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超額收益的密碼:價值和成長的平衡術

巴菲特超額收益的密碼:價值和成長的平衡術

很快一年一度的巴菲特股東大會又要召開,這一次由於新冠疫情的因素,將成為第一次通過線上的方式舉辦股東大會。作為全世界最成功的投資人,巴菲特不斷用身體力行的方式告訴大家去做價值投資。但是這個價值投資和大家理解的“低估值投資”真的一樣嗎?巴菲特成功背後又有什麼對於投資A股有借鑑意義的地方嗎?今天我們談談自己的一些思考。

用低估的價格買高質量的成長

去年AQR出了一篇報告,將巴菲特的超額收益進行了歸因分析,解開了“股神”的投資密碼。下面是AQR當時做的歸因分析公式:

巴菲特超額收益的密碼:價值和成長的平衡術

這裡就是把巴菲特各類超額收益中的風格因子進行剝削出來。比如MKT,就是對應股票市場的超額回報。SMB就是市值因子(小市值減去大市值),HML就是價值成長因子(高市淨率減去低市淨率),UMD是動能因子,BAB是下注的彈性,QMJ是質量減去垃圾。

為了最精準的測算,此次省略1000字,關於如何把巴菲特的投資收益進行歸因。。。。

巴菲特超額收益的密碼:價值和成長的平衡術

結果就是,巴菲特選股的超額收益來自三個特徵:1)低彈性和低波動率;2)估值便宜(低市淨率);3)高質量(盈利能力,規模,成長性,分紅率)。

如果用一句話總結,巴菲特偏好的就是用合理的價格去買好公司。許多人把巴菲特“誤解”為低估值方法的投資,事實上巴菲特在認識芒格之後,就轉向了用合理價格去買波動較低、質量較高的公司。

中歐基金王健:為什麼“低估值成長”策略長期有效?

巴菲特超額收益的密碼:價值和成長的平衡術

中歐基金的王健是A股市場上少數超過9年投資經驗的基金經理,一直以來,她踐行的就是用低估的價格去買成長(也就是大家熟知的GARP策略)。王健認為,這種策略背後的邏輯是,用動態的低估值去買可折現的成長。

這種策略既不是追求靜態低估的“菸蒂股”深度價值策略,也不是追求高收益但伴隨著高波動的科技成長策略。用低估值的價格買成長兼顧了價值和質量,而價值和質量因子,恰恰是巴菲特超額收益中最看重的。

另一點和巴菲特選股有些類似,王健在投資中並不偏好“彈性”,希望基本面波動較低的公司。背後的原因是,低估的價格買成長策略核心是對未來成長性進行合理定價。公司基本面波動越大,越不容易進行定價。可能有些公司今年增長50%,但是第二年突然出現負增長。基本面越是穩定的公司,越能夠用這個策略進行合理定價。

所以在行業配置上,王健偏好具有穩定增長屬性的消費、醫藥、以及商業模式成熟後的信息服務。在詹姆斯.奧肖內西的《投資策略實戰分析》中,他曾經統計了美股1969-2009的數據,在GICS十大類產業中,夏普比率最高的就是必須消費品,收益率排名第一而波動率排名第二,夏普比例高達0.54。

無獨有偶,這套投資方法的創始人彼得.林奇也偏愛消費品賽道,雖然持股數量遠遠高於巴菲特,但是其選股的賽道和巴菲特有所類似。他們都偏愛景氣度波動較小,基本面穩定,能用合理估值對未來進行定價的行業。

王健告訴我們,自己這套方法論的有效性在於用合理估值去買可持續的成長。有些公司雖然很便宜,但是未來沒有成長性,可能會成為價值陷阱。有些公司成長性很快,但是如果買得太貴,那麼一旦未來低於預期也有可能出現雙殺。中國資本市場比較適合運用低估值買成長的策略,畢竟中國本身還是處於一個持續成長的階段。而深度價值投資,由於不一定能像海外投資者那樣影響管理層,未必能夠“解鎖”價值。

尋求投資中的平衡術

無論是對於基金經理,還是對於持有人,收益率的平衡性都是至關重要的。我們都知道,收益和風險是一枚硬幣的兩面。追求很高的收益意味著冒著巨大風險。而一點風險不承擔,在一個依然能找到不少高質量成長的A股市場,也非常可惜。

王健告訴我們,其長期投資框架就是追求投資中的平衡。這個平衡來自幾個方面:

1)

投資框架上運用這套低估值買成長的策略,實現價值和成長性的平衡她買的股票不會特別便宜,但也不會很貴。她認為估值的安全邊際並非靜態絕對低估,而是折現到今天的成長性;

2)組合相對分散,不在單一行業或風格因子做過多暴露這樣的好處是,通過個股選擇來獲得長期的超額收益,組合的波動在任何年份都不會太大。當然,由於組合相對分散,也不會在單一年份表現特別突出;

3)組合中白馬和灰馬兼顧,守正的同時也會出奇這套投資體系並不等同於白馬股策略,會對估值有一定的要求。一些市場上的白馬股,由於對於基本面的預期比較一致,估值也會比較高。王健會傾向於構建白馬和灰馬兼顧的組合,在一些低估的二線藍籌上捕獲超額收益。

