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构海明威马尔克斯,剖析日军慰安妇罪行

■星眼读书/温星(资深文化记者,昆明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

解构海明威马尔克斯,剖析日军慰安妇罪行

海明威与马尔克斯

当代著名学者、作家杨照先生解读传统经典的系列作品,令人印象极其深刻。

他的独特之处,是将文学式与历史式的读法结合,带着自谦的“偏见”和真切的问题意识,寻找现代人与传统经典之间的亲近感,实践个人直面传统经典、汲取经典智慧的可能路径,展现丰富多彩的阅读体验。

去年,理想国出过一本《史记的读法:司马迁的历史世界》,便堪称其中典范。

其实,杨照解读国外经典的作品同样不少,今天,我就为大家推荐两部:《对决人生:解读海明威》、《马尔克斯与他的》

海明威和马尔克斯,无疑,都是20世纪最伟大的文豪之一,其人生与文学世界皆迷人而又玄奥。在我看来,这方面马尔克斯尤甚,甚至许多中国作家都曾公开表示读不懂他的《百年孤独》

。杨照将以其独特的方式,为你解构!

据称,杨照的这个系列作品,豆瓣评分最高竟达9.3分,也真是神奇。

本期一并推荐的还有——

《让灯守着我:戴望舒传》

《国学之树:重新发现古中国人的思维智慧》

《被折断的花朵:八个荷兰“慰安妇”的伤痛回忆》

【读书笔记·解读大师】

《对决人生:解读海明威》

解构海明威马尔克斯,剖析日军慰安妇罪行

作者:杨照

出版: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新民说

“在海明威之前,我们还真不知道语言可以这样用,他创造了数不清的模仿者。” 杨照的文学大师课,全面评析加独家译文,解读20世纪伟大的纸上对决,重现巨匠的笔下冰山

解密海明威的极简行文哲学,以及其语言的独特节奏之美;

在现代主义的历史中定位海明威,辨析其与福克纳、斯泰因、乔伊斯等人的文学逻辑之区别;

解构海明威马尔克斯,剖析日军慰安妇罪行

世界文豪海明威

解读历史大背景:现代主义在欧洲的发端,情感和死亡观念的革命,20世纪中期美国的政治气候。

本书是一部深入浅出、全方位解析海明威作品的长篇导读。杨照抽丝剥茧,揭开海明威文字下潜藏的巨大冰山,破解其简明到极致的美学风格密码,阐发《老人与海》中所传达的高贵人格价值。

附录的《老人与海》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海明威的经典名作,以老人与大鱼搏斗的故事为核心,将极简的场景凝缩为人类孤处绝境的隐喻,刻写出沉勇坚毅的抗争之魂。

《马尔克斯与他的》

解构海明威马尔克斯,剖析日军慰安妇罪行

作者:杨照

出版: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新民说

作为马尔克斯最重要的作品,同时也是震撼二十世纪文坛的奇书,《百年孤独》宏大繁复,引人入胜,本书是对这部经典的解读。

书中,杨照以历史学和文学的双重视角,借由拉丁美洲的历史文化背景和马尔克斯的生活经历,探问魔幻现实主义的内在逻辑,追寻马尔克斯的文学源头,解读埋藏在《百年孤独》复杂奇谲之下的痛与真。

解构海明威马尔克斯,剖析日军慰安妇罪行

钞票上的世界文豪马尔克斯

读过杨照的解读,你可能才算真正读过《百年孤独》,并会燃起重读的冲动:

1、用平实又不乏生动的语言,带读者走入《百年孤独》的叙事迷宫,破译马尔克斯精心布设的密码。

2、拨开水汽氤氲的热带忧郁,让我们得以顺着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深入马尔克斯的个殊生命体验。

3、以时间感为线索,牵引出解放神学、依附理论和魔幻写实与马尔克斯写作方式的重重联系。

【人物传记·戴望舒】

《让灯守着我:戴望舒传》

解构海明威马尔克斯,剖析日军慰安妇罪行

作者:北塔

出版:领读文化·九州出版社

北塔,原名徐伟锋,生于苏州吴江,中国作家协会现代文学馆、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戴望舒(1905-1950),浙江省杭州市人,著名现代派象征主义诗人、翻译家。

