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疫情會影響你以後的消費觀嗎?

逢鏡子必照小姐


對於普通民眾,特別的中低收入的人群來說,以本人為代表,消費觀偶爾改變。改變的是有些東西不是必需品時或少購買,生活必需品時會偶爾多買。不知道這個做法會不會有人批判,但是我們內心卻是這樣做了,就存在我和我的身邊。


疫情後的商業區人流慢慢恢復


洗護用品紙品 糧油等生活必需品這些,以前我們只是在需要的時候買一瓶一套,一提,一袋這樣的,但是遇到活動時,會考慮多買一些了,放在那裡囤著。現在去超市的次數和以前是大大降低了,疫情以前也許2天一次,少是時候至少也保持一星期1次,但是現在明顯去的少了,十天半月去一次,去一次的消費金額總體比之前要低了。


以往熱鬧的超市相比現在消費還是有所下降


家人的衣服鞋襪。週末或者其他休息時間會一家老小去購物廣場玩一玩,放鬆一下,少不了就是給自己和家人買衣物,遇上打折甚至會買的更多,但是現在去購物廣場的次數,進4個月來為0,更不用說消費了。那麼多的空暇時間我們怎麼度過的呢?大家都一樣,家裡看電視,刷手機,附近公園,老家來回輪幾輪,當然也少不了網購,網購的次數基本和以前差不多,目測我們周圍的人也是這樣。不知道有沒有其他網購較多的?


對於大牌的產品能將就時會將就了,購買前會貨比三家思量再三


疫情後下館子的次數大大減少


對於生活中可有可無的東西,已經失去了以往的惦念和追求。因為工作的需要,一些物價稍高的產品會考慮再三才會購買,疫情前,大約一個星期左右出去聚餐的情況目前已經隔絕了,全部在家自己做,目測疫情結束以後,聚餐的習慣可能也會恢復,但是具體多久會和以前一樣,需要時間來驗證了。


陽春白雪曲高和寡


通過這次疫情,我認為人的消費觀或多或少會發生一些改變的。

以自己為例來說,過去買東西都是用現金,疫情發生之後,孩子說錢流通中啥人也用不衛生,我雖然是七十多歲的人了,居然學會了買東西用微信支付,覺得比支現金方便多了,這算是一種消費觀的改變。還有過去買東西都是去超市丶集市,疫情期間限制出小區,商店又很少開門,無奈之下學會了網購,不會網購不知道的好處,學會了才知道網絡購物的方便。還有用手機交費等等也習以為常了。

疫情也讓老人跟青年們一樣,一部手機在手,啥事也能辦了。

要說消費觀的改變,還有一點,過去我特別節儉,想多攢幾個錢。疫情讓我認識到,人的生命最重要,要多注意營養,保證身體健康,所以比過去舍的花錢了。


本昌談歷史


這次疫情會改變一部分人的消費觀,讓對手機支付持猶豫態度的人習慣了不用現金。

對我這樣一個從不吃野味,早就習慣不到現金的人影響不大。

唯一需要改變的是,不存錢的習慣要改一改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