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出汗多别不当回事,这4种情况当心疾病找上门

宝宝出汗多是很常见的现象,夏季气温高,宝宝更容易出汗,生理性多汗宝妈无须过于担心。但出现以下几种出汗情况就要注意啦,有可能是疾病的征兆,宝妈们要引起重视哦!

1、生理性多汗,无需过多干预

大多数情况下宝宝出汗多,尤其在夏天,只要宝宝没有明显不舒服的症状,都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医学上称为“生理性多汗”。

有时候宝宝大汗淋漓,甚至衣服都湿透了,大人却觉得没那么热。因为宝宝本来就比我们大人更容易出汗:

  • 宝宝新陈代谢比成人旺盛,活动量又大,产生的热量更多。
  • 宝宝皮肤含水量较大,皮肤蒸发的水分更多。
  • 宝宝神经内分泌调节功能还没发育完全,对冷热的自我调节能力比较差。

宝妈可以通过观察出汗停止的时间,来判断宝宝的出汗是否正常。

比如运动过后出汗多,但休息过后就停止了;

刚入睡时出汗多,但后半夜就停止了等等……

还有以下这些都属于正常“生理性多汗”:

>>>>吃奶时

宝宝力气很小,吃奶是一件很费力的事情,要用很大力气,就容易出汗。而且吃奶时都是妈妈抱着,妈妈的体温加上宝宝的体温,自然更热。

>>>>运动过后

宝宝本身新陈代谢快,运动后产生大量的热量会随汗水排出体外,妈妈及时帮宝宝替换衣物即可。

宝宝出汗多别不当回事,这4种情况当心疾病找上门

>>>>睡觉时

房间温度过高、睡前太兴奋……都会导致宝宝入睡时出汗。只要出汗情况在一两个小时后有所缓解,妈妈就不用担心。

>>>>高温、衣被过厚

夏天温度过高,或给宝宝穿的衣服过多,或睡觉盖的被子太厚,都会导致宝宝出汗量增加。2、病理性多汗,需就医诊治

病理性多汗是指除生理性多汗外,宝宝在安静状态下由于某些疾病所致的汗多。如:

>>>>甲状腺功能亢进

一些少见的小儿内分泌疾病容易引起宝宝多汗的情况,比如:甲状腺功能亢进。

这种疾病大多患儿是学龄儿童,除多汗外还伴有情绪急躁、食欲亢进但体重不增、心慌心悸、眼球突出等。

  • 确诊甲亢的宝宝是可以治愈的,需要口服药物治疗,总疗程在2~3年,有的需要5~6年。
  • 饮食上宜吃高蛋白、高维生素和富含钙、磷的食物,如:黄豆、牛奶、鸡蛋等。吃盐的宝宝家长应在烹饪时选用无碘食盐。
  • 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睡眠。宝妈也要注意宝宝的心理状态,及时排解抑郁情绪。

>>>>低血糖

低血糖的宝宝除多汗外,还有反应低下、脸色苍白、精神萎靡、嗜睡等现象。婴儿低血糖常见于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

患有低血糖的宝宝,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喂葡萄糖水,并注意监测血糖。

宝宝出汗多别不当回事,这4种情况当心疾病找上门

>>>>佝偻病

患有佝偻病的宝宝会出汗多,同时伴随:夜惊、夜啼、烦躁、方颅(额前凸起头型呈方盒状)、胸部畸形等表现。

大多数佝偻病是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而不是缺钙性佝偻病。

如果怀疑宝宝患病,应及时到医院确诊。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护理,并补充维生素D或钙。

>>>>结核病

如果宝宝不仅在前半夜出汗,后半夜及天亮前也一直在出汗,同时还伴有低热、疲乏无力、食欲减退、面颊潮红等症状,那么宝宝这种情况很有可能就是结核病。

结核病患儿白天活动时的出汗称为“虚汗”,夜间的出汗称为“盗汗”。

如怀疑宝宝感染了结核,应带其去做肺部线检查或结核菌素试验,以便及时诊断和治疗。

备注: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