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孩子迷上網絡遊戲嚴重影響身體和學習怎麼辦?

msm261640830


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首先我認為青春期的孩子迷戀上網絡遊戲,主兇不是網絡。

一、尋找原因

1.網絡只是一個導火索而已。炸藥是孩子心理上的問題。感覺單一,人就會痴迷。(生活你要幹一件事,反覆就幹一件事我們就會出現。例如,練氣功,學外語,關在監獄單獨禁閉。這人出來很可能都瘋癲了。)孩子也一樣,你天天逼她學習。有個孩子曾經說過一句話,讓我至今難忘。當時我說,你們這代人真幸福,想要什麼有什麼。她卻說,我們這代人羨慕你們那代人。你們太幸福啦。我說:為什麼?她說:你們感覺不到我們的痛苦。從3歲就開始上學,每天都有作業,幼兒園還好。上小學後,就不得了啦。每天早起上學,在教室坐到下午5點放學,回家後接著做作業一直到半夜。不是一天的事,而是每天如此循環,不知何時是個頭。週末的時間也被特長課佔據啦。我想這樣的高壓,孩子不瘋就怪了。

天天守著書本,有些孩子愛學習,有些孩子不愛學習。知識不光書本。,例如,成龍,如果生活在我們這樣的教育體制下,一定不會有現在的成就。成龍不擅長學習,就擅長動作。那為什麼我們就不能發展他的動作呢?

所以孩子的有些問題我們需要去理解。孩子的心理問題在大人。我們不理解他,我們就很難讓他長大有所為。

二、措施

1、瞭解孩子。對孩子的興趣表示肯定,然後同他們去討論,讓他感覺你們之間有共同語言。然後,她才會同你交心。(我這孩子適合學什麼?要跟孩子商量你喜歡做什麼,然後咱們今後選擇什麼職業?)

2、讓他興趣多樣,生活有趣。(如果一個人活的很高興很快樂,他就不會在痴迷於網絡。)痴迷:一定是迴避現實的一些東西。


木一媽媽育兒


1.青春期,往往是一個人生理漸趨成熟的重要階段。期間,思緒活躍,精力充沛,言行多放蕩不羈,見解多拘於偏激,人們所說的叛逆期,便發生在這一階段。作為家長和老師,如果適時正確地進行干預,耐心地給予疏導,便能使孩子的身心得到健康的成長,反之,可能把孩子推向極端。

2.網絡,是一個虛擬而誘人的世界,裡面五花八門,應有盡有,既有正向的東西,也有負面的因素,對孩子誘惑力巨大。對於正處於青春發育期的孩子說來,一旦沉迷於其間,往往不能自拔,畢竟孩子們的鑑賞力和閱歷有限。

3.題主說,他(她)的孩子迷戀上了網絡遊戲,影響了身體和學習,該怎麼辦。筆者以為,作為家長,針對孩子的現狀,可以干預,但切忌武斷,要在適當的時候,耐下心來,心平氣和地跟孩子面對面地交流,在肯定孩子好奇心的同時,必須指出,這時候的主要任務是學習書本知識,只有等到走出校園的那一天,才可以任意地瀏覽網上的東西,否則,便是本末倒置,便是對自己的將來不負責任。

總之,孩子迷上網絡,並非一朝一日所能改變的,只要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循循善誘,不厭其煩地勸慰,就會把孩子從網絡中拉出來。


江水濤濤8851


青春期的孩子心理特徵包括自我意識高漲、情緒浮躁、叛逆、注重自我形象、思維理想化等,另外,青春期的孩子心理較脆弱,需要給予足夠的尊重和關愛。

家長如果強行讓孩子與網絡“絕緣”,容易激起他們逆反心理,和家長對著幹。實踐中,有人曾經做過以下嘗試:

1.和孩子一起玩遊戲,體驗其中的“苦與樂”,向孩子學習、請教,做他的隊友,進而理解孩子迷上游戲的原因。

2.同孩子商議,在保證學習、作息的前提下,確定每天遊戲時長,如果做到,家長承諾和孩子一起遊戲。

3.抽出時間與孩子閱讀、打球、唱歌、看電影、外出旅遊,如果條件允許,可邀請他的朋友、同學一起參加,培養遊戲以外的其他興趣愛好。

4.讓孩子說說某款遊戲的攻防策略,設想如果自己是主創人員,可以做哪些改進,使遊戲更有趣味性、群體性、真實性、競爭性。進而引導孩子明白,要實現這些目標,需要從哪些方面去努力,進而實現從喜歡“打遊戲”到專注“設計遊戲”的轉變。

5.家長必須有足夠耐心、信心,對孩子可能出現的反覆保持抱持態度,放下操控,調整好自己的情緒,陪伴孩子一起經歷這個過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