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隔600年的兩位高宗趙構和乾隆,折射出歷史的灰度

在中國歷史上,“高宗”這個廟號並不常見,如果按照諡法上說:“德覆萬物曰高,功德盛大曰高,覆幬同天曰高”,可見高宗二字乃是讚譽極高的稱號。在中國歷史上,比較有名的“高宗”除了一生被武則天籠罩著的唐高宗李治外,就只有宋高宗趙構和清高宗乾隆了。

趙構和乾隆,都不是建國立業的創世帝王,而是發揚祖業的守成令主,而且身上都帶有明顯的譭譽參半特徵。

穿越604年的中國歷史,宋清兩朝的高宗竟是驚人相似

雖然生活在相隔600多年的兩個不同朝代,宋高宗和清高宗乾隆卻有著很多驚人的相似之處。

相隔600年的兩位高宗趙構和乾隆,折射出歷史的灰度

宋高宗和清高宗

首先,兩人都是高壽的皇帝。清高宗乾隆活了89歲,在中國古代400多位皇帝中名列第一,而宋高宗趙構活了81歲,也可位居前五,長壽就意味著執政時間長,從而也說明他們對各自王朝的影響之大。

其次,兩人都曾主動禪位當了太上皇。趙構於紹興三十二年禪位於皇太子趙昚,當了25年的太上皇;而乾隆則為了避免超過祖父康熙的在位時間,於乾隆六十年禪讓於嘉慶,當了4年太上皇。

最後,對於宋高宗和清高宗一生的評價,都是譭譽參半:趙構長期偏安一隅,與金國苟合偷安,還殺了抗金名將岳飛鑄就千古奇冤;而乾隆皇帝一生好大喜功,成為大清由盛轉衰的重要標誌,也因閉關鎖國而為晚清的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埋下伏筆。

雖然他們都是守成令主,但無論是對外戰爭、經濟政策還是個人性格等各個方面,宋、清這兩位高宗可都有著天壤之別。

戰爭還是和平?一個於戰爭中尋找和平,一個在和平里追求戰爭

宋高宗趙構生活在一個多災多難的時代,他的父親宋徽宗和哥哥宋欽宗都被金人所虜,而他本人帶著殘餘的兵馬從北宋首都開封逃到南京應天,並在應天稱帝建立南宋,隨後又從南京逃到揚州,從揚州逃到臨安(杭州),並最終在臨安站穩腳跟。

南宋所處的外部環境是非常惡劣的,遼、金、西夏、蒙古,如同一群虎視眈眈的餓狼包圍著南宋這塊令人垂涎的肥肉。遊牧民族雖然在文明程度上落後於宋朝,但其戰鬥力卻非重文抑武的南宋可比。實際上,縱觀中國歷史,落後文明戰勝先進文明的現象經常發生,如匈奴之於漢朝,吐蕃之於大唐,蒙古之於宋朝,清軍之於明朝。

相隔600年的兩位高宗趙構和乾隆,折射出歷史的灰度

南宋版圖


趙構統治的南宋在這樣的外部環境下瑟瑟發抖,他選擇了被後人不齒的方式來維持和平:那就是納貢納絹,俯首稱臣,甚至不惜以殺掉抗金名將岳飛的方式來獻媚金人

相隔600年的兩位高宗趙構和乾隆,折射出歷史的灰度

趙構和金國簽訂的“紹興和議”,堪稱屈辱:淮河、大散關以南為宋,以北屬金,金國為主,宋人為臣,每年向金納貢銀二十五萬兩、絹二十五萬匹,獻給金人的賀禮也都以鉅萬計。而且趙構還對主張抗金的臣僚排斥大加,而對主和的秦檜、万俟卨等奸佞小人加以重用。

但是,從另一個角度來看,紹興和議和北宋的澶淵之盟一樣有效的避免了戰爭,因為戰爭的巨大開銷必然會轉嫁到平民百姓身上,在抗金早期南宋農民起義不斷髮生,國家內憂外患難以盡述,但“屈辱”的紹興和議卻以不大的經濟代價,換來了南宋難能可貴的長期和平局面,也讓大宋的子民過上了一段“苟安”的幸福生活。在亂世之中,宋高宗趙構總算找到了和平的鑰匙。

對於清高宗乾隆來說,他所面臨的境遇可比趙構幸福多了,在祖父康熙和父親雍正73年的勵精圖治下,大清疆土廣大、四海昇平,但是過慣了太平盛世的乾隆,他總在主動尋找機會顯示大清的硬拳頭!

