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時的保長,到底是1個什麼職務?相當於現在多大的官

文案策劃、監製:袁載譽,文案:龍思屹

“不當兵也可以,我老王還是有辦法的。我能替你們跟盧隊長說一說情,只不過,嘿嘿……”

李氏夫婦齊聲問道,“怎麼?”

王保長揚起了一隻手,伸到了李氏夫婦面前,做出了數錢的動作,“你給我1500塊就行了。”

·····

民國時的保長,到底是1個什麼職務?相當於現在多大的官

在電視劇《王保長新傳》中,滿臉麻子、梳著中分、留著小鬍子、穿著黑馬褂的王保長,經常夥同當地的流氓和軍痞欺壓貧苦百姓,活生生一個地頭蛇的形象。由於這個形象令很多人印象深刻,一提起保長很多人就想起了他,把所有保長和他劃了等號。

什麼是保長?

保長是保甲制度的產物。保甲制度是我國封建社會的一種制度,主要目的是為了幫助統治者更好地管理地方。

戰國時代,商鞅最先提出這種制度,由平民編成基層單位伍和什,實行連坐法。後來,宋朝對其進行完善,將其改為民間軍事組織。民國成立後,該制度一度遭到廢除。

民國時的保長,到底是1個什麼職務?相當於現在多大的官

上世紀三十年代,常凱申為了避免民眾包庇紅軍,再度恢復了保甲制度,實施起連坐法來。保長被任命為基層軍政教育長官,管理一百多戶人家。在戰爭時期,這些保長的工作又轉變成,為前線缺乏兵員的軍隊強徵壯丁。

為了震懾住百姓,一般保長的人選都是地方有威懾力的人,比如地主、惡霸之類的。因此,其中的一些會欺壓百姓,藉助這個職位給自己撈更多油水,這導致保長的名聲一直不太好。

民國時的保長,到底是1個什麼職務?相當於現在多大的官

在地主和惡霸的統治下,人民過得十分艱難,但又卻十分畏懼他們,一定程度上達到了常凱申的目的,但這也增加了人民的反感,脫離了孫先生的政治藍圖。

原本就劇烈的貧富矛盾,在保甲制度的實施後進一步激化了,成為了壓死常凱申政府的稻草之一。

保長和村長

保長在今天,相當於村長一職。

兩者的共同點有許多。

第一,兩者都是基層民眾自治組織。都是政府為了更好地管理基層民眾,發動群眾自治的組織。

第二,管理的人口也大致相同。保長管理的人口戶數大約有100戶上下,和村長差不多。

第三,管理的地區也差不多。保長管理的範圍大概是一個村,這和村長相吻合。

民國時的保長,到底是1個什麼職務?相當於現在多大的官

但是,兩者也有一些不同之處。

第一,二者的權力不盡相同。保長被政府授予了地方所有權力,既是民兵隊長,又是村長,還是地方基礎學校校長,能在地方收稅和徵用民力,能夠憑藉自己的意願隨意實施獨裁統治,相當於就是一塊小地方的領主。

而村長,職能僅僅是組織大家開會討論問題,宣傳政府的政策,實施民眾與上級政府的溝通,協助政府辦事。相比而言,保長的權力遠遠大於村長。

第二,二者的選舉方式不同。保長由上級縣政府直接任命,在當地有威望的人士裡選出,不需要經過民眾投票競選。而村長,是民主的產物,是民眾們自己投票選舉出來的發言人和代言人。

保長,在中國封建時代,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他們領著較低的工資,幫助政府管理基層的百姓,為政府節約了很多給官吏的開支,減輕了財政壓力;他們熟悉地方和管理的人口,能夠更好地管理當地居民,一定程度上有利於管理當地人口;他們手上握有的一小支武裝,可保一方平安,減輕匪患;他們替政府進行民力征用,為政府提供了大量民力物力和財力。

但同時,他們也有許多負面的作用。個別保長以公謀私、橫徵暴斂,激起了民憤,使人民和政府的矛盾深化。

總體地說,保長在封建社會的作用是利大於弊的。(期待關注我們的公號“袁史”)

參考資料:百科詞條“保甲制度”、“保長”、“抓壯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