國外快速蔓延,石油需求快速下滑,沙特和俄羅斯掀起石油大戰,重壓之下,美國股市崩盤,猶如一根導火索,擊垮了本已脆弱的全球經濟。為了托住經濟,美聯儲祭出無限量化寬鬆政策,流動性緊張狀況雖然改善,但疫情陰影之下,經濟學家們說,一場全球範圍內的經濟大衰退似乎正在敲地球的門。

地球是圓的,中國龐大的產能需要出口,國外不好,咱也不能獨善其身。中金最新研報把2020中國實際GDP增速預測從原來的6.1%下調至2.6%,而瑞銀也將中國全年經濟增長預測下調至1.5%。

雖然經濟學家們調低了增長預期,但今年卻是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關鍵一年,其政治意義有多重要不言而喻,所以直到目前,也還未見官方鬆口降低GDP增速目標。即使拋開增長5.6%的目標,就保就業角度,也迫在眉睫。所以有經濟學家說,要“放鬆樓市調控”托住經濟,穩住建築業這一就業大戶,穩住地方財政。

只是,“房住不炒”的基調也未見放鬆,很多地方傳出了“2成首付”,乃至放鬆預售條件、不嚴控備案價格、降低拿地的門檻等等邊際放鬆政策,最後也大多澄清或者“一日遊”,草草了事。

眼下是個微妙時刻,往後會邊際放鬆呢?還是繼續嚴控呢?顯然,決定權在上面的看法,而市場正在賭起碼會鬆一鬆讓地產喘口氣。很多金融狗,比如光總就從大房企近期的融資邊際放鬆做了預測,反正他房多,今年是金融大年,賺到錢再來一套也無妨。

至於我的看法,正如之前在圈裡所說:

地產公司最近融資挺多,還有多家地產公司調高了今年的銷售目標。

今年是竣工大年,17年前後拿的地到了竣工的時候,銷售競爭大了,而當時好些地王的成本價已經高於目前的市場限價。

過去3年,一線城市調控嚴格,而很多三四線城市是牛市,漲了不少。目前因為疫情,居民收入受影響,預期也受影響,在沒有全面放鬆及金融政策的支持下,是很難全面入場的。個別城市近期的熱搶僅是個別,並非是預期全面放鬆。

目前來看,邊際放鬆是可能的。一些經濟學家也認為該放鬆改善性需求,希望改為認房不認貸。

悲觀的分析師認為今年地產銷售增速可能跌到-10%、投資增速可能會跌到-5%。

但在這種行情下,大地產公司可能會打折促銷,繼續搶市場份額,因為其資金相對便宜,貨值多,能打得起,而小地產公司可能就面臨新一輪的被兼併了。

危機危機,有時候是大玩家的機。

02

3月份,全國各地越來越多的售樓處重新開放,不少開發商頻頻打折促銷,以扭轉流動性吃緊局面,並且搶地盤。一些資金充裕的房企琢磨著補倉,另一些雄心勃勃的則準備加碼“超車”,當然也有一些老朋友身陷囹圄乾脆清倉。

也不是沒有看空的,在數據上找論據,北京3月份平均單價在68616元,環比下跌2013元,跌幅2.85%,而2020年前二個月的數據,北京1月新房成交3790套,環比下降27.2%,2月新房成交1296套,環比下降68.7%。單看數字的話,帝都樓市的主要數據處於下行趨勢,確實不太樂觀。

全球競相寬鬆,疫情後的房市,哪些值得關注?

