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為何不把犯人關進牢房?而是發配邊疆?仔細一想,古人真高明

在電視劇當中,我們經常可以看到,有許多犯了重罪的人,都會被判處發配千里的邊疆處刑。這樣的刑法,在史料書籍中也有過記載,就比如在《水滸傳》一書中,就有很多好漢因為犯罪被髮配到了邊疆。

朝廷設立這個刑法的意義何在呢?

要知道,將這些犯人發配至邊疆,路途遙遠且危險不說,還需要浪費好多個衙役來負責押送。畢竟憑這群人的條件是騎不起馬的,他們必須靠雙腳走到邊疆去,這個路程不說來回,光是到達目的地都可以把人累死。

古人為何不把犯人關進牢房?而是發配邊疆?仔細一想,古人真高明

負責押送的衙役還好說,頂多就是浪費幾條人命,但是,這一路上要憑藉兩條腿走到發配地區,其中包括了這麼多犯人,那得損耗掉多少糧食啊?

在那個糧食無比重要的年代,為了一群犯人去浪費掉這麼多糧食值得?要我說,直接把他們關押起來,或者直接殺了多好啊!不僅省事,還不用浪費太多的糧食。其實,古代的皇帝這麼做,還是有一定理由的。那不然他除非腦袋被門夾了,千里迢迢的把這些人送到邊疆,結果一點意義也沒有,那不是白白浪費了人力物力嗎?

古人為何不把犯人關進牢房?而是發配邊疆?仔細一想,古人真高明

古人為何不把犯人關進牢房?而是發配邊疆?仔細一想,古人真高明!

“發配邊疆”在古代是一種僅次於死刑的重刑,最早的時候,國家制定這種政策,目的是為了給邊疆那邊補充兵力。後來又經過幾個朝代的開發,將他們視為了開發區的勞動力,也就是說,把他們派過去實際上就是壓榨這些人的勞動力,為邊疆的開發做出貢獻。

對犯人的折磨

這種行為在明朝的時候最為盛行,且流放地大多數都分佈在了極南極北之地。這可把明朝的犯人們給整慘了,要知道,這種極南極北之地不僅人煙稀少,環境還極差。

古人為何不把犯人關進牢房?而是發配邊疆?仔細一想,古人真高明

要在這種地方打工一輩子,那簡直比殺了他們還難受。尤其是在天氣無比惡劣的情況下,還經常會出現犯人被活活凍死的可怕畫面。可以說,這種刑罰除了對朝廷的建設大有幫助之外,對於犯人的肉體和精神都有著一直莫大的折磨。

開墾荒地

大家都知道,中國古代作為一個繁榮無比的農業文明。那麼土地貧瘠和苦寒之地,那都是方圓幾里渺無人煙的。當然“渺無人煙”還是說的不夠貼切,應該說是毫無人煙才對。除了被被髮配過來的這些犯人們,這種地方可以說沒一個人願意長期居住。

古人為何不把犯人關進牢房?而是發配邊疆?仔細一想,古人真高明

於是,朝廷的這種流放政策,就在這種情況下很好的體現價值,不僅對犯人起到了懲罰的作用,還能對他們進行精神上、思想上的大規模改造。當然,以上這幾點都不重要,最重要的,還是把犯人發配到邊疆可以充實那裡的人口,帶去大量勞動力,進行開發。

永絕後患

但是,以上這些都不是“發配邊疆”這條政策的最恐怖之處。它真正恐怖的地方在於,被流放的所有人都沒有結束期,也就是說,犯人死了他的家人會代替他繼續被流放。到最後,朝廷沒有人用了,說不定就連跟犯人有一點沾親帶故、甚至街坊鄰居都給抓走流放。這種一個人死,還得連累身邊所有人的感覺,真的叫做一個悽悽慘慘慼戚,可以說是生不如死了。

古人為何不把犯人關進牢房?而是發配邊疆?仔細一想,古人真高明

所以,當時無論是誰,遭受到了流放,他都一定會覺得自己很不幸。這種感覺就好比一些視死如歸的人 ,他們可以不懼怕死亡,但就怕自己死後把所有人都連累了的後果。

畢竟,在古代“孝、義”這兩個字被人看的比什麼都重要。有的人為了替父母報仇雪恨,可以不惜身死,有的人又為了所謂的義氣,能夠散盡畢生家財和一條性命。這些不懼死亡的人,一想到自己死後身邊所有人都會被連累,就會變得更惜命,而在那種勞動下,越惜命的人到最後死的越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