81歲那年,乾隆自封為“十全老人”,號稱有十全武功。十功者,平準噶爾為二,定回部為一,掃金川為二,靖臺灣為一,降緬甸、安南各一,即今二次受廓爾喀降,合為十

相隔600年的兩位高宗趙構和乾隆,折射出歷史的灰度


這所謂的十全武功,除了平定準噶爾等少數戰爭是必要的,其餘都有小題大做之嫌。特別是平定大小金川之戰,所謂的大小金川偏居川西,不過是數萬人口的彈丸之地,清王朝先後共投入了近60萬人力、7000萬帑幣,前後歷時五年,犧牲了數萬人

乾隆對自己沒成為開國之君常感遺憾,所以拼命找機會顯示大清的武略,這種近乎強迫症的執著盡情消耗著大清國力,而戰場上燃燒的真金白銀自然也都轉嫁給了底層的平民百姓。

乾隆就這樣把大清疆域拓展為僅次於元朝的1300多萬平方公里,卻也把盛世財富耗費殆盡,在他之後的清朝逐漸滑向不可挽救的深淵。

生活在亂世的趙構,在夾縫和屈辱中找尋和平,安享太平的乾隆,卻沒事找事的尋求戰爭。兩個朝代的執政方略,由此可見大相徑庭。

開放還是封閉?一個大開國門搞外貿,一個閉關鎖國自給足

在宋高宗執政期間,是歷史上海洋貿易最繁榮的時代,歷史學者馬潤潮曾經說:“

(宋朝是)世界偉大海洋貿易史上的第一個時期。

南宋海洋貿易的興盛,與初代皇帝趙構的治國理念不無關係,他曾說過:“市舶之利最厚,若措置得當,所得動以百萬計,豈不勝取之於民?”用海洋商貿來謀取利益,豈不比從人民手中強徵暴斂更好?

相隔600年的兩位高宗趙構和乾隆,折射出歷史的灰度

為了鼓勵海洋貿易,宋高宗開放了多個港口城市對外通商,甚至把南宋首都杭州都開放為對外港口,這在整個中國歷史上都是絕無僅有的,估計乾隆看了會氣的把龍鬚吹上天。

據《宋史》記載,紹興三十二年,僅福建、廣東兩地市舶司的年均營收貿易稅就高達200萬貫,佔宋朝總收入的20%,而在巨大的經濟利潤的刺激下,南宋的船舶建造和航海技術也迅速發展。開開腦洞,如果宋朝沒有被蒙古鐵蹄所滅,那麼發現美洲大陸的功勞不一定會被哥倫布搶走呢。

而對於清高宗乾隆來說,國門是萬萬不能打開的,他決不能容忍鐵板一塊的乾隆盛世有任何雜質混入。更重要的原因或許是,與急需銀兩的南宋不同,此時的大清根本“不差錢”,也完全沒必要通過對外貿易來賺取那點乾隆看不上眼的小財富。

可是,乾隆在位時期,是全世界都在發生著風起雲湧的巨大變化的特殊時代,在最應該主動看世界的時候,自大的乾隆卻閉上了中國的眼睛。

相隔600年的兩位高宗趙構和乾隆,折射出歷史的灰度

乾隆五十八年,英國使團為了爭取通商的權力來到中國,這時候的英國通過工業革命已成為歐洲強國,但是乾隆卻一無所知,對他們所有的通商要求全部拒絕,而也就是這次來訪,讓西方人看到了東方帝國外強中乾的真相,腐朽落後而資源豐富的清帝國就這樣成為西方列強垂涎的獵物。

乾隆死後41年,鴉片戰爭爆發了,其實在乾隆手裡,中國就已經失去了最後的機會。

軟弱還是強硬?一個苟安猶疑膽小怯懦,一個性格強勢唯我獨尊

看完宋高宗趙構的一生,他的膽怯和懦弱是如此明顯,以至於根本不像個帝王。

年輕時的趙構,其實還是一個無所畏懼的熱血少年,但是當了皇帝之後,他的表現越來越怯弱,對待金國,他的宗旨是把投降進行到底。雖然早期迫於壓力組織了一些抗金的戰爭,但在岳飛等人的抗金大業稍有起色時他就主動求和,為了討好金國——當然也有猜忌岳飛的原因——他甚至以“莫須有”的罪名誅殺了岳飛,這一行為也讓他留下了千古罵名。

