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被罚抄作业,方法真的简单粗暴吗?

现实生活中,经常会看到小孩犯了错,老师罚孩子抄写课文的现象。

学生被罚抄作业,方法真的简单粗暴吗?

这让很多人觉得不解!

有人会说这种方式太过简单粗暴!但事实证明:简单粗暴并没有什么不好,小孩在被这样惩罚之后,确实受到了教训,行为有所改变;

有人说老师没有好好用心,随意敷衍!但老师是不是用心了,是不是随意敷衍了,作为外人根本不得而知。古人有一句话,看待事物就要“论迹不论心”,只要效果好,其他都可放下。

那么,抄作业这种方式到底好不好呢?只能说因人而异!

关键在于:要让孩子感觉受到了惩罚,感觉自己没有做好一件事,就要付出代价。

接下来,我们将从3个方面来说明这个问题:抄作业能否起到作用、抄作业的本质是什么以及为什么有人认为这种方法太过简单,一无是处?

抄作业能否起到作用?

首先,这个方法是自古流传的,既然能流传下来,自有其道理。

其实,小孩都是贪玩的,同时都是渴望小伙伴的。而抄写作业占用了大量时间,让他们失去了和小伙伴们一起玩的时间,这对于他们就是一种惩罚。

再次,不管是小孩还是承认,都不希望自己被孤立,抄作业将自己和其他同学孤立开来,让孩子感觉到了孤独。这又是一种惩罚。

最后,抄作业可能会让父母伤心或者让父母最自己失望,对孩子来说都是不愿意面对的。

所以,正因为抄作业对小孩来说意味着这些,所以,他会汲取教训,再也不去犯错。从这一方面来看,抄作业是有效果的。

学生被罚抄作业,方法真的简单粗暴吗?

但问题来了,有些家长说抄作业太过简单粗暴是什么原因呢?

因为他们没有搞清楚抄作业这种惩罚方式的本质,即付出成本

抄作业的本质,即付出成本

任何人做任何事都会权衡利弊,成人可能是事前权衡,但作为小孩子,可能事前想不到那么多,但却可以吸取教训,在下一次做同样的事情之前权衡。

比如因为贪玩没有完成作业,因为之前从来没有因此受到过惩罚,因此并无担忧。但经历过一次惩罚之后,比如被罚抄作业,为了避免下一次被罚,他可能就会努力完成作业。

如果把惩罚方式换成打电话通知家长,如果家长平时对孩子比较严厉的话,孩子为了避免老师叫家长,也会努力完成作业。

学生被罚抄作业,方法真的简单粗暴吗?

你也可以换成其他惩罚方法,比如打扫卫生、延迟放学时间、剥夺他玩游戏的权利等等。

这以上的种种惩罚方法,其中共有的一个核心,就是付出成本

只要你的惩罚能让小孩感觉到心痛,感觉到不划算,感觉到付出大于收获,他的行为将发生改变。

就比如因为玩游戏而导致被父母限制零花钱,如果小孩觉得因为玩游戏导致这个结果太不值了,他就不会玩游戏了。

当然,有人说这只是暂时的,隔段时间他还会去玩的。

其实这并不是说方法不对,而是方法没有执行到位,因为父母溺爱或者小孩的侥幸心思,执行的时候打了折扣。

所以,教育小孩,让他受到教训,不仅仅是抄作业,只要让他感觉付出大于收获,任何方法都行。

为什么有人认为这种方法太过简单,一无是处?

答案很简单,因为这些人把简单和无效划上了等号。

简单就等于无效吗?两者根本就没必然关系啊!

一句话就能解决的事情,为什么非得唠叨十分钟?

学生被罚抄作业,方法真的简单粗暴吗?

有些东西看似简单,但其中却蕴含着极其复杂的原理,简单只不过是浮于表面,方便理解和实施罢了。

就比如物理公式,虽然简短,但每个公式都是千锤百炼,经过无数次的实验观察总结得出来的。

而抄作业这种惩罚方式,也是自古有之。能够经历千年而流传下来,怎么可能那么简单?

再说了,就算真的简单又怎么了?有些方法特别复杂,但也未必有效啊。

所以,方法是简单还是复杂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这才是我们真正要关注的。

在现实中,我们往往是想达成某个目的的,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往往被其他事物所分心,忘了自己的初衷。比如我们出门是为了放松心情,但途中,却因为某个话题突然争吵起来,争得面红齿白,全然忘记了自己出门的初衷。

有一句老话,叫“不管黑猫白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在这里可以换成“不管方法简单还是复杂,能达到目的就是好方法”。

谨记这一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