也有反駁的。1、2月份春節檔,本來就是一線樓市成交量低谷期,何況疫情之下,全國幾乎處於停滯狀態,線下售樓處不開門,房產中介小哥無法出動,網上籤約交易可能性較低,再加上銀行利率換錨等種種因素,環比下跌正常,同比不也上漲了一些麼。寒冬之下也有亮點嘛,經過一個多月的蓄客,北京市順義區某樓盤才開售20分鐘,便售出了814套房源。

並且,春江水暖鴨先知的是,近期北京土拍非常熱鬧。最新數據顯示,北京1-2月住宅用地成交總價達到672億,同比增長15%,平均溢價率高達18.5%。其中2月份住宅土拍為440億元,更是創下3年來新高,平均溢價率為26.6%。

由於疫情,2020年第一季度樓市成交量相比2019年差距懸殊,但土拍成交卻比2019年要漂亮不少。

如果地產商預期未來房價下跌,土地流拍是常態;而如果預期2、3年後竣工會賣得不錯,那就熱情舉牌。所以提著幾十億來買地的地產商們在想什麼呢?或者說,知道了些什麼呢?

全球競相寬鬆,疫情後的房市,哪些值得關注?

從帝都樓市小週期來看,自2017年317北京房價到達價格頂峰後,“房住不炒”基調下,首付比例提高、利率上升,大量限競房、共有產權房入市,北京的二手房成交量略慘淡,相比3年前樓市頂峰時期的價格,北京的房價整體降幅在10%-20%左右。

但就是這麼嚴厲的調控,房價也在波動中逐漸回調。甚至,“住不炒”的共有產權房還遭遇了冷遇,可見,人們並不是只想要一間住的房,還想分享未來的受益。

畢竟:

從長期來看,利率趨勢是向下的,而大城市一定是集中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口的,在特色的土地供給制的調控下,一線強二線的房價是會有支撐的。

全球競相寬鬆,疫情後的房市,哪些值得關注?

03

只要“房住不炒”不鬆口,調控全面大放鬆就很難。但嚴控了三年的一線城市,是不是要鬆一鬆了呢?畢竟15、16年上車的那一批,到了準備改善一下的時候了。

一線城市的房子挺有意思,每個地方的情況都有所不同,基本上是跟著學區、地段、有錢人的密度來。

如果你是有錢人,那東西城、海淀隨便挑,孩子要送出國的,朝陽、順義的別墅區也隨便。普通人家的上車盤,那就朝陽、大興、豐臺、亦莊臨鐵新房、次新房最好不過。

有一份數據,2020年3月,北京市各區二手房價格同比漲跌幅中,海淀、西城、門頭溝、房山和懷柔的二手房價格上漲;而朝陽、東城、豐臺等其他區縣下跌。這其中,海淀區的二手房價格同比上漲了1.24%,而朝陽區的價格則下跌了0.59%。

都說西城是帝都中心,雲集了最有權勢的人,有最好的學區,一條金融街創造了數千億GDP,房子自然搶手,就是有點高處不勝寒,學區派位改一改就傷筋動骨。之前西城學區好,一來畢竟是老城,雲集了傳統的名校,還能直升,在過去,西城除了衚衕裡的老北京,其他大抵是國家公務員,學歷高,有精力,狠抓教育,所以高考升學率高。

但眼下,大海淀靠實打實的智力優勢早就領先了。

道理也好理解。吾國高考是世界上最公平的考試之一,或者大膽一點,把之一去掉。除去特招啊自主招生這些可能搞貓膩的,那基本就是拼智力和勤奮,跟爹媽有關係的估計也就智力遺傳和有沒有錢送補習班。

過去智力和自律最好的孩子大學畢業當公務員,孩子當然強。而現在,互聯網興起,提供了大量高薪工作,還有股權期權,普通人家還在覺得在體制內不好混,乾脆就讀CS什麼的去當碼農。

眾所眾知的是,海淀區的西北旺、西二旗和上地聚集著大量的碼農。這片區域是科技互聯網產業聚集區,騰訊、網易、百度等互聯網巨頭彙集在此,可謂是“中國硅谷、碼農聖地”。再加上中關村軟件園、永豐產業基地、中關村集成電路設計園、用友產業園等產業園區形成集群效應,海淀區的新貴們不僅學歷高、工資高,購買力也高。

全球競相寬鬆,疫情後的房市,哪些值得關注?

