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的真諦

第一次到訪廬山棲賢寺,是那年十月。那時廬山腳下的那座小城還有一個美麗的名字----星子。 從南昌機場落地,驅車一個多小時,就入了星子縣境,從主路右轉,再走六七公里蜿蜒的山路,就到了棲賢寺。棲賢寺東臨一條潺潺小溪----玉淵潭,南西北面竹山環繞,沒有高牆沒有朱門,當中一座雄偉的大雄寶殿,右首一座三四層樓的客堂。我們一行到時,已是傍晚,被人直接領進了客堂一層的大茶室。茶室中間一張三四米長的大茶桌,圍滿了人。一屋子歡聲笑語,少了寺廟常有的肅穆

修行的真諦

 片刻,便知道端坐中間者便是棲賢寺住持祥浩法師,圍坐著的是武漢一所大學的訪客,多是些教授。熱聊間,緊坐在大師傅身旁,一位搞哲學的教授扭頭向祥浩師傅發問:“我心裡一直有一個問題,想請教師傅。就是不知當問不當問,敢問不敢問。”面相尖刻,眼神中帶著挑釁。 祥浩聽聞,稍一頓神,回道:“既然問題已經擺在那了,至於放在你心裡還是外邊,又有什麼區別,你就把它拿出來吧!” 教授聽罷,暗叫一個好字,一字一字狠狠地問道:“我就是要問,你一個出家人究竟敢不敢吃肉?” 此言一出,一室譁然,只見祥浩師傅瞬時拍案而起,厲聲道:“我一個出家人,家都敢出,肉有什麼不敢吃的?” 教授先是一愣,旋即也站起身來雙手鼓掌喝彩:“好,好,好,高僧,高僧,得道高僧呀!” 見一屋子人愕然,教授又補充道,這個問題他不止問過一位出家人,只有祥浩師傅的回答最意外卻最讓他信服。 屋子很快又恢復了之間的氣氛,時隔不久,哲學教授似乎還不甘心,又挑釁道:“祥浩師傅,我要真給你端一盤肉來,你還真吃呀?” 祥浩聽罷,一把抓住教授的胳膊,張開大口就要咬將上去,嚇得教授使勁抽身躲閃,祥浩笑著指著教授的胳膊說:“現成就有這麼新鮮的肉,那用等你端什麼腐肉上來!” 一屋人聽完鬨堂大笑。

修行的真諦

獨坐一角的我,雖然沒完全聽懂其中的禪機玄妙,但已然對祥浩師傅生了幾分敬意。 第二天,客人下山,寺院只餘清靜,整個茶室只坐有我和師傅。 祥浩師傅博學健談好客,主動聊起了很多話題,從廬山往事聊起,歷史,文化,無所不談,自然也聊到了佛學。我已然打開話匣,就把壓在心中已久的幾個問題問了出來:“祥浩師傅,我有幾個關於佛學的問題想問,不知當問不當問?” 祥浩師傅可能見我一臉真誠,並沒拒絕:“儘管問即可。”

我問道:“佛教究竟是不是宗教?” 祥浩師傅沒絲毫猶豫直接回答道:“佛教的本質是教育,不是宗教。” 我接著又問道:“那佛家究竟有神還是無神?” 祥浩師傅微微一頓,沒有再直接回答,而是回道:“先生認為呢?” 我也沒有謙讓,把自己想的滔滔不絕倒了出來:“我以為佛家沒有神。因為佛指的是修行的境界。覺己,覺它,覺性圓滿就是佛。看清看透自己,看清看透身外一切,看清看透宇宙萬物就是佛。人人通過修行,可以逐漸趨近這樣的境界,所以人人可以成佛,佛自然就不是神。當然換個角度再看,這樣的境界是一種極限境界,是人力永遠不可能達到的境界,那世間也就無佛了。無論成佛還是無佛,佛是修行的終極境界,不是神,那佛家自然也就無神了。” 我一番闊論,祥浩師傅聽得頻頻點頭,但卻笑而不語,未置可否。只是隱隱聽他口中呢喃道幾個字:修行的境界,那麼修行的目的是什麼呢?

