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詞比KOC還要火,你卻不知道它們什麼意思?

營銷界新詞的誕生速度十分迅速

當你終於get到了KOL

原來就是網紅、明星、大V的意思

現在KOC一詞又誕生了


這些詞比KOC還要火,你卻不知道它們什麼意思?

今天七哥就來給大家聊聊

營銷界經典用詞

讓你不再盲目


這些詞比KOC還要火,你卻不知道它們什麼意思?


這些詞比KOC還要火,你卻不知道它們什麼意思?


KOC和KOL的差別只有一詞之差,如何理解?

KOL作為關鍵意見領袖,可以是明星,也可以是大V。但是在推薦產品的時候,這些人未必真的消費過。范冰冰一年推薦幾十款護膚品,但是私底下未必一直使用,許多人買她的推薦,是衝著對她的喜愛,而不一定基於產品質量。

這些詞比KOC還要火,你卻不知道它們什麼意思?


但是有很多用戶並不想為明星光環買單,他們真的只是想要買好用的產品啊!於是,有這樣一批“關鍵消費者”他們在小紅書等社交平臺上分享自己使用產品的實際體驗和過程,給大家提供真實的購買意見。

KOL們都像是專家,但KOC更像是身邊給你瘋狂安利的小姐妹。積少成多,這些KOC的帶貨能力也能與KOL不相上下,投放價格卻便宜的多,深得貧苦甲方爸爸的喜愛。


這些詞比KOC還要火,你卻不知道它們什麼意思?


這些詞比KOC還要火,你卻不知道它們什麼意思?


衝突理論的創始人葉茂中認為需求是從衝突中發現的。

人在心理上的慾望永遠是大於生理上的慾望,這是人性中天然存在的“衝突”。正因為這一套理論,那些洗腦廣告開始批量誕生。

這些詞比KOC還要火,你卻不知道它們什麼意思?


“旅遊之前為什麼要先上馬蜂窩?”

“旅遊之前先上馬蜂窩!”

“你知道嗎?你真的知道嗎?”

“你確定你知道嗎?你真的確定你知道嗎?”

為什麼這些廣告都是跟班主任似的一遍一遍的問你卻沒有給你答案?廣告主們無非就是想說,問題就是在這裡了,答案就是這樣了!至於你想要個解釋,請你自己帶著好奇心去App裡找!畢竟,好奇心也是心理衝突類型的一種。


這些詞比KOC還要火,你卻不知道它們什麼意思?


這些詞比KOC還要火,你卻不知道它們什麼意思?


在社交軟件競爭激烈的那幾年,微信的紅包新功能一經推出,就俘獲了一大批年輕用戶、中老年用戶的心,當一個軟件拿到了你的錢,甚至用合理的理由鼓動他人給你錢,你就很難捨棄的了。


這些詞比KOC還要火,你卻不知道它們什麼意思?


畢竟,逢年過節發個紅包已經是中國人的傳統習俗和文化符號。誰不愛紅包呢?寓意美好又真材實料。

“今年過節不收禮,收禮只收腦白金”,這句廣告詞也是將送禮這樣的文化符號融入到了品牌之中,再通過重複不斷的強化這個習慣的應用場景,讓人在行為發生的下一秒就能聯繫到相應品牌。


這些詞比KOC還要火,你卻不知道它們什麼意思?


這些詞比KOC還要火,你卻不知道它們什麼意思?


產品的底層邏輯通常是營銷最本質的東西,也是產品的核心競爭力。比如,拼多多就是利用了人與人之間的社交關係,以價格為需求點,促進產品用戶量和銷售額的增長。在誕生之初,拼多多的產品底層邏輯恰好填補了市場需求的空白,拼多多也因此從千軍萬馬中突圍成功。

每個產品都有自己的底層邏輯,但是你的底層邏輯是否牛逼,是否還沒有人去實現?如果是,那麼你就獲得了一個悶聲發大財的好機會。


這些詞比KOC還要火,你卻不知道它們什麼意思?


這些詞比KOC還要火,你卻不知道它們什麼意思?

在如今萬物互聯的時代,整合才是王道。整合營銷需要企業反思自己手中的資源以及現有的所有渠道來制定完整策略,它的主要方式是移動互聯網+傳統PC+物聯網的全網營銷。

十幾年前,只要一談到企業營銷,許多大佬的反應基本就是:“這裡有一千萬,你拿去投投電視廣告,要央視頻道!”


這些詞比KOC還要火,你卻不知道它們什麼意思?


現在這一套已經out了。

隨著移動互聯網的發展,營銷變成了一場有意思的遊戲,連咖啡、瑞幸、江小白、杜蕾斯等品牌脫穎而出,成為了社交裂變營銷、社會化營銷營銷的品牌代表。如今,無論是邀請好友領好禮還是微博話題上熱搜,都是給產品引流的新玩法。


這些詞比KOC還要火,你卻不知道它們什麼意思?


這些詞比KOC還要火,你卻不知道它們什麼意思?


私域流量可以稱得上是2019年的年度熱詞。因為公域流量的價格連年上漲,許多企業開始探索這種價格便宜、自由度高的私域流量。

通俗來說,私域流量通常是指自媒體、用戶群、微信號等渠道獲取的流量。許多企業會將用戶流量導入到自己的個人號或者企業社群之中,並進行針對性的日常維護和營銷,以推進用戶對產品的黏度和提升轉化率。


這些詞比KOC還要火,你卻不知道它們什麼意思?


這些詞比KOC還要火,你卻不知道它們什麼意思?


IP營銷是最近的熱點營銷手段。擁有熱門IP的內容版權方會通過影視劇改編、IP授權等方式來實現利益的最大化。許多企業在不斷的強化自身的品牌IP,甚至給品牌IP賦予一個具體的角色。

這些詞比KOC還要火,你卻不知道它們什麼意思?


比如,我們常去的喜茶早已不再單純,正經又單純的奶茶店是不會出產品周邊的;肯德基在今年推翻了以往的IP的形象,慈祥的白鬍子老爺爺搖身一變成為了帥氣的肯德基老公,這些都是常見的IP營銷策略。


這些詞比KOC還要火,你卻不知道它們什麼意思?


這些詞比KOC還要火,你卻不知道它們什麼意思?

每個企業都希望用戶既喜歡自己的營銷內容,又願意為內容買單,這是內容營銷的基礎目標。“品效合一“除了強調效果,同時也強調如何通過目標倒推過程。

企業營銷想要實現“叫好又叫座”,必然不是一刀切的營銷過程。

對於B2C企業來說,常見的方式可能就是簡單粗暴的品牌營銷+銷售轉化,但是對於部分B2B來說,需要分渠道、分工具的來區分效果,品效合一的效不僅指產品銷售額,也包括線索、商機等。

-

這些營銷界的熱詞,你現在get了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