碼農社畜們上班已經這麼辛苦啦,更加不願意在通勤上浪費過多時間,影響工作心情。因此這些財富新貴們在購房時,更加願意選擇離公司更近的海淀區或者往北一點。只要地鐵到的地方,就看漲。

之前海淀的教授們、研究員們的孩子聰明,現在碼農們的孩子也聰明,活生生地把大海淀各處都幹成了學區房。北京最好的十所中學,海淀區和西城區各佔五席,人大附中、101中學、北大附中、十一學校、北師大附中的海淀區中學名氣響噹噹,近年來海淀的一本率通過率在60%左右。

所以海淀的房子好賣,就連豪宅也比別的區好賣。比如騰訊北京總部、新浪的總部搬到西北旺之後,西山壹號院就更熱鬧了,有一朋友在其中一家當高管,就買了一套,中午還能回家吃午飯打個盹,午休完走路回辦公室時,還能有意無意說一句,“這天真熱,走兩步過來就出汗了。”

這逼裝得夠可以,以至於他團隊的碼農們都以好好做社畜,萬一項目成了,分拆上市,將來也買一套壹號院為目標。再不濟,早年跳去字節的,現在不也盤算著來一套了麼。

一線、強二線城市永遠不缺財富神話,不過是波峰波谷而已。在三四線城市週期見頂的時候,重倉一二線未來似乎是地產商們的共識。蓋壹號院的融創,現在有超過82%的土儲,全都位於一二線城市。

週四刷屏的《關於構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的意見》也印證了這點,除了土地要素權限逐漸下放外,對於城市而言,還有三大看點:

1、推動超大、特大城市調整完善積分落戶政策,探索推動在長三角、珠三角等城市群率先實現戶籍准入年限同城化累計互認。放開放寬除個別超大城市外的城市落戶限制,試行以經常居住地登記戶口制度。

長三角、珠三角是經濟活躍、人口流入的重要地區,也是年輕人就業的地方,之前除魔都落戶比較困難外,其他城市落戶都相對容易了,這些互認積分,是促進兩地人才的互流互通。

試行以經常居住地登記戶口制度,無疑更有利於新城市人口落戶。個別超大城市,指的應該是魔都、帝都。尤其帝都,還是會限制人口總量上限的。

2、充分運用市場機制盤活存量土地和低效用地,研究完善促進盤活存量建設用地的稅費制度。

在堅持十八億畝紅線的基礎下,想大規模提高土地供給量是很難的,那就先盤活存量土地。而沿海經濟發達地區工業用地、商業用地需求還在增加,填海造地受限於環保,往後可能重點還是舊城改造和盤活舊廠區之類的用地。

3、城鎮教育、就業創業、醫療衛生等基本公共服務與常住人口掛鉤機制。

之前人口淨流入地區的教育、醫療指標跟戶籍人口掛鉤,供給嚴重不足,往後跟常住人口掛鉤,會加大供給力度吧。一線二線以及經濟活躍的長三角、珠三角城市受益,也將使得人們更願意在那安家。

市場經濟,人往高處走,長期趨勢是改不了的。

從美國的地產發展史來看,超級城市圈、經濟活躍城市的房價是逐步與中西部拉開距離的。其中無非兩個原因:明星公司都在那,而年輕人也都去那找工作。你不去,你的孩子們也可能去。

紐約的天際線屢屢被新蓋的摩天豪宅刷新,連鐵路線上方的空間權也被地產商花10億美元買下蓋豪宅;房租也是節節攀升,連布魯克林區的傳統住戶都被迫搬走,留給能承擔得起高房租的租客。西海岸大灣區的房租已經高到以床位計算。

