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列宾一副名作了解一场震惊世界的宫廷政变

今天要给大家介绍的这个作品是家喻户晓的画家----列宾的一副名作。叫做《1698年的索菲亚公主》。大家猛的一看,觉得不就是一副普通的肖像画么。想要了解这幅作品,我们需要对俄罗斯史上最伟大的帝王----彼得一世有个简单的了解。大家请听我娓娓道来。

画中描绘的主人公是索菲娅·阿列克谢耶芙娜·罗曼诺娃是俄罗斯历史上的一位女摄政,彼得大帝的异母姐。索菲娅是沙皇阿列克谢一世与第一个妻子玛利亚·米洛斯拉夫斯卡娅的三女。1682年其弟新沙皇费奥多尔·阿列克谢耶维奇夭折,索菲娅为了维持母亲的家族米洛斯拉夫斯基家族的地位,借射击军(近卫军)的力量发动火枪手政变,立伊凡五世和彼得一世同为沙皇,自己任摄政。等她当上了摄政后以后,就把年仅十岁的彼得和其母亲一族放逐到了皇村,又由于伊凡五世低能体弱,与瓦西里·戈里津共掌大权,所以执政的大权就落入了她的手中。

从列宾一副名作了解一场震惊世界的宫廷政变

1698年的索菲亚公主

彼得一世·阿列克谢耶维奇(俄语:Пётр I Алексеевич;1672年6月9日—1725年2月8日),史称彼得一世(英语:Peter I),后世尊称其为彼得大帝(Peter the Great),是沙皇阿列克谢一世之子,俄罗斯罗曼诺夫王朝第五位沙皇(1682年4月—1696年与伊凡五世共治)、俄罗斯帝国首位皇帝(1721年11月2日—1725年2月8日在位),俄罗斯历史上仅有的两位“大帝”之一。他统治时期在政治、经济、军事和科技等领域进行西化改革,使俄罗斯成为欧洲大国之一。

彼得一世1682年即位,1689年掌握实权,1697年派遣使团前往西欧学习先进技术,本人则化名彼得·米哈伊洛夫下士随团出访,先后在荷兰的萨尔丹、阿姆斯特丹和英国的伦敦等地学习造船和航海技术,并聘请大批科技人员到俄罗斯工作。回国后积极兴办工厂,发展贸易,文化、教育和科研事业,同时改革军事,建立正规的陆海军,加强封建专制的中央集权。继而发动了战争,夺取波罗的海出海口,为俄罗斯打下坚实基础。可以说,近代俄罗斯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等方面的发展史无不源于彼得一世时代。

从列宾一副名作了解一场震惊世界的宫廷政变

彼得大帝一世

请注意上述时间点。1689年彼得才掌握实权。1689年彼得一世完婚并准备亲政,但索菲娅并不打算还政。射击军首领更是直接建议她直接称女沙皇,但是射击军大多都是住在彼得居住的莫斯科郊外,密谋就被彼得知晓。索菲亚自知不保,就派使者向彼得求情,希望可以念在皇族的情分上,放她一马。彼得不为所动,处决了射击军的将领。索菲娅本人受元老院说服,在不进行正式仪式的情况下进入新圣女修道院。

可是呢,事情到此并没有结束。在1698年,彼得大帝出国访问时期,射击军密谋乘彼得在国外之机迎索菲娅复权。彼得大帝得知后仓促回国,立即镇压了这次的兵变。索菲亚因牵涉其中,所以被令正式为尼,且除复活节之外连其他修女都不得见,六年后去世。

因1698年索菲亚复权事件的失败,激发了列宾和苏里科夫的创作灵感,分别创作了《1698年的索菲亚公主》和《近卫军临刑的早晨》。

从列宾一副名作了解一场震惊世界的宫廷政变

近卫军临刑的早晨

《1698年的索菲亚公主》是根据当时俄国国内的两股势力交锋而诞生的产物,画家列宾在这件作品当中,没有描绘彼得大帝的姿态,而是通过了索菲亚的形态、表情、衣着、首饰等,以肖像式造型塑造索菲娅公主的形象,通过对索菲娅周围环境的描绘,暗示出索菲娅被幽禁的事实,同时侧面的显现了彼得大帝在这场交锋中胜利的事实。

画中的索菲亚公主身材魁梧高大,满脸横肉,身着华丽,丝毫感觉不到这是一个已经被幽禁十年的阶下囚,侧面的烘托出了彼得一世曾经对待自己这个同父异母的姐姐的仁慈。列宾在细节的描绘上也是费尽了功夫,格子窗外隐约可以看到一个被绞刑的男子,而且,被绞死的人,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该男子的头部轮廓和耳朵的描绘,从他的耳朵和身体的方向我们可以看得出,这个人正是面容朝里,想必索菲娅公主可以清楚的认得出这个人是谁。所以我们也就明白了,索菲亚公主为什么眼神中充满了愤怒了不甘,而后面小修女的眼神中充满了胆怯,也许是在害怕窗外被绞死的人,也许是怕这头被幽禁的狂狮一怒之下朝自己发泄。

从列宾一副名作了解一场震惊世界的宫廷政变

被绞刑的男子

从列宾一副名作了解一场震惊世界的宫廷政变

胆怯的小修女

从列宾一副名作了解一场震惊世界的宫廷政变

狰狞的面容和耳坠细节

列宾在画面的对比上也是相当用心,无论是明暗对比,还是人物对比上,好像都在刻意的凸显索菲亚公主的本尊。但是当索菲亚那张狰狞的面庞,与后面不远处的小修女胆怯的眼神行成对比的时候,看似在彰显索菲亚公主的高大与威严,但是又似乎在告诉我们,这个女人是何等的恐怖。当衣着华丽的索菲亚和被绞死的窗外人做对比的时候,似乎又在侧面的告诉我们17岁稚嫩的彼得和如今经过镇压叛变的彼得一世做对比,似乎又在向我们宣告,造成这一切的一切的缘由。

我们所熟知列宾的作品多带有革命色彩,这幅《1698年的索菲娅公主》也许是列宾侧面对彼得大帝西化改革的一种肯定和歌颂,又或者是对彼得大帝的残忍的一种抨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