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教育孩子別隻會發火,運用“非暴力溝通”,讓親子關係更親近

文 | 珠兒媽媽日記(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在家學習了這麼久,許多網友都表示,再不開學,自己和家長的矛盾就要就要爆炸了,親子關係岌岌可危,決裂都是分分鐘的事情。然而,為什麼家長和孩子的溝通如此困難呢?這是兩個人之間的交流和溝通方式出了問題。

家長教育孩子別隻會發火,運用“非暴力溝通”,讓親子關係更親近

橙子和自己的媽媽經常發生正面的衝突,有的時候橙子覺得自己有道理,就會在吵架的時候默不作聲,然後等著媽媽說完了,自己就回房間,壓根兒不把剛才的話放在耳朵裡,自己躺在床上,什麼都忘了。

這讓寶媽非常的惱怒,每次孩子越冷靜,她就越是無法平靜自己,像是不懂事的孩子一樣,越來越生氣,有的時候甚至會故意找茬。

都說可憐天下父母心,的確,在橙子身上,寶媽想了很多種方法,最後都是無功而返,還使得自己和孩子之間的關係越來越不好。

正如許多的寶媽一樣,橙子媽媽的問題在於,把吼叫當做震懾會的武器,要知道,家長教育孩子別隻會發火,運用“非暴力溝通”,才能讓親子關係更親近。

一、什麼是“非暴力溝通”?

究竟什麼才是非暴力溝通呢?馬歇爾•盧森堡博士發現了一種溝通方式,依照它來談話和聆聽,能使人們情意相通,和諧相處,這就是“非暴力溝通”。簡單來說,它就是人們在交流的時候利用的一種行為方式。

《非暴力溝通》一書中寫道:“語言是窗戶,或者是牆, 它們審判我們,或者讓我們自由。”

家長教育孩子別隻會發火,運用“非暴力溝通”,讓親子關係更親近

可見,在非暴力溝通中,語言的表達佔據首要地位。其中,非暴力溝通被劃分為4個層面,它們是觀察、感受、需求、請求。

這些要素要求我們,在與孩子溝通來往的時候必須留意觀察發生了什麼,比如孩子打翻了東西,到底是不是無意而為之。

進而描述自己的需求,比如心情的變化,緊接著,我們可以說出哪些需要導致那樣的感受,根據這個感受和實際的情況提出具體的要求,比方說孩子下次遇到同樣的情況時,不能再馬虎。

這就是完整的利用這4個要素進行疏通整理的過程。

二、家長的“非暴力溝通”,對孩子有什麼好處

1、 不讓負面情緒佔據主導地位

孩子一犯錯,家長就生氣,覺得心裡過不去,自己明明已經強調了很多遍了,可是為什麼孩子會犯同樣的錯誤呢?在這種比較激動的情緒之下,家長們很容易被負面情緒影響,進而做出錯誤判斷。

所以,非暴力溝通的存在,可以讓我們突破那些引發憤怒、沮喪、焦慮等負面情緒,轉變思維方式。

家長教育孩子別隻會發火,運用“非暴力溝通”,讓親子關係更親近

2、 用不帶傷害的方式化解衝突

家長們發現了嗎?在非暴力溝通的4個要素裡,每一個過程都需要彼此雙方產生實際而有效的溝通和交流。

比如看看孩子究竟發生了什麼,又比如把自己的情緒表達出來,告訴孩子,一起溝通等。這種低聲化的交流可以很大程度上避免語言的傷害,能夠用不具備傷害力度的方式,同孩子之間交流,化解本來已經存在的矛盾。

3、 幫助親子建立和諧關係

人都需要被理解,被尊重,被看到,就算是在家長和孩子之間,隨著他們年齡的增大,對這方面的需求也會越來越高,越來越多。

所以我們不能簡單的認為他永遠是孩子,永遠都是我們眼裡的寶貝,而要看到成長過程中,孩子的變化。毫無疑問,在這種非暴力溝通裡,親子關係會更加和諧,避免了許多爭執。

家長教育孩子別隻會發火,運用“非暴力溝通”,讓親子關係更親近

三、家長如何運用“非暴力溝通”?

1、 少用命令的語氣,正面表達自己的需求

同樣是孩子隨便丟臭襪子的事情,不同的態度和表達,會有截然不同的結果。

例如下面這樣兩個語境:

一:客廳裡隨處都是被丟棄的臭襪子,寶媽看了不勝其煩,衝著兒子喊到:“到處都是你穿的臭襪子,像什麼樣子,哪天有客人到家裡看到這副樣子,你怎麼好意思!再不收拾晚上就不要吃飯了。”

二:母親看見青春期的兒子不喜歡收拾東西,這天,茶几下面又堆放了孩子剛換下來的襪子,於是她說道:“旭旭,看到咖啡桌下的兩隻髒襪子和電視機旁的三隻,我不太高興,因為我看重整潔。”

同樣都是告訴孩子要收拾自己的東西,不同的表達產生的結果是完全不一樣的。

可見,家長們想要利用非暴力溝通解決和孩子之間的矛盾與問題,就需要放下自己的家長姿態,正面表達自己的需求,少用命令的語氣要求孩子。

家長教育孩子別隻會發火,運用“非暴力溝通”,讓親子關係更親近

2、 巧用低聲教育,少用吼叫打罵

一個人的成長與其家長的態度、行為、思想等有著非常密切而直接的關聯。

在《少年的你》中,魏來的媽媽是一個高要求高標準的人,同時,她拒絕自己和自己的孩子犯錯,面子在魏來媽媽的眼裡勝過了一切。這使得魏來自己非常勢利眼,欺軟怕硬,骨子裡不服輸,但是人性中的弱點又極為鮮明,做人非常凌厲。

同樣是在媽媽的教育下成長,在《少年派》裡,錢三一是著名的品學兼優的好學生,狀元的成績讓他接受了很多目光。他的媽媽是一名老師,愛好樂律,沒事的時候喜歡在家彈鋼琴。她對孩子的教育便是,為人要有分寸,要有素質有禮貌,懂得謙讓。

因而,不同的教育模式會對孩子產生不一樣的影響,家長不一樣的言行舉止,對孩子的引導也有所不同。家長們要在非暴力溝通中提高溝通效率,避免被負面情緒左右,就需要看到低聲教育的魅力,少用吼叫打罵,別總是用威嚴呵斥孩子。

家長教育孩子別隻會發火,運用“非暴力溝通”,讓親子關係更親近

衝動是魔鬼,情緒是一把利刃。家長教育孩子別隻會發火,運用“非暴力溝通”,讓親子關係更親近。

(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這裡是珠兒媽媽日記,在這裡你能發現最實用、最有意義的育兒知識

想要了解更多育兒知識請關注我們,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分享給更多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