隨後的幾天,祥浩師傅對我這個訪客禮遇有加,先是介紹了幾位當地文化名人一起海闊天空,又陪著逛著廬山的幾大景點。我也漸漸消除了出家在俗的那層隔閡,跟祥浩師傅更象是多年的老友,什麼樣的話也敢講,什麼樣的玩笑也敢開。只是當時沒有察覺到,祥浩師傅的話越來越少,更多時是在傾聽。 住到第五天,一大早,祥浩師傅找到我:“先生,今天我下山辦點事,你陪了一塊去逛逛吧。” 我也沒有推辭,坐上師傅親自駕駛的車,兩人一起下山去了。 路上我問,下山何事? 祥浩答到:“山下有一對居士夫婦,在鄉下蓋了一座小樓,有風水先生看了說房前的樹不好,讓他們砍掉,這對夫婦將信將疑,就請祥浩下山再看看再做決定。” 我聽罷哈哈大笑:“你一個和尚看什麼風水,怎麼還搶人家道家的買賣,哈哈!”

祥浩聽罷也呵呵笑道:“什麼也瞞不了你,我也就是推不了,那就下去看看。” 我又追問:“那你決定怎麼辦?” 師傅沒有回答,只是緩緩說到:“樹長几十年,也不是件容易的事。” 時近中午時,到了鄉下。 祥浩師傅雙手合什,口中唸唸有詞,圍著小樓轉了幾圈,最後站在院子裡對主人家說道:“孤樹不留,三樹成林,這院子裡遠不止三棵樹了。不擋光,還擋風遮雨,不用砍,只要把這些老樹上的枯枝剪掉,纏著的老虅修一修就可以了。” 老居士夫婦聽罷,一臉輕鬆,很高興:“那就好,那就好,有師傅的話我們就放心了,這可省下費事了。”說罷 ,就把祥浩師傅和我迎進了屋內。 屋內已備了一桌上好的素齋,祥浩師傅也不推辭,直接入座端起碗筷就吃。這時老居士從懷中掏出一個備好的紅包遞給師傅,祥浩同樣沒有推辭,直接笑納。坐在一

旁的我,心中暗道:你這和尚,這錢賺得也太容易了吧。 席間,看那老婦人面露難色,似乎有話要講,又開不了口。 祥浩師傅看到,善解人意地說道:“居士,您是不是有什麼事,儘管開口。” 居士婦人一聽,忙答到:“是有個事想請師傅幫忙。鄰村我有一窮親戚,家裡有一個7,8歲的孩子,是個腦癱兒,那麼大的娃了,屎尿都分不清。孩子的父母都在外地打工,只有奶奶一個人帶著,想請師傅去看看,看看有什麼法子救救這一家人。” 祥浩師傅微微一頓,想了想回道:“好,那就去看看。”坐在他身旁的我都在暗自著急,心道:“什麼事都攬,看什麼看,你是去看病還是去看相呀!” 吃完飯,喝了幾杯茶,祥浩師傅就開著車載著我們幾個向領村走去。路不遠,卻一路泥濘,走了好一會才到。

