萊陽退役軍人張術河——丹心無悔,26年守護英靈

萊陽退役軍人張術河——丹心無悔,26年守護英靈

張術河,萊陽市革命烈士陵園管理處主任。

水母網4月24日訊(YMG全媒體記者 劉曉陽 通訊員 陳立旭 攝影報道)“我不覺得辛苦,這都是我身為一名退伍老兵應該做的。”張術河一邊仔細地清掃著烈士墓旁的枯葉,一邊對記者說道。樸實的話語,平凡而不凡。

張術河是萊陽市革命烈士陵園管理處主任,他1980年11月在部隊服役,退役後被安排在當地鄉鎮從事婚姻登記工作,1994年被調到萊陽市革命烈士陵園工作。他一顆丹心守英靈,無怨無悔二十餘載,用青春和汗水,譜寫了最美烈士守陵人的動人篇章。

放棄舒適條件與烈士為伴

1994年,張術河來到萊陽市革命烈士陵園工作,雖然單調辛苦,但他暗下決心,要維護管理好陵園,讓烈士們安息,也讓烈士的親屬們放心。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為了方便工作,他苦口婆心地說服妻兒,放棄了城裡舒適的居住條件,一家三口搬到陵園園區居住,常年與烈士為伴。

陵園佔地3.2萬平方米,園內安葬著2728名烈士。這麼大的陵園,這麼多烈士墓,全靠張術河維護管理,辛苦可想而知。剛開始,陵園衛生髒亂差,每天天不亮張術河就拿著工具清掃整理。春冬季容易發生火災,他就不間斷地到陵園內外巡查,杜絕火災隱患。為了美化陵園環境,他先後種植樹木1萬餘棵,種植花卉1萬餘株,鋪設草坪50餘處。多年來,他把這裡當成了家。雜草生了,他總是一遍又一遍地清理;苗木長亂了,他會細心修剪;墓碑髒了,他也及時擦拭乾淨。在他的辛勤努力下,如今陵園內外環境煥然一新。

每年清明節等重要節日期間,社會各界都會到烈士陵園瞻仰革命先烈、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活動。為了給社會各界群眾一個安全、潔淨的祭掃、瞻仰環境,他超前謀劃,積極籌備,每年都能圓滿完成各項祭掃任務。26年來,先後接待黨政機關、駐萊部隊、企事業單位、大中專及中小學生、社會團體參加公祭烈士活動100萬餘人次。

刻苦研讀史志為烈士尋親

為了能知曉每一名烈士的生平經歷、所在部隊、參加戰役等基本情況,張術河利用業餘時間,刻苦研讀,翻閱了《萊陽市革命烈士英名錄》《民政志》等大量烈士史冊。現在談起這些烈士的信息他都能如數家珍,熟記於心。

因經常有外地烈士親屬前來陵園找尋烈士安葬墓地,他總是如親人般接待他們。他熱情周到的服務,耐心細緻的答覆,得到了來訪群眾的一致好評。為了能幫助親屬找到烈士,他翻書查資料,只要得到一點線索,他都想方設法去求證,26年來,先後為24名烈士後人找到了烈士墓冢。

籌集資金打造紅色教育基地

為增強烈士陵園的教育功能,張術河四處奔走,多方籌資,不斷加強陵園軟硬件建設。他先後爭取資金1000多萬元,對烈士陵園進行綜合改造,優化園區環境,完善教育功能。翻新了烈士紀念堂,修建了辦公場所;建造了假山、紀念臺、革命烈士紀念碑以及烈士紀念設施“望硯亭”“恆緬亭”,鋪設一處大型廣場;對通往烈士陵園長1200米的英雄路以及陵園3200平方米的集會大廣場進行硬化改造,先後對220名烈士進行集中遷葬;積極協調有關部門鋪設自來水管道,結束了烈士陵園60年來買水吃的歷史。

現在的萊陽市革命烈士陵園真正成為集參觀、學習、褒揚、教育於一體的紅色教育基地。烈士陵園先後被批准為“山東省重點烈士紀念建築物保護單位”,煙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國防教育基地”。26年來,他先後接待青少年20餘萬人次,現場講解萊陽戰役、烈士事蹟等150餘場次。

26年的默默堅守,26年的無私奉獻,張術河用實際行動贏得了家人的理解和社會的尊重。每當有人問及是什麼支撐他一直堅守烈士陵園時,他總是說:“沒有這些烈士,就沒有今天的美好生活,守好烈士的英靈,是一名退伍老兵應盡的職責。”

近年來,張術河先後被評為“萊陽市勞動模範”“萊陽市優秀共產黨員”“梨鄉好人”“煙臺好人”“煙臺市先進工作者”“煙臺市最美退役軍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