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構海明威馬爾克斯,剖析日軍慰安婦罪行

■星眼讀書/溫星(資深文化記者,昆明市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

解構海明威馬爾克斯,剖析日軍慰安婦罪行

海明威與馬爾克斯

當代著名學者、作家楊照先生解讀傳統經典的系列作品,令人印象極其深刻。

他的獨特之處,是將文學式與歷史式的讀法結合,帶著自謙的“偏見”和真切的問題意識,尋找現代人與傳統經典之間的親近感,實踐個人直面傳統經典、汲取經典智慧的可能路徑,展現豐富多彩的閱讀體驗。

去年,理想國出過一本《史記的讀法:司馬遷的歷史世界》,便堪稱其中典範。

其實,楊照解讀國外經典的作品同樣不少,今天,我就為大家推薦兩部:《對決人生:解讀海明威》、《馬爾克斯與他的》

海明威和馬爾克斯,無疑,都是20世紀最偉大的文豪之一,其人生與文學世界皆迷人而又玄奧。在我看來,這方面馬爾克斯尤甚,甚至許多中國作家都曾公開表示讀不懂他的《百年孤獨》

。楊照將以其獨特的方式,為你解構!

據稱,楊照的這個系列作品,豆瓣評分最高竟達9.3分,也真是神奇。

本期一併推薦的還有——

《讓燈守著我:戴望舒傳》

《國學之樹:重新發現古中國人的思維智慧》

《被折斷的花朵:八個荷蘭“慰安婦”的傷痛回憶》

【讀書筆記·解讀大師】

《對決人生:解讀海明威》

解構海明威馬爾克斯,剖析日軍慰安婦罪行

作者:楊照

出版: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新民說

“在海明威之前,我們還真不知道語言可以這樣用,他創造了數不清的模仿者。” 楊照的文學大師課,全面評析加獨家譯文,解讀20世紀偉大的紙上對決,重現巨匠的筆下冰山

解密海明威的極簡行文哲學,以及其語言的獨特節奏之美;

在現代主義的歷史中定位海明威,辨析其與福克納、斯泰因、喬伊斯等人的文學邏輯之區別;

解構海明威馬爾克斯,剖析日軍慰安婦罪行

世界文豪海明威

解讀歷史大背景:現代主義在歐洲的發端,情感和死亡觀念的革命,20世紀中期美國的政治氣候。

本書是一部深入淺出、全方位解析海明威作品的長篇導讀。楊照抽絲剝繭,揭開海明威文字下潛藏的巨大冰山,破解其簡明到極致的美學風格密碼,闡發《老人與海》中所傳達的高貴人格價值。

附錄的《老人與海》是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海明威的經典名作,以老人與大魚搏鬥的故事為核心,將極簡的場景凝縮為人類孤處絕境的隱喻,刻寫出沉勇堅毅的抗爭之魂。

《馬爾克斯與他的》

解構海明威馬爾克斯,剖析日軍慰安婦罪行

作者:楊照

出版: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新民說

作為馬爾克斯最重要的作品,同時也是震撼二十世紀文壇的奇書,《百年孤獨》宏大繁複,引人入勝,本書是對這部經典的解讀。

書中,楊照以歷史學和文學的雙重視角,藉由拉丁美洲的歷史文化背景和馬爾克斯的生活經歷,探問魔幻現實主義的內在邏輯,追尋馬爾克斯的文學源頭,解讀埋藏在《百年孤獨》複雜奇譎之下的痛與真。

解構海明威馬爾克斯,剖析日軍慰安婦罪行

鈔票上的世界文豪馬爾克斯

讀過楊照的解讀,你可能才算真正讀過《百年孤獨》,並會燃起重讀的衝動:

1、用平實又不乏生動的語言,帶讀者走入《百年孤獨》的敘事迷宮,破譯馬爾克斯精心佈設的密碼。

2、撥開水汽氤氳的熱帶憂鬱,讓我們得以順著拉丁美洲被切開的血管,深入馬爾克斯的個殊生命體驗。

3、以時間感為線索,牽引出解放神學、依附理論和魔幻寫實與馬爾克斯寫作方式的重重聯繫。

【人物傳記·戴望舒】

《讓燈守著我:戴望舒傳》

解構海明威馬爾克斯,剖析日軍慰安婦罪行

作者:北塔

出版:領讀文化·九州出版社

北塔,原名徐偉鋒,生於蘇州吳江,中國作家協會現代文學館、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

