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不賣第三方保險和理財產品,業務員殺人也和公司無關。

只要不賣第三方保險和理財產品,業務員殺人也和公司無關。

來源網絡,如涉及侵權請聯繫刪除

新華保險督察錄音(大叔變聲).mp30:57

來自定位女王


2019年7月底,新華保險的一位業務員(也就是本文的該業務員或TA)告訴我,TA的一個朋友有內部消息,帶TA在一個叫“聚寶投”(後來證明軟件名叫富達國際)的理財平臺(後來證明是一個賭博平臺)上賺了錢,問我想不想投。


聽到內部消息,我的第一反應是騙子話術,害怕TA被人騙,就問TA和對方的關係,TA說對方是TA的客戶。


在我的認知裡,保險業務員給客戶辦理保單都會拿到對方的身份信息,這種情況對方不至於以身試法。因為我只想短投,就關注能否隨時提現,TA明確表示可以隨時提現,而且我和TA做了約定,如果賠了就趕緊提出來。出於信任,我把錢轉給TA,由其幫我在TA的賬號上操作,並且承諾給TA 10%的管理費。

操作第1個晚上後,TA告訴我賺了4000。然後開始跟我說帶TA操作的那個客戶的一些事情:人品好,有800多員工,好幾輛豪車,自己投了500萬進去,還發了一張對方的照片給我(肯定是男士)。可我還是不放心,就再次確認TA和對方的關係,TA說對方是TA的年保金客戶,年年從TA這領錢的那種,於是我又加投了13萬。

之後TA又幫我操作了2次,均表示賺了錢,但因為加投後賺的很少,與開始的預期相差很大,而且狀況百出,我就要求提現,但被告知無法提現。


新華保險業務員只要不違規,就和公司無關。


近日,我向新華保險投訴該業務員推薦的平臺屬於“非法理財平臺”,違反了保險從業人員的規定,可萬萬沒想到的是新華保險語出驚人:只要不售賣非公司保險和理財產品,新華保險業務員殺人也和公司無關。

對於保險從業人員行為,國家是有相關規定的。2015年10月29日,保監會發布公告稱,為防止風險交叉傳遞,最大限度地防範和化解風險,對《中國保監會關於嚴格規範非保險金融產品銷售的通知》有關內容進行了修改。新規定要求,保險公司、保險專業中介機構及其從業人員不得銷售非經相關金融監管部門審批的非保險金融產品,同時,銷售人員銷售非保險金融產品前必須符合相應的資質要求。

所以,在音頻中,新華保險強調:該業務員推薦的聚寶投平臺,屬於賭博平臺,不屬於第三方“理財”平臺,沒有違反公司和保險行業的規定,所以和新華保險公司無關。大概就是說,業務員只要不違規,就和新華保險公司無關。如果賭博屬於違法了,那你就找警察找法院去。

新華保險的邏輯是,公司只管違規的事情,只要違法的事情打包全交由法律,哪怕不需要警察偵破和法院裁決就知道的違法行為,比如向客戶(也屬於他人)推薦違法的賭博平臺,並參與賭博,造成客戶經濟損失,也和公司無關。

果真如此嗎?其他保險圈內人士並不這麼認為。


只要不賣第三方保險和理財產品,業務員殺人也和公司無關。

只要不賣第三方保險和理財產品,業務員殺人也和公司無關。


如果你認為新華保險沒有基本是非觀的表現僅限於此,那你就太低估他們了。

去年9月,在我發現TA叫對方老公,而且存在多處欺騙我的行為後,我曾以“新華保險投訴某業務員夥同VIP客戶對其他客戶進行詐騙”之名向新華保險投訴,新華保險認為此事與公司無關,應該找警察。

而實際上,當時給到新華保險的材料足以證明,該業務員有打著“新華保險VIP客戶”,而且還是“年保金”客戶的旗號讓我投錢的行為。

只要不賣第三方保險和理財產品,業務員殺人也和公司無關。


只是事發後,該業務員卻以“詐騙罪”之名向公安機關舉報了他口中的這位“年保金客戶”,說跟他不熟悉,是跟他的媽媽(還是乾媽)熟悉。事發前後,性別都分不清了,我還能說什麼呢?

細思極恐,如果你是新華保險該業務員的客戶,是不是有一種莫名被利用牽扯進去了的感覺?

即便如此,新華保險仍然認為此事只是該業務員和我的私事。如此不顧客戶利益護違法員工之短,還真是少見,可以參加一下“最佳”僱主評選了。

我自認為自己是一個挺大度的人,沒想到碰上新華保險這樣的高手,我也只能甘拜下風。大人,您吉祥。

去年9月至今,時隔半年,新華保險依然是開始那個新華保險,從不讓人“失望”。


當我再次要求新華保險給我換一位業務員對接時,新華保險一如既往地表示需要該業務員同意。豈不知該業務員年前就告訴我TA已經填寫了退出的申請單,剩下的就是公司的事了。這次沒有“需要業務員同意”的擋箭牌了,可至今也未見任何說法。

誠如一位朋友所說,我只是新華保險的一個“小不點”客戶,一年繳納個三五千的保險費啥也不是。又或者是因為警方一直沒有對“我舉報該業務員詐騙”立案,法院也裁定駁回了我的民事起訴(因為涉及刑事案件只能轉回公安),新華保險才裝聾作啞,是非不分?

勿以惡小而為之,今天新華保險的這位業務員能如此對待客戶,公司無底線護短,明天就有業務員說"我爸是新華保險",殺人有點誇張,但如果繼續如此處理事情,也未必不可及。


“我爸是新華保險”,不遠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