作為一名少數投資年限超過9年,並且拿過金牛獎和晨星獎的女性基金經理,王健認識只有達到各方面的平衡,投資才是一個長期可持續的事業。而自己的人生規劃,也是將投資這份事業持續做下去。她告訴我們,作為一個基金經理必然會面臨業績考核的約束條件。要長期保持超額收益,必須持續學習。但是,在投資中能夠更好的理解我們所處的時代,保持與時俱進,也是投資帶來的最大樂趣之一。

王健希望,通過一個長期有效,並且熟練運用的投資方法,能夠幫助她提高投資上的勝率。對於一個基金經理來說,本質是面對不確定的未來。如何在不確定性中,實現長期收益的確定性,就是需要持續去做大概率的事情。在做了很多年投資中,她越來越理解投資中的“能力圈”,這並不僅僅包括行業的認知,也對應個股的收益階段。

由於低估值買成長策略尋求估值的合理性,當一些公司進入泡沫階段,王健通常會賣掉。有時候從結果上看,一些公司會賣得過早。但是對應到自己的投資框架,王健認為自己並非能把握一個公司生命週期中全部的漲幅。這也導致她在熊市和震盪市中表現較好。

好在A股絕大多數時間處於熊市和震盪市,瘋狂牛市持續的時間很短。

相信質量和價值因子的結合

巴菲特的成功,在於平衡了質量和價值。他曾經在一次訪談中說過,投資最大的錯誤是因為貪圖便宜,錯過了高質量的公司。比如他曾經很早買過Geico保險,卻因為沒有看到保險公司持續成長性的特徵,在漲了50%左右就兌現。如果他持有19年,會獲得130倍的回報。他也因為貪圖便宜,在大牛股迪士尼上賺了一點就跑了。直到他遇見了芒格,告訴他在看到低估值的同時,不要忽視高質量。

在A股投資,將質量和價值結合,更是一種長期比較有效的投資方式。我們大眾所理解的價值股,其實大部分是價值成長股,也就是GARP策略中能夠用合理估值買到的持續成長。在和王健的交流中,我們瞭解用動態低估的價格買成長策略並沒有一套嚴苛的數學公式,背後的核心是每個人對於公司持續成長性的定價。但這個策略的精髓在於更好平衡當下的價格和未來的價格。投資本來就是一場時間和空間的交換。

投資中沒有一種“聖盃”,沒有任何單一因子能無時無刻的獲得超額收益。長期超額收益的來源,在於做好平衡,應對不確定的未來。在今天的A股乃至全球市場,不確定性是最確定發生的事情。從上個月美股的股債雙殺,導致風險平價基金業績暴跌,到最近油價居然出現了負值。對應到我們投資,高估值科技成長股面臨較大波動的風險。可能確實有些企業能夠實現長期價值,但過程中的波動太大,而波動會導致持有人的體驗變差。另一邊深度價值策略相信的是“均值迴歸”,但很多時候這需要很長時間才會觸發。同樣,對於持有人來說,大部分人沒有耐心等待一輪週期的結束。

相比而言,兼顧價值和成長的平衡之道,可能會給持有人帶來更好的體驗。中歐基金的王健,長期穿越牛熊就是基於對價值和成長的有效平衡。更重要的是,我們過去一直強調對於持有人的體驗感受。深度價值偏逆向,高成長投資偏趨勢,前者需要足夠耐心,後者需要承擔較大波動。從體驗的角度出發,持有人或許也更需要找到平衡術的低估值成長投資策略!

- end -

巴菲特超額收益的密碼:價值和成長的平衡術

安 昀 | 鮑無可 | 曹 晉 | 曹文俊 | 陳璇淼

陳 媛 | 陳立秋 | 程 洲 | 董偉煒 | 杜曉海

付 斌 | 剛登峰 | 顧耀強 | 光 磊 | 郭 敏

韓 冬 | 郝旭東 | 何 帥 | 洪 流 | 胡昕煒

胡魯濱 | 胡宜斌 | 黃 峰 | 姜 誠 | 紀文靜

勞傑男 | 雷 鳴 | 李 琛 | 李德輝 | 李曉西

李曉星 | 李元博 | 李玉剛 | 梁 浩 | 梁 輝

梁 力 | 劉 斌 | 劉格菘 | 劉曉龍 | 陸 彬

呂越超 | 潘 明 | 蒲世林 | 齊 皓 | 祁 禾

秦 毅 | 丘棟榮 | 邱 傑 | 石 波 | 沈 楠

史 偉 | 是星濤 | 王 俊 | 王 培 | 王 栩

王延飛 | 王宗合 | 翁啟森 | 吳 星 | 吳豐樹

伍 璇 | 謝振東 | 徐志敏 | 楊 棟 | 楊 浩

楊 縉 | 楊銳文 | 葉 展 | 於 洋 | 張東一

張峰富國| 張峰農銀匯理

| 張暉 | 張慧 | 張延鵬

張迎軍 | 趙曉東 | 鄭慧蓮 | 鄭 磊 | 鄭巍山

周應波 | 朱 平 |朱曉亮 | 左金保 | 趙 蓓

巴菲特超額收益的密碼:價值和成長的平衡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