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肝炎系列讲解之“戊型肝炎病毒”

病毒性肝炎系列讲解之“戊型肝炎病毒”

戊肝是由戊型肝炎病毒感染肝脏引起的一种病毒性肝炎。任何年龄段均可感染,临床中多见于青壮年和中老年感染。戊肝病毒通过粪-口传播途径即消化道传播,戊型肝炎与甲型肝炎相似,但其传染性比甲型肝炎低,不如甲肝那样常见。它潜伏期2~9周,平均40天。

感染戊肝后临床症状为黄疸、恶心呕吐、发热、出汗、腹痛、腹泻或食欲下降、体重减轻。通过临床表现分为急性黄疸型肝炎、急性非黄疸型肝炎、淤胆型肝炎,这些肝炎大多为自限性,也就是能够自愈。

戊肝传播方式有哪些?

戊肝病毒呈多种传播方式,主要有:

(1)日常生活接触的传播,通过被

污染的手和用具,或直接与口接触

传播。

(2)水传播:水源被戊肝病毒污染所致。

(3)食物污染:带有戊肝病毒的粪便污

染了食物,特别是未煮熟就吃了的肉类、蔬菜或水产品。

(4)媒介的传播:苍蝇和蟑螂可充当传染媒介,使食物受到污染。

病毒性肝炎系列讲解之“戊型肝炎病毒”

怎样诊断戊肝?

去医院查戊肝IgM抗体阳性就诊断为戊肝。

戊肝怎样治疗?

对于免疫功能健全的患者,戊型肝炎一般为急性自限性疾病,机体感染戊肝病毒后2~3周出现保护性的抗体,该抗体可保持终生,故人在一生中只得一次。治疗上只要给予对应支持治疗即可,大多可痊愈。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如果发生为慢性戊型肝炎,就得用利巴韦林或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

怎样预防戊型肝炎呢?

注重搞好环境和个人卫生,勤洗手。不食用未经煮熟的肉类、蔬菜或水产品。

病毒性肝炎系列讲解之“戊型肝炎病毒”

@头条健康 @头条健康情报局 @健康真相官 #人民好医生健康科普大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