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自內心,在大學你真的學到東西了嗎?有何分享?

7七秒鐘記憶


答案是肯定的,在大學是會學到一些東西,但是學到了什麼因人而異。

其實可以追溯一下我們為什麼要考大學?還要努力寒窗苦讀上一個好大學?因為在我們的意識裡,教育是為了一個文憑,文憑是為了一個好工作。這種將教育工具化功利性的態度現在依舊沒有辦法轉變,所以從小到大的孩子們都是應試教育。

“大學是一個小社會”,這是大多數人眼中的大學。在大學我們能學到什麼?除了高考選擇的專業,各式各樣的社團活動現在在大學風靡,鍛鍊學生社交能力、課外興趣,視野開闊眼界放寬等等。

不一定在大學有多大作為,有多大的影響力,自己自律最關鍵。如果只是將大學作為逃離父母掌控的地方,吃喝玩樂考試前一週應付,除了短暫的精神滿足,除了大學的大門自己什麼都不是,進入社會如同剛出生的嬰兒,充滿著未知和好奇。

建議在大學期間,除了專業知識抓牢,提升思維,提升認知的書籍一定要看(過來人建議)。


淺春


大學是可以學到東西的。但能不能學到東西,完全取決於自己。大學的知識學習和能力鍛鍊都是依賴於個人的自覺和管理,不像高中那樣有那麼多的紀律約束和嚴格管理。

理論知識方面。本人師範二本畢業,思想政治教育專業。覺得在大學學到了各類的教育學、教育心理學、邏輯學、哲學和法學方面的知識,很枯燥無味,但是都是專業的知識。同時,擴充自己的知識廣度和深度,激發自己的學習興趣。這對於今後的學習和工作都是很有好處的,至少寫論文時覺得自己肚裡有貨,下筆有資本。現在也從事與自己專業相關的工作,覺得至今仍受益匪淺。

能力素質方面。通過參加學生會和各類興趣協會,讓本來木訥的自己得到很好的鍛鍊,以前人多講話都臉紅,講話磕巴,通過參加各類活動和教師資格證相關培訓,讓自己這些方面得到了很大提高。語言表達能力、突發事件處理能力,活動組織協調能力都得到很大的提高。這些都是自己主動去學,去競爭,去適應才獲得的。

實踐能力方面。通過大學期間的勤工儉學、參與社會實踐活動,還有暑假打工和教育實踐實習等等,主動把自己學到的知識轉化到社會實踐當中去,敢於去適應社會實踐的要求。比如:人際關係、為人處事、矛盾處理等等這些都可以通過實踐活動和切實的工作表現出來,讓自己看到自己的不足。

如今,作為班主任,老師,我也會這樣要求自己的學生,畢業進入大學了,要更加努力的去學習,去實踐,去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水平,才能更加適應社會的選擇,也才能在出到社會後有更多的選擇。選擇自己喜歡的職業,實現自己的理想,開創屬於自己的人生篇章!


永安校尉


拿我自己來講吧,我是雙非本二生。所謂上學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我是深有感觸[流淚]我認為讀大學最重要的是你能把自己學到的東西運用於實際。

我有一個朋友(一般這樣開頭的都是說自己啦[捂臉])大學裡什麼都有學,看起來生活很充實但是面對知識卻也只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很多東西淺嘗輒止,浮於表面沒有去深究,你會的很多但這些大家都會,這並不見得是件好事。

但實話實說,大學裡有很多機會。不少同學也抓住了這些機會,他們參加比賽忙碌活動,在各種磨鍊中提升了自身能力。這也是他們以後就業或者考研的助力石[耶]。

再者,學歷確實是塊敲門磚。你不能否認他的重要性,往往認為學歷不值一談的人他的學歷也並不太好。

總的來說,大學真的能學到東西,不是侷限於書本,而是要放眼於生活,要知道如何去學。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59,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i-0022/eb7e0209002d4ccb9e57007713f3510a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