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和非典救治有何不同?北京医院援鄂医生这样讲述

今天下午,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请北京医院援鄂医疗队讲述他们的亲身经历以及与湖北的医务人员、英雄的湖北人民共同抗击疫情的故事。

新冠肺炎和非典救治有何不同?北京医院援鄂医生这样讲述

有记者提出,这次北京医院援鄂医疗队里面有很多成员都参加过非典救治。相比之下,新冠肺炎救治和非典时期的救治有什么不同?难点在哪儿?有什么启示?

会上,北京医院大内科副主任、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许小毛回忆,我们队里一共有8位同事参加过SARS的救治工作,他们的经历对我们是一个非常宝贵的经验,他们也给了我们很多借鉴作用,也给了我们很多的信心。2003年的非典是17年前了,那时候的防护水平、救治水平更是现在没法相比的。我们当时穿的防护服,可以看到里面的衣服是什么颜色的,当时更不要说有什么N95外科口罩,没有,穿戴的是两层棉布口罩,当时的防护还是比较差的。

我们这次的防护和当时比,一是我们的防护做得更加规范,流程做得很细致,我们特别强调的是医务人员的防护。我们在做培训时就强调,穿一步要看墙,墙上贴的是流程,脱一步洗手,再看墙,穿脱过程中不断地看墙,不断地看流程,一定要细化这个流程。二是这次的装备,就是我们防护的装备还是比较齐全的,较17年前大大改善,所以我们参加过非典的同事觉得现在的防护是很幸福的,他感觉非常安全。当然,有他们在,我们好几位参加过SARS的老师参加了感控队伍,有他们在,我们也感到有更多的安全保障。

另外是病情,SARS的病例数一共五千多例,病死率6.5%左右,而新冠在中国到目前为止是8万多,病死率大概是5.5%。当年的SARS主要病变集中在肺上,我们当时就觉得是呼吸窘迫,病死率很高。新冠肺炎主要病情病变的部位除了肺部之外,实际上累及了全身的各个脏器,包括心脏,也有神经系统感染的,包括肾功能、凝血系统异常的,甚至还有报道说,有生殖泌尿系统受影响的,新冠对全身的脏器造成的影响更大一些。

救治手段方面,和17年前相比我们还是有很大的进步和提高。药物方面,我们有很多抗病毒药物的使用,另外还有提高免疫力的药物和营养支持的药物,这些都保证了我们可以提高患者的救治成功能力。我们避免了在SARS期间使用的大剂量激素,这次疫情我们没有采用大剂量激素,减少了激素带来的一些副作用。在这次疫情当中,我们投入和使用了很多先进的仪器和技术,包括刚才提到的有创呼吸机、高流量、床旁血滤、ECMO技术,这是最高的生命支持技术。

在这次抗疫过程中,我们基本把这些手段都已经用上了。3月3日我们有一个病人,47岁,非常年轻的一个病人,突然间氧和不好了,在救治过程中出现了呼吸心跳的骤停,我们插管上呼吸机之后,这个病人的氧和始终上不来,那时候在我们的驻地,专家团队很快就进行了会诊,然后拍板决定这个病人要上ECMO。决定之后,常志刚大夫带了呼吸科、心脏科、外科ICU的大夫组建了ECMO团队,加班加点赶过来,给病人做了穿刺,历时好几个小时,当我们把ECMO成功留置在病人身上、成功开机运转之后,这个病人的氧饱和度从80%多一下就上到100%,在场的人员都禁不住鼓掌了,大家都非常激动,这个病人救治很成功。到3月11日,病人顺利的脱离了ECMO。我想,这是我们救治手段和SARS的时候相比有显著的提高。

另外,救治的策略也有不同,原来SARS的病人相对比较少,我们建一些传染病医院,典型的就是北京小汤山医院,进行传染病的治疗。这次我们也有,包括雷神山、火神山,但是由于病人众多,我们如果把病人居家隔离,他可能会有聚集性的发病,感染家里的其他人,所以这次一个重大的不同就是我们采取了方舱简易病房的策略,采取了“应收尽收”的策略,我们把传染源隔离在一块儿,切断了传染途径,这也是此次疫情取得重大胜利的一个重要决策。

和SARS还有不同的是,这次4万多医护人员全国驰援荆楚大地。难点其实也是在初期,因为新冠病人基数大,虽然我们说80%是轻症患者,但20%是危重症患者,这些危重症患者突然间大量涌向医疗机构,医护人员不够了,病床不够了,防护物资也缺乏了,造成了我们非常被动,给我们的救治造成极大困难,这是我们在初期面临的最大困难,也是一个难点。在SARS的时候,好像没有这种突然间暴发的情况,这是有所不同的。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任敏 刘欢

流程编辑:TF017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