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教授小課堂 | 北京地區“監管試點”落地 你想了解的都在這裡

12月5日,央行官網發佈公告,稱將在北京地區率先開展金融科技創新監管試點。同日下午,北京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發佈消息稱,將在央行指導下,探索構建包容審慎的中國版“監管沙箱”,引導持牌金融機構推動金融科技守正創新,賦能金融服務提質增效。


F教授小課堂 | 北京地區“監管試點”落地 你想了解的都在這裡


自此,被行業熱議近半年的“監管試點”工作正式落地,F教授本期為大家細說“監管試點”的優勢、在我國的政策推進過程以及為何率先選擇在北京地區開展?

F教授小課堂 | 北京地區“監管試點”落地 你想了解的都在這裡

圖片來源:中國人民銀行官網


Q:“監管試點”的政策軌跡是如何在我國推進的?

F教授解讀:官方最早提及“監管沙箱”政策,是在今年7月的全球金融科技峰會上,央行科技司司長李偉表示,希望通過試點建立一個適應金融科技發展的體制機制,也就是中國版的“監管沙箱”。隨後,北京市地方金融監管局局長霍學文提出,鼓勵依法有序開展金融科技創新,尤其是在金融科技研究院和“監管沙箱”機制中鼓勵外資金融機構參與。

9月25日,北京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等政府機構,聯合召開了“首都金融科技發展研討會”,會上確定了北京在依法合規、風險可控的前提下,借鑑國際監管沙箱經驗,開展金融科技創新測試的工作重點。10月28日,在首屆“2019外灘金融峰會”上央行負責人指出,人民銀行正在積極探索構建監管科技的應用框架,建立健全金融科技監管基本規則體系,打造中國版“監管沙箱”,為數字化轉型營造良好的環境。

12月5日,人民銀行發佈了題為《中國人民銀行啟動金融科技創新監管試點工作》的消息,北京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也發佈了題為《北京市在全國率先試點金融科技“監管沙箱”》的消息,標誌著“監管試點”政策正式率先在北京地區開展。

F教授小課堂 | 北京地區“監管試點”落地 你想了解的都在這裡


Q:一線城市眾多,監管試點為何在北京地區率先開展?

F教授解讀:自英國2015年首次實施監管沙箱開始,全球已有近40個國家和地區陸續開展,而北京作為中國首都,是全國金融監管的中心與樞紐,一行兩會等監管機構均位於此,其風險管理能力和監管能力領先全國,無疑更便於開展新型監管手段。

此外,北京金融科技資源相對豐富,金融科技服務場景涵蓋最為全面,百度、京東等大型金融科技公司巨頭數量佔比較多,銀行、保險、證券、支付、風控、投顧等業務內容豐富,有利於金融科技的實踐與落地。

Q:傳統監管手段運行多年,為什麼要引進起源於國外的“監管沙箱”?

F教授解讀:監管沙箱概念起源於計算機領域的虛擬程序sandbox,是指在真實、安全的數據環境中對程序進行測試。雖然是計算機領域專業用語,但近年來,人工智能、雲計算、區塊鏈等各種科技手段的興起,促使越來越多的領域相互融合發展,例如互聯網金融、金融科技、監管科技等等。

而金融監管沙箱就是採用類似計算機的測試模式,為金融創新平臺提供安全虛擬的環境,進而探索更加適合的監管準則,以化解監管與創新之間的矛盾。因此,引進監管試點政策,是金融科技領域與時俱進的監管創新手段,它必將與傳統監管模式優勢互補,在鼓勵金融創新和防範金融風險中達到最佳平衡。

F教授小課堂 | 北京地區“監管試點”落地 你想了解的都在這裡


Q:哪些機構將首批進入監管試點範圍?

F教授解讀:據新聞報道稱,目前有46個金融科技項目獲國家六部委批覆試點,且均為持牌機構,涉及金融、醫療、社保、養老、三農等多個領域。有專業人士指出,未來不排除數字貨幣等嘗試以及助貸、聯合貸款等涉及傳統金融領域但原有監管體系又未能覆蓋的產品進入試點。

F教授課堂總結

相信北京地區“監管試點”政策的率先試水,可以為我國更多地區構建金融科技發展體制,提供有價值的正向參考,助力普惠金融及實體經濟的發展。同時F教授認為,首批名單雖均為持牌機構,但並不意味著將非持牌金融科技企業“拒之門外”,監管試點的意義即鼓勵科技創新、引導普惠金融,相信在未來,面向中小微企業及長尾人群的技術應用試點有望廣泛開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