戴望舒曾以一首《雨巷》风靡一时。其一生诗歌作品百首不到,却佳作迭出;其创作之严谨,为后人敬仰;其求新求变,以至反叛到否定自己的成名作,也不同于一般人。

本书分“花都少年”“洋场情种”“留学欧洲”“黄金时期”“流亡香港”“北京贵宾”六章内容,刻画了“雨巷诗人”坎壈而富于创造的45个春秋。

全书材料翔实,剪裁得当,叙述丝丝入扣,可读性甚强。同时,本书对传主成就最突出的诗歌创作,领会深入,剖析独到,分析其诗思诗艺,精见叠出;对戴望舒的法文、西班牙文翻译之详情也如数家珍,行文中充满考证而又绝不枯燥。

本书初版于2003年,是有关戴望舒的第一部传记作品。

【名家力荐】

望舒是一个具有丰富才能的诗人。他从纯粹属于个人的低声的哀叹开始,几经变革,终于发出战斗的呼号。每个诗人走向真理和走向革命的道路是不同的。望舒所走的道路,是中国的一个正直的、有很高的文化教养的知识分子的道路。——艾青


在中国新诗史上,崛起于三十年代的戴望舒,上承中国古典的余泽,旁采法国象征派的残芬,不但领袖当时象征派的作者,抑且遥启现代派的诗风,确乎是一位引人注目的诗人。 ——余光中

【传统文化·国学脉络】

《国学之树:重新发现古中国人的思维智慧》

解构海明威马尔克斯,剖析日军慰安妇罪行

作者:许文胜

出版:长江文艺出版社

许文胜,国学管理应用创建者,第一代中国互联网推动者,清华大学中国管理研究中心副主任。秉承“用《易经》系统阐述管理内涵”的宗旨,以对《易经》三十三年的深入研究,结合互联网管理的经验成功,创建了太极管理理论。

由于历史的原因,现代对中国文化的概念认知,大多以西方文化学者的理论为依据,在人们的思想意识中形成了对传统文化的刻板印象甚至偏见。

究竟什么是中华文化?中华文明究竟源起何时?文化与文明的真正内涵是什么?实际上,中国文化的内涵与精髓远比我们了解的深沉久远。

本书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讲述中国文化内在产生发展的逻辑,以及各板块的相互关联与影响。

首次提出“国学树”的概念,以易经为树根,儒释道为树干,墨家、法家、兵家、谋家、农家、名家为树枝,中医为树皮,琴棋书画为叶和花,史家为成长历程,来系统讲述国学的特点与发展脉络,是一本易懂有趣具有崭新视角的国学通俗读本。

【历史文献·慰安妇之殇】

《被折断的花朵:八个荷兰“慰安妇”的伤痛回忆》

解构海明威马尔克斯,剖析日军慰安妇罪行

作者:玛格丽特·哈默尔-毛努·德弗瓦德维勒

出版:重庆出版社

玛格丽特,荷兰二战史研究专家,欧洲著名活动家。1943年仅两岁时,便与母亲一起,先后被拘禁在印尼苏腊巴亚和安巴拉瓦的日军集中营。53岁加入“日本赔款基金会”,致力于通过日本的法律诉讼迫使日本政府承认罪责,并向荷兰受害者道歉、赔偿。

1941年珍珠港事件后,日军迅速南侵,占领东南亚的大片领土,包括荷兰女性和荷印混血女性在内的很多白人女性沦为日军“慰安妇”。她们如一朵朵鲜艳的花蕾,含苞欲放,却被血红的“太阳”残酷地摧残、摧残、再摧残……

作者经过长期采访,在征得当事人同意后,将八位荷兰女性在荷属东印度日军“慰安所”里的惨痛经历公之于众。

【名家力荐】

本书以回忆录形式再现了不为中国人所知的荷兰慰安妇问题,她们的悲惨遭遇真实还原了日本军国主义肆意践踏人权的战争罪行,是日军性犯罪的历史见证。

书中对日本军队强征慰安妇制度、巴达维亚临时军法会议、三宝垄事件等相关历史资料和文献的首次披露,极大地填补了国内学术界在这一领域的研究空白,是日军罪行证据链中的重要补充,为日本侵略罪行史研究的深化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史料,学术价值巨大。

——南京大学荣誉资深教授、中国现代史学会名誉会长张宪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