窮,近乎赤貧。來到主人家,還是那種泥坯房子,兩扇已經開裂的老式木門,屋內漆黑,年長日久的煙熏火燎,屋子內牆黑糊糊且掛滿了油垢,幾人進了屋又退了出來,站在院子裡。 屋裡的人聽到動靜,也匆匆來到院子裡。出來的是一個上些年紀的鄉下女人,懷裡抱著一個一看就是個腦癱兒的孩子,兩人衣服倒還整潔乾淨,顯然早有了準備,在等待祥浩師傅的到來。 老居士婦人粗粗做了介紹,鄉下女人就抱著孩子站在祥浩師傅的面前,一臉虔誠與期待。 我從鄉下女人的眼神中看到的是生命之痛。懷裡抱著的是自家的血脈,可天生卻是一個傻子,莫說貧窮人家,就是有錢這樣的病也無法醫治。七八歲的人了,連屎尿都不能自理,自家的骨肉,天天這樣養著,除了煎熬,一點點也看不到未來和希望。連醫學都沒有絲毫的辦法,找到誰又怎麼可能徹底改變他們的命運呢? 我不忍再看下去,撤身退到了祥浩師傅的身後。

這時,祥浩師傅雙手合十,一臉肅穆,注視著面前的祖孫二人,許久,口中輕念一聲阿彌陀佛,一字一句緩緩說道:“你懷中這個孩子,是你們家的福報!” 福報?這明明是苦難,是煎熬,怎麼會是福報呢?幾人帶著不解的眼神望向了師傅。 師傅繼續道:“本來你們家有更大的災難,是這個孩子獨自承受了苦難,從而保祐了你們全家人的平安。所以說他是你們全家的福報。這個孩子一定要照顧好他,能給他看病就盡心看看,若看不好就讓他吃飽穿暖,千萬不能丟掉。照顧好這個孩子,才能保祐你在外打工的孩子,保祐你們全家平安。” 我瞬時,從鄉下女人眼神中看到兩個字:釋然。可以想到,七八年日日夜夜照顧一個傻孩子,日子久了一定有說不盡的煩惱和痛苦,更可怕的是這種煎熬看不到出頭之日。而祥浩師傅的聊聊數語,瞬時讓鄉下女人知道自己照顧好這個孩子是有意義的事,在孩子身上的付出原來可以保護全家人的平安。

我被震撼了,仿若一道電流穿身而過,身子麻麻的,木在那裡。短短几分鐘,祥浩師傅的幾句話,保全了那個孩子,改變了鄉下女人以後的人生。 再後來,我大腦陷入了片刻的空白,似乎那個鄉下女人也拿出了一個紅包來感謝師傅,但祥浩師傅這一次堅決不收。 回來的路上我一路沉默,陷入了沉思。 回顧這一天,樹被保護了,沒砍;居士夫婦省錢省事,心裡的疙瘩解了;傻孩子安全有了付託;鄉下女人付出也有了意義。不經意間,祥浩將遇到的每一件事,都給了一個最好的結果。 明白了這一切,我對祥浩師傅肅然起敬。更重要的是,他將我帶在身邊,用一件一件具體的事情教化我,令我開悟。 祥浩師傅開著車,看我一路沉思,似乎知道我在想什麼:“前幾天我們聊天,聊到了修行的目的是什麼?近幾天我也一直在想,怎麼樣把我對修行的理解分享給您。” 我聽到,趕緊轉過頭,凝神聽師傅講的話。 祥浩接著說:“無論出家,還是在俗,我們都會學習,學很多的東西。學習就是修行。但當下大多的學習,大多是學會了競爭,學會怎麼超越。懂得競爭可以收穫很多,比如財富,權力,地位;卻很難收穫幸福圓滿的人生。我理解修行的目的,就是讓我們能夠更智慧地處理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情,通過智慧跨越困難,化解苦難,排除煩惱,傳播溫暖和快樂,日積月累,成就圓滿的人生。” 車在繼續飛馳,路上鋪滿了金色的葉,夕陽灑下一片片金色的光,透過樹林,透過車窗,佈滿了整個車箱。 據說,每一個人身上,都有一道自然的光暈。日常是看不到的。由於每個人的氣質氣場修養不同,光的長短色澤也不同。這一刻,我看到的祥浩師傅,臉上泛著金色的光芒。 心從來沒有這樣透亮過,正所謂,金秋。

這時的陽光,光線澄澈。這時的天空,空若湛明

修行的真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