商業世界的邏輯就是這麼簡單,乏味。

04

帝都房市購買力的來源或許就在於此:之前金融業繁榮,賺到錢的,拉高了西城;這些年北部互聯網興盛,拉漲了北部一大片。金融業也可以做全國生意,而互聯網也是收割全國。

只是,高購買力、高購買慾望的帝都,樓市總出一些奇葩政策,比如商品房搭建保障房搞成“混居”小區,出發點是好的,但實踐下來,商品房的業主和保障房的業主都不滿意,因為綠化、物業等原因鬧出很多矛盾,還發生推牆推門的事情,鬧得不可開交,結果活生生地把定位高端的商品房弄得裡外不是。並且受限於保障房建設,商品房也沒能貫徹好產品力,折損了好幾家地產公司進京的心血。

這些年的各種政策操作下,好房子越來越少,而改善衝動越來越高,未來可能是產品和服務說話的時代。

曾經有南方地產大佬北上拿下原來起重機廠的地塊蓋起了小區,大落地窗、園林綠化、人車分流、封閉式管理,刷新了當時京城對地產的認知。除了產品力,物業也是居住舒適的重要組成部分,而當地帝都的小區還沒多少物業管理的概念。

時至今日,在中國地產江湖裡,好的物業都是加分項。

尤其是在換房成本越來越高的現在,一套房子住得越久,就越能體會,物業水平高低對生活舒適度有多大影響。畢竟,你一天到晚4小時,除了上班,大部分時間都在家裡,房子好壞、社區氛圍,都與物業緊密相關。

尤其是前些日子,疫情期間,“業主可以回,而租戶不能回”的新聞刷屏,很多人終於意識到,租售同權那是紙面上的,房子是不是自己的,是天差地別。而業主們也是能直接感受到:物業好不好,決定了特殊時期,比如疫情防控期間,能否住得安心、安全、健康。

疫情期間,好的小區物業會做好服務,讓人更安心。

有些大地產商,比如融創實施了“三防體系”,在集團聯防管理機制、社會防疫高標準執行、生活服務保障等層面建立標準——24小時嚴防出入口,保安巡邏社區,所有入口配置紅外測溫槍,100%對通行人員、車行人員進行體溫檢測;在社區回家大堂增設醫療用品點,常備84消毒水、酒精、體溫計、口罩及醫藥箱,並放置各類日常藥品,為有需要的業主提供保障。

2月初疫情防控形勢最嚴峻的時候,很多人居家發愁在哪買菜、買新鮮的肉製品,融創已經早早開始為業主提供買菜、買藥等生活物資的代購跑腿服務,此外,對獨居老人、自我隔離業主等特殊家庭,還提供送菜上門、快遞代取、物資代購、藥物配送等服務。

好的小區,一出門就是全覆蓋高頻次消毒的公共區域,就連電梯按鈕也一次性隔離用紙;有些像融創這樣的還聯合“春雨醫生”,為業主開通在線免費義診機會,等等。據說,融創全國社區,有近2萬物業人員,為百萬業主不辭辛苦忙碌。

物業做得好,甚至還能“超綱答題”。融創上海一個小區裡,有個房修工程師,在疫情防控期間,不僅為暫時無法返滬的業主做檢修房屋、檢查電器等保養工作,還因被業主信任,給業主家裡的寵物餵食、換貓砂、更換攝像頭電池,成為了社區的“全民鏟屎官”。

想來,幫忙遛狗狗應該是不在話下了。在疫情防控之時,這些服務省了業主好多事。

至於,差的小區物業嘛,有些保安大哥帶上紅袖章就頗有趾高氣揚的感覺了。其中差別,想必業主們最有體會了。

這也是為什麼,如今大家買房看產品,更要看開發商和物業品牌。

既然“房住不炒”,那麼居住得舒服的房子,才是值得的,大幾百萬乃至上千萬花出去了,總要買個舒心和安心吧。而好房和好物業,也是未來保值的本錢。

還記得去年夏季某天傍晚,我換班,看到路邊草坪上張燈結綵,過去一看,原來是物業組織的業主夏季晚會,草坪上,孩子們追逐打鬧著,桌上滿是精美的糕點,那一刻,“好好賺錢買一套”的正能量洋溢全身,不由覺得身上的保安制服又多了一份責任感。

— THE END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