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僕人式領導”?


什麼是"僕人式領導”?



大家或許會問,什麼是“僕人式領導”?

讓我們先從一個故事開始!

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赫爾曼·黑塞在《東方之旅》一書中講述了一個令人深思的故事。

有一群人前往東方進行一次探險,團隊中的每一個人都很有主見,並願意充當領導的角色。服務於他們的是一位叫李奧的僕人,他負責為所有人提供生活服務。他的樂觀主義和他的歌聲總是陪伴著他們,鼓舞著他們。有李奧的陪伴,這一次探險旅行似乎成了一次美妙的觀光旅遊,一切都出乎意料的順利。但是有一天,李奧突然消失不見了。這群人立刻陷入一片混亂之中,所有人都試圖說服別人聽從他的建議,但是沒有一個人能夠獲得別人的信任。最後,整個探險活動被迫停止下來。人們忽然發現:原來失去了僕人李奧,他們就失去了領導。

這個簡單的故事後來引發了一場管理學的革命。

1970年,美國電話電報公司的CEO羅伯特·格林利夫受到這個故事的啟發,寫出了《僕人式領導》一書,在該書中,首次提出了僕人式領導的概念,【來源於聖經:在你們中間,誰願為大,就必做你們的傭人; 在你們中間,誰願為首,就必做眾人的奴僕。】

揭示了關於領導的一個真正的本質:“領導的基礎不是權力,而是權威,權威是建立在愛、服務和犧牲基礎上的。”

什麼樣的人是僕人式領導者?

格林利夫認為,“作為僕人式領導,首先要有天生願意服侍他人的心,服侍是第一位的。然後才是通過有意識的選擇,促使一個人渴望去領導別人。他的與眾不同之處就表現在這位做僕人的對別人的關心上,即確保別人最迫切的需要得到優先滿足。測試一個人是否是僕人式領導的最好方法是:那些被服侍的人個性是否更加成熟?他們在受到服侍的同時,是否變得更加健康、更有智慧、更自由、更自在,並且更有可能自願做僕人?”

當一個領導人願意像僕人般服侍他的下屬時,並決心滿足其心理的基本需求如愛、自尊及自我實現,與他們建立關愛、尊重、信任、接納的關係,就能獲得領導人的威信及影響力,還能以此激勵他們發揮個人最大的潛能,全心投入心力、才能及創造力,為達成共同目標奮戰不懈。

格林利夫認為,“僕人式領導”有如下十大特徵:

  • 傾聽

僕人式領導努力尋求團隊的意願,並幫助這些意願清晰化。傾聽是聆聽每個人內在的聲音,盡力明白一個人身、心、靈的流露。傾聽,並加以定期反思,這對僕人式領導是不可或缺的。

  • 感同身受

僕人式領導力求理解別人並且體會別人的心意。每個人都需要別人接納自己並且認知自己心靈的獨特性。

  • 療傷

學會療傷是使整個群體和諧同一的有力武器。僕人式領導者要擅長為自己和他人療傷。很多人都藏著一顆破碎的心靈,受過這樣那樣的傷害,僕人式領導需要幫助周圍的人成為身、心、靈健康的人。

  • 省察

省察可以使人高屋建瓴,從一個統一的角度來看待問題和形勢,並幫助人們理解有關道德和價值觀的問題。

  • 說服

僕人式領導努力尋求讓別人信服,而不是脅迫別人服從,也不用職務上的權威在組織內推動決策。

  • 抽象化

僕人式領導應努力培養自己“夢想宏偉”的能力,能夠從抽象化的角度來透視問題,其思考必須超越日常的現實生活和短期目標。

  • 預見力

預見力是僕人式領導與生俱來的特徵,能夠讓他汲取過去的經驗教訓,瞭解當前現實,明白決策可能帶來的結果。

  • 管家

企業的領導者都扮演著重要角色,受託為更大的社會利益管理企業。僕人式領導需要像管家一樣,把服務他人的需要作為首要的和最重要的承諾。

  • 致力於員工成長

僕人式領導應該積極幫助企業裡每個人的成長,不僅是員工的職業成長,還包括其個人成長、心靈成長。

  • 建設社區

通過僕人式領導者個人對具體社區的奉獻,帶動大家重建社區。

中國的企業需要一代僕人式領袖,不是少量的領袖就夠用。所有的人都應該需要接受領袖培訓!

摘選自羅伯特·格林利夫《僕人式領導》一書;

學習領導能力請點擊-瞭解更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