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 | 苗木有了“身份證” 數字林木時代即將來臨

“這個樹上的花真漂亮,是桃花嗎?”“這是二色桃,您掃一下樹上的二維碼就知道了。”4月27日,記者在位於安定鎮的北京安海之弋園林古建工程有限公司瞭解到,按照市級有關部門要求,苗圃內近600棵達到出圃標準的苗木均掛上了全市統一的電子“身份證”,市民只需掃描二維碼,便可瞭解苗木的名稱、生長數據、檢疫情況等諸多信息。

關注 | 苗木有了“身份證” 數字林木時代即將來臨


掃描二維碼後記者看到,苗木“身份證”中除了記錄植物種名、品種名稱、地徑、冠幅等基礎信息外,還詳細記錄了苗木的檢疫情況及現場檢疫人員姓名。由此看來,這個電子“身份證”,還是一個苗木生產的合格證明。據北京安海之弋園林古建工程有限公司總工程師許栩介紹,為苗木製作電子“身份證”是北京市統一要求,目前還處於試用階段,還有一些細節需要調整、改進。


關注 | 苗木有了“身份證” 數字林木時代即將來臨


“電子‘身份證’中的信息雖然豐富,但諸如苗木管護技巧、相關知識鏈接等科普性知識還有待完善。除此之外,有些達到出圃標準的苗木目前尚無法辦理‘身份證’。”許栩介紹,電子“身份證”要求苗木信息要細化到“科”“屬”“種”“品種”分類中最精細的“品種”一級,而同種植物的“品種”繁多,在有些新品種苗木的相關信息未及時收錄進有關數據庫的情況下,辦理電子“身份證”時便無法選擇苗木品種,因此這些苗木暫時無法辦理電子“身份證”。

“目前苗圃內有15%左右的新品種苗木沒有‘身份證’。”許栩介紹,“按照北京市的統一要求,經過一段時間的完善後,電子‘身份證’將在北京市大範圍推廣、普及。”


關注 | 苗木有了“身份證” 數字林木時代即將來臨

△大數據庫中未收錄的新型苗木品種,暫時還不能製作專屬“身份證”


關注 | 苗木有了“身份證” 數字林木時代即將來臨

△苗圃內85%左右的苗木已經懸掛“身份證”


據瞭解,安定鎮2018年就在區人大代表的提議下,為全鎮5368棵50年以上的老梨樹、桑樹製作了“身份證”。“當時主要是為了保護老果樹,製作‘身份證’後可以點對點精準管理、保護,而且老果樹的‘身份證’是區域性的,技術也沒有如今先進。”安定鎮林業站站長張莉介紹,“目前安海正在試點的電子‘身份證’從苗木出圃便‘持證上崗’,全面推廣後,對苗木的產地追溯、管理會有很大幫助,同時也有很好的科普效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