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和非典救治有何不同?北京醫院援鄂醫生這樣講述

今天下午,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召開新聞發佈會,請北京醫院援鄂醫療隊講述他們的親身經歷以及與湖北的醫務人員、英雄的湖北人民共同抗擊疫情的故事。

新冠肺炎和非典救治有何不同?北京醫院援鄂醫生這樣講述

有記者提出,這次北京醫院援鄂醫療隊裡面有很多成員都參加過非典救治。相比之下,新冠肺炎救治和非典時期的救治有什麼不同?難點在哪兒?有什麼啟示?

會上,北京醫院大內科副主任、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副主任許小毛回憶,我們隊裡一共有8位同事參加過SARS的救治工作,他們的經歷對我們是一個非常寶貴的經驗,他們也給了我們很多借鑑作用,也給了我們很多的信心。2003年的非典是17年前了,那時候的防護水平、救治水平更是現在沒法相比的。我們當時穿的防護服,可以看到裡面的衣服是什麼顏色的,當時更不要說有什麼N95外科口罩,沒有,穿戴的是兩層棉布口罩,當時的防護還是比較差的。

我們這次的防護和當時比,一是我們的防護做得更加規範,流程做得很細緻,我們特別強調的是醫務人員的防護。我們在做培訓時就強調,穿一步要看牆,牆上貼的是流程,脫一步洗手,再看牆,穿脫過程中不斷地看牆,不斷地看流程,一定要細化這個流程。二是這次的裝備,就是我們防護的裝備還是比較齊全的,較17年前大大改善,所以我們參加過非典的同事覺得現在的防護是很幸福的,他感覺非常安全。當然,有他們在,我們好幾位參加過SARS的老師參加了感控隊伍,有他們在,我們也感到有更多的安全保障。

另外是病情,SARS的病例數一共五千多例,病死率6.5%左右,而新冠在中國到目前為止是8萬多,病死率大概是5.5%。當年的SARS主要病變集中在肺上,我們當時就覺得是呼吸窘迫,病死率很高。新冠肺炎主要病情病變的部位除了肺部之外,實際上累及了全身的各個臟器,包括心臟,也有神經系統感染的,包括腎功能、凝血系統異常的,甚至還有報道說,有生殖泌尿系統受影響的,新冠對全身的臟器造成的影響更大一些。

救治手段方面,和17年前相比我們還是有很大的進步和提高。藥物方面,我們有很多抗病毒藥物的使用,另外還有提高免疫力的藥物和營養支持的藥物,這些都保證了我們可以提高患者的救治成功能力。我們避免了在SARS期間使用的大劑量激素,這次疫情我們沒有采用大劑量激素,減少了激素帶來的一些副作用。在這次疫情當中,我們投入和使用了很多先進的儀器和技術,包括剛才提到的有創呼吸機、高流量、床旁血濾、ECMO技術,這是最高的生命支持技術。

在這次抗疫過程中,我們基本把這些手段都已經用上了。3月3日我們有一個病人,47歲,非常年輕的一個病人,突然間氧和不好了,在救治過程中出現了呼吸心跳的驟停,我們插管上呼吸機之後,這個病人的氧和始終上不來,那時候在我們的駐地,專家團隊很快就進行了會診,然後拍板決定這個病人要上ECMO。決定之後,常志剛大夫帶了呼吸科、心臟科、外科ICU的大夫組建了ECMO團隊,加班加點趕過來,給病人做了穿刺,歷時好幾個小時,當我們把ECMO成功留置在病人身上、成功開機運轉之後,這個病人的氧飽和度從80%多一下就上到100%,在場的人員都禁不住鼓掌了,大家都非常激動,這個病人救治很成功。到3月11日,病人順利的脫離了ECMO。我想,這是我們救治手段和SARS的時候相比有顯著的提高。

另外,救治的策略也有不同,原來SARS的病人相對比較少,我們建一些傳染病醫院,典型的就是北京小湯山醫院,進行傳染病的治療。這次我們也有,包括雷神山、火神山,但是由於病人眾多,我們如果把病人居家隔離,他可能會有聚集性的發病,感染家裡的其他人,所以這次一個重大的不同就是我們採取了方艙簡易病房的策略,採取了“應收盡收”的策略,我們把傳染源隔離在一塊兒,切斷了傳染途徑,這也是此次疫情取得重大勝利的一個重要決策。

和SARS還有不同的是,這次4萬多醫護人員全國馳援荊楚大地。難點其實也是在初期,因為新冠病人基數大,雖然我們說80%是輕症患者,但20%是危重症患者,這些危重症患者突然間大量湧向醫療機構,醫護人員不夠了,病床不夠了,防護物資也缺乏了,造成了我們非常被動,給我們的救治造成極大困難,這是我們在初期面臨的最大困難,也是一個難點。在SARS的時候,好像沒有這種突然間暴發的情況,這是有所不同的。

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 | 記者 任敏 劉歡

流程編輯:TF017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