相隔600年的兩位高宗趙構和乾隆,折射出歷史的灰度

秦檜總攬大權,甚至直接威脅了高宗的統治,《宋史.秦檜傳》中有語:“檜兩據相位者,凡十九年,劫制君父,包藏禍心,倡和誤國,忘仇斁倫。”可見當時的宋高宗處於被秦檜挾制的尷尬地位,據說他常年在靴子中暗藏短刀,在秦檜死後高興的說今後再也不用靴裡藏刀了。

身為南宋開國皇帝,可憐高宗趙構對外對內竟都卑微到這種程度。

如果是性格強勢的乾隆當政,像秦檜這種權傾朝野的人是不可能產生的。康熙時期有鰲拜、索額圖,雍正時有年羹堯,而終乾隆一朝,都沒有產生任何對君權有絲毫威脅的權臣,這個唯我獨尊的大清皇帝,用“胡蘿蔔加大棒”的政策,把朝野上下的文武百官治得服服帖帖,被雍正欽定配享太廟的三朝老臣張廷玉,就被乾隆時而褒獎時而貶斥搞得一頭霧水,最終告老還鄉鬱鬱而終,連一生小心謹慎的張廷玉都落得如此下場,其餘文武百官在乾隆面前更是噤若寒蟬。

而宋高宗趙構平生最怯懦的行為,莫過於紹興三十一年想要從臨安繼續南逃,當時金海陵王完顏亮大舉南侵,趙構根本沒有組織任何抵抗,直接就想逃離臨安府繼續南下,幸好金海陵王渡江失敗,被部下殺死。雖然有驚無險,但還是把趙構嚇得夠嗆,第二年他就以倦政為由,將皇位傳給太子,自己當起了閒雲野鶴的太上皇。

相隔600年的兩位高宗趙構和乾隆,折射出歷史的灰度

當然,清高宗乾隆也當過太上皇,但是他的理由和趙構完全不同。事事追求完美的乾隆皇帝選擇禪位只是為了讓自己成為“完人”,禪位之舉可比堯舜。但其實所謂的禪讓,也不過是乾隆帝故做姿態而已,他在退位之後多次明確表示,“朕雖然歸政,大事還是我辦”,他依然住在象徵皇權的養心殿,文武大臣進京或者高級官員赴任前都要請示他的恩訓。

乾隆是名義上的太上皇和實際上的皇帝,而趙構則在名義和實際上當起了不問政事的太上皇。高宗的接班人宋孝宗乾綱獨斷,“事無鉅細,概呈御覽,情無輕重,均由聖裁”,而且宋孝宗為岳飛修建嶽王廟,並且力主抗金,都和趙構政見不同,可見此時的高宗趙構是真正的放權了。

相隔600年的兩位高宗趙構和乾隆,折射出歷史的灰度

趙構書法:《賜岳飛批剳卷》


從朝政中逃離的高宗趙構縱情山水和書畫,終於過上了他所期待的“水底閒雲片段飛”、“睡起棚窗日正中”、“酒”的幸福生活,當了25年的太上皇。對於這樣主動放棄權力的行為,如果讓600多年後的乾隆知道,一定會發瘋的。

寫在最後

歷史上的高宗,一般都是接收祖業併發揚光大的守成令主,宋高宗趙構和清高宗乾隆都實至名歸。趙構在亂世之中保留了趙宋的一支血脈,並將宋朝的國運又延續了兩百多年,而乾隆則把祖、父兩代傳給他的清帝國治理成古代歷史上絕無僅有的超級盛世,堪稱封建王朝的頂峰。

從另一個方面說,高宗二字往往含有一些貶義,往往用在功過是非難以評述的帝王身上。

比如唐高宗李治,他治下的大唐雖然蒸蒸日上,比唐太宗李世民有過之而無不及,但大權旁落,李唐政權被武周所奪;宋高宗趙構,他給大宋子民創造了難得的和平環境,帶來中興之治,但他一味苟合,怨殺忠臣,任用奸佞,喪權辱國;而清高宗乾隆好大喜功、揮霍無度,硬是掏空了康熙、雍正幾十年積累的國家財富,留給後世一個難以收拾的爛攤子,閉關鎖國的政策更讓清朝失去了追趕世界潮流的機會。

從兩位相隔600年、有相似之處也有大不同的高宗皇帝,有趣君試圖讓大家看到歷史的本來面目:歷史不是非黑即白的,而是灰色的;歷史人物不是非正即奸的,而是複雜的,任何一個朝代都有功有過,有得有失,更不可一概而論。

參考資料:

1.《宋史.高宗本紀》

2.《清高宗實錄》

3.《飢餓的盛世:乾隆時代的得與失》

4.《細說宋朝》

5.《建炎以來系年要錄》

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通知必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