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度消費毀了這一代年輕女孩?

這是一個商品化的社會,上萬種護膚產品已經超出我們的基本需要,商品細分地非常徹底,有祛斑的、滋潤的、抗老化的……商品定位各類人群,商家通過所有消費者能接觸到的方式,灌輸消費文化。

在物品的包圍中,女性消費活動越來越依賴商品符號的附加值,互相攀比,迫切地想要凸顯自己的經濟地位,迫切地想要獲得個體認同和社會認同。

過度消費毀了這一代年輕女孩?

過度消費——迫切想要凸顯社會地位

在商品化的社會,人們太容易落入消費圈套,尤其是女性。可以說,女性是一個家庭中消費的主力軍。小紅書上的推薦,購物打折,讓女人們心甘情願地掏出錢包。殊不知,我們只是一隻只受到商家操控的利潤機器。

現代社會,我們以為女性獨立思潮,女權思想已經深入人心,但是男女性別的差異對消費還是產生了一定影響。

在一般人的認知中,女性社會地位無非3個標準:有顏、有錢、有才。有顏和有錢明顯是靠第一眼來辨別的,人們戴著有色眼鏡來看人,有才只能靠邊站。

為了維護一張好看的臉,女人們護膚、化妝、美容、整容,圍繞“臉”這個中心,用各式各樣的消費去維護一張好看的臉,更有甚者是用整容和化妝來創造一張美麗的臉。於是,顏值成為了我們的社會資本。護膚、化妝、美容、整容一整套消費下來,造就了龐大的“美麗”產業鏈。越來越多的女性願意投資“顏值”資本。

可以說,消費能夠製造美麗。同樣,消費也能製造“有錢”的假象。有錢的假象吸引更多社會資源。

為什麼我總是感覺身邊的女性好像都很有錢呢?排除你身邊的朋友都是土豪的這種可能性,很可能她們只是看上去有錢而已。

宏觀上看,女性的收入難以和男性的收入抗衡,男女收入是不平等的。2016年的一項調查:世界經濟論壇的《全球性別差距報告》顯示,全球男性年平均收入大概是20000美元,而女性平均收入為11000美元。男女要在經濟上達到平等,預計至少要等到2186年。

而在我國,男女收入差距是明顯存在的。世界經濟論壇在調查了144個國家的男女在教育、健康和生存、經濟參與和機會、政治權利這四項指標上的差距後發現,雖然總體來說男女在教育、健康和生存方面的差距幾乎已經消失,但兩者在地域分佈、經濟參與和政治權利方面的差距依然很大。東亞三國中,中國排名第99位,略高於日本(111位)和韓國(116位)。

同樣的條件下,女性很難和男性取得相同的經濟資源,但是可以看上去更有錢。一個人通過消費製造了有錢的假象。用過度消費,來凸顯自己的經濟地位。

社會資源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用消費彰顯自己的社會地位,同時也更有可能獲得更多的社會資源。快速獲取,讓人更加虛榮膨脹,急功近利。

陷入過度消費的怪圈

過度消費毀了這一代年輕女孩?

現在,分期借款平臺如雨後春筍般興起,多少年輕人開始無止盡地借款消費?過度消費不僅提前消費了未來資金,更是無限助長了人內心的慾望。

過度消費毀了這一代年輕女孩?

對年輕女孩來說,過度消費帶來的危害更大。大學生裸貸、借貸後無力還貸等等新聞層出不窮,對物質的渴望滋長內心的虛榮,最後逐漸將一個靈魂引入深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