戴望舒(1905-1950),浙江省杭州市人,著名現代派象徵主義詩人、翻譯家。

戴望舒曾以一首《雨巷》風靡一時。其一生詩歌作品百首不到,卻佳作迭出;其創作之嚴謹,為後人敬仰;其求新求變,以至反叛到否定自己的成名作,也不同於一般人。

本書分“花都少年”“洋場情種”“留學歐洲”“黃金時期”“流亡香港”“北京貴賓”六章內容,刻畫了“雨巷詩人”坎壈而富於創造的45個春秋。

全書材料翔實,剪裁得當,敘述絲絲入扣,可讀性甚強。同時,本書對傳主成就最突出的詩歌創作,領會深入,剖析獨到,分析其詩思詩藝,精見疊出;對戴望舒的法文、西班牙文翻譯之詳情也如數家珍,行文中充滿考證而又絕不枯燥。

本書初版於2003年,是有關戴望舒的第一部傳記作品。

【名家力薦】

望舒是一個具有豐富才能的詩人。他從純粹屬於個人的低聲的哀嘆開始,幾經變革,終於發出戰鬥的呼號。每個詩人走向真理和走向革命的道路是不同的。望舒所走的道路,是中國的一個正直的、有很高的文化教養的知識分子的道路。——艾青


在中國新詩史上,崛起於三十年代的戴望舒,上承中國古典的餘澤,旁採法國象徵派的殘芬,不但領袖當時象徵派的作者,抑且遙啟現代派的詩風,確乎是一位引人注目的詩人。 ——余光中

【傳統文化·國學脈絡】

《國學之樹:重新發現古中國人的思維智慧》

解構海明威馬爾克斯,剖析日軍慰安婦罪行

作者:許文勝

出版:長江文藝出版社

許文勝,國學管理應用創建者,第一代中國互聯網推動者,清華大學中國管理研究中心副主任。秉承“用《易經》系統闡述管理內涵”的宗旨,以對《易經》三十三年的深入研究,結合互聯網管理的經驗成功,創建了太極管理理論。

由於歷史的原因,現代對中國文化的概念認知,大多以西方文化學者的理論為依據,在人們的思想意識中形成了對傳統文化的刻板印象甚至偏見。

究竟什麼是中華文化?中華文明究竟源起何時?文化與文明的真正內涵是什麼?實際上,中國文化的內涵與精髓遠比我們瞭解的深沉久遠。

本書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講述中國文化內在產生髮展的邏輯,以及各板塊的相互關聯與影響。

首次提出“國學樹”的概念,以易經為樹根,儒釋道為樹幹,墨家、法家、兵家、謀家、農家、名家為樹枝,中醫為樹皮,琴棋書畫為葉和花,史家為成長曆程,來系統講述國學的特點與發展脈絡,是一本易懂有趣具有嶄新視角的國學通俗讀本。

【歷史文獻·慰安婦之殤】

《被折斷的花朵:八個荷蘭“慰安婦”的傷痛回憶》

解構海明威馬爾克斯,剖析日軍慰安婦罪行

作者:瑪格麗特·哈默爾-毛努·德弗瓦德維勒

出版:重慶出版社

瑪格麗特,荷蘭二戰史研究專家,歐洲著名活動家。1943年僅兩歲時,便與母親一起,先後被拘禁在印尼蘇臘巴亞和安巴拉瓦的日軍集中營。53歲加入“日本賠款基金會”,致力於通過日本的法律訴訟迫使日本政府承認罪責,並向荷蘭受害者道歉、賠償。

1941年珍珠港事件後,日軍迅速南侵,佔領東南亞的大片領土,包括荷蘭女性和荷印混血女性在內的很多白人女性淪為日軍“慰安婦”。她們如一朵朵鮮豔的花蕾,含苞欲放,卻被血紅的“太陽”殘酷地摧殘、摧殘、再摧殘……

作者經過長期採訪,在徵得當事人同意後,將八位荷蘭女性在荷屬東印度日軍“慰安所”裡的慘痛經歷公之於眾。

【名家力薦】

本書以回憶錄形式再現了不為中國人所知的荷蘭慰安婦問題,她們的悲慘遭遇真實還原了日本軍國主義肆意踐踏人權的戰爭罪行,是日軍性犯罪的歷史見證。

書中對日本軍隊強徵慰安婦制度、巴達維亞臨時軍法會議、三寶壟事件等相關歷史資料和文獻的首次披露,極大地填補了國內學術界在這一領域的研究空白,是日軍罪行證據鏈中的重要補充,為日本侵略罪行史研究的深化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史料,學術價值巨大。

——南京大學榮譽資深教授、中國現代史學會名譽會長張憲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