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和鎮:鑄就鄉村振興的“黨建引擎”

楊和鎮:鑄就鄉村振興的“黨建引擎”
楊和鎮:鑄就鄉村振興的“黨建引擎”

楊和鎮:鑄就鄉村振興的“黨建引擎”

楊和鎮:鑄就鄉村振興的“黨建引擎”

為深入貫徹落實區、市黨委及縣委關於鄉村振興決策部署,打造更加美麗、繁榮、和諧的村落,楊和鎮凝心聚力,充分發揮農村黨組織和自治組織作用,不斷暢通群眾參與鄉村發展建設渠道,形成了“抓黨建促振興、以發展強黨建”的生動局面。

01

抓準抓實村級集體經濟“一把手”工程

為鄉村振興“活血聚力”

楊和鎮:鑄就鄉村振興的“黨建引擎”楊和鎮:鑄就鄉村振興的“黨建引擎”
楊和鎮:鑄就鄉村振興的“黨建引擎”

薄弱村、“空殼村”如何實現脫貧摘帽?楊和鎮黨委牢固樹立“黨建+”理念,主動作為、高位推進,把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作為2020年基層黨建承諾事項,層層壓實發展村級集體經濟責任,結合實際,深挖潛力,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創新集體經濟發展模式,多元化、特色化發展壯大集體經濟。東全村推廣“訂單式銷售”模式,拓展與產品需求端企業合作,打造19棟溫棚的新百果蔬標準化生產基地,保證了農產品銷路,為幹部群眾吃下“定心丸”。旺全村以葡萄種植、品種培育為產業特色,改建、新建拱棚9棟,盤活資源變“冷”為“熱”,集體資產保值增值,村集體年增收10萬元。王太村結合美麗鄉村建設,通過“觀賞花田+油坊加工”,力推生態鄉村建設與產業發展、旅遊業發展相融合,規劃建立150餘畝油葵種植基地,提高生產效益,“城上村”開出了“致富花”,流出了“致富油”。

楊和鎮:鑄就鄉村振興的“黨建引擎”楊和鎮:鑄就鄉村振興的“黨建引擎”

02

選優配強基層黨組織“領頭雁”隊伍

為鄉村振興“壯骨鑄魂”

楊和鎮:鑄就鄉村振興的“黨建引擎”

把選優配強黨組織帶頭人、夯實建強基層黨組織,作為推動村級集體經濟薄弱村和“空殼村”實現“脫殼化蝶”的關鍵之舉。紮實推進“三大三強”行動和“兩個帶頭人”工程,在“政、引、育”上下足功夫,2019年村“兩委”補選中,挖掘致富能手、外出務工經商人員、退役軍人3名,大專以上企業、返鄉青年人才4名,配強8個行政村23名村“兩委”班子。建立鎮黨委班子成員包村、村黨支部包片、黨員聯繫戶的三級網格體系,帶動全鎮471個黨員各自建立微網格,經辦具體業務,負責工作落實,基層黨組戰鬥力明顯提升。創新“溫棚課堂”培訓模式,通過遠程教育站點、技能培訓,全年完成各類技能培訓200餘人。全鎮勞務經濟人33人,實現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3316人,轉移就業收入8544萬元。

楊和鎮:鑄就鄉村振興的“黨建引擎”楊和鎮:鑄就鄉村振興的“黨建引擎”

03

持續整頓軟弱渙散村黨組織

為鄉村振興“祛病固本”

楊和鎮:鑄就鄉村振興的“黨建引擎”

以“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為契機,堅持把抓基層打基礎作為長遠之計和固本之舉,持續查改村黨組織作用發揮、鄉村治理機制完善落實、黨員幹部示範引領等方面問題,嚴格落實“四個一”整頓力量和“動態銷號”制度,集中抽調鎮骨幹力量參與整頓工作,深入走訪黨員群眾1300餘戶,梳理徵求意見建議17條,實行“一支部一方案,一問題一對策”,2019年確定的2個軟弱渙散村黨組織全部完成“脫軟出列”。積極與縣包抓領導、幫扶部門聯繫,第一時間爭取相關項目、資金扶持,徹底解決了永紅村集體經濟薄弱的問題。通過“黨支部+股份經濟合作社”模式,正在實施葉家湖二期400畝“垂釣+魚苗養殖”項目建設,並組織申報永紅村家政服務公司項目,向二三產業發展轉型打下堅定基礎,努力實現“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民”的“華麗蝶變”。

楊和鎮通過黨建引領“把準”鄉村振興“脈搏”,隨著村級集體經濟的不斷壯大,一幅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農村新圖景正在徐徐展開。

供稿:韋 冉 審核:施 波

編輯:曼文

楊和鎮:鑄就鄉村振興的“黨建引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