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博设计2019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筑博设计(300564)2019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内容如下:

一、概述

公司围绕中长期发展战略,制定了公司年度经营计划,实现业绩的平稳增长。以建筑设计业务为核心,不断延展产业链,扩大业务布局和市场份额,提高市场知名度和影响力。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2,415.03万元,同比增加9.8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4,263.96万元,同比增加19.33%。

1、经营业绩保持增长,业务拓展势头良好

公司以市场为导向,客户为中心,围绕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了业务平稳增长,实现了企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依托建筑设计和创新研发、装配式建筑、BIM等领域的先发优势,继续进行全产业链布局,各项业务发展态势良好。同时,在“总部+区域分公司”的一体化经营模式下,进一步深耕市场,扩大布点,加强客户粘性,提高服务质量,增强客户满意度,从而进一步提高市场占有率。2019年,建筑设计市场的发展趋势向头部企业集中,强者恒强。公司与保利、万科、金地等战略客户的保持紧密合作的同时积极拓展新的大客户资源,与全国各省知名企业建立了长期友好的合作关系。

2、重视创新驱动,加强设计研发

公司整合资源,为房地产龙头企业研发标准化产品,推出具有多样化和成本优势的创新设计,通过产品及服务创新赢得客户认可。同时,公司依托技术委员会,构建赋能型组织生态,针对市场热点和技术难点,进行专项技术攻关和创新,进一步推动城市设计与城市更新、综合体及超高层、医疗与养老建筑、居住建筑、产业园区、学校建筑、酒店及度假物业、建筑科技—EPC、建筑技术管理的技术研发。

3、加大平台和信息化建设力度

公司对协同设计平台和精细化项目管理平台进行升级,全面提升设计能力和项目管理能力,持续完善二维协同设计平台,采用BIM应用技术,推进三维协同设计平台的建设;知识库平台拓宽了员工获取技术知识的渠道;经营管理系统、项目管理系统对项目进行动态监控和分析,提高项目管理水平,便于公司做出科学决策,实现资源的最佳配置。

4、加强核心人才队伍建设,提升组织能力

公司继续加强核心人才培养力度,在培养核心技术力量方面,公司进一步完善技术委员会考核机制,加强技术委员会专家对各业务单元项目质量的考核力度,完善关键技术岗位人员的专业能力培养;在培养中坚力量方面,公司设立新晋管理干部专项培养计划,继续选派高潜质管理人员攻读国内知名商学院的EMBA项目。公司通过各项政策鼓励和提拔青年核心技术和管理人才,打造出一支专业过硬、高效协作的人才队伍。同时,公司优化组织结构、管理流程和各项人力资源政策,提升人才配置的效率,以支持跨区域团队协作模式,提升了业务拓展能力和项目协作能力。

二、核心竞争力分析

1、方案的创新优势

公司一直推崇“SMART建筑设计方法”,作品基于对城市文脉、投资价值、用户需求的理性分析,以寻求项目开发价值的最大化。力求设计产品绿色节能以体现对自然环境、建成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尊重和呵护,并不断创造人际和谐、使用合理、运营持续的空间场所。公司关注并善用建筑工程与信息适配新技术,在设计信息化、建筑智能化、建筑产业化、绿色建筑等领域保持领先地位。

公司始终关注建筑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关注建筑设计的社会职能和文化能量,努力平衡建筑市场需求和社会文化价值之间的冲突,形成了独特的建筑创意与方案设计能力。

2、全国性布局优势

公司在北京、上海、重庆、成都、西安、武汉、佛山等地设立了分支机构,在分支机构的建设、运营管理方面已经形成一套成熟、高效的管控模式。“总部+区域分公司”经营管理模式能够更广泛、更准确地聚焦客户需求,整合内外部资源作出快速反应,提高了设计资源的利用效率,大大提升了市场开拓效率和综合服务能力。公司持续创新企业管理方式,在设计产品、团队资源、专业技术和后续服务等方面形成了多维度的设计协同平台,为各分公司业务的持续发展夯实基础,有效增强市场竞争力。

3、新型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优势

公司注重新型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是行业内较早开始新技术研究的公司,并在多年发展过程中逐渐培养起一支较强的研发团队。2019年,公司完成了深圳美术馆新馆.深圳第二图书馆项目(深圳新时代十大文化设施之一)、汉京金融中心(全球最高分离式核心筒结构)等项目的装配式建筑认定审查工作。同时,参编了《建筑工厂铝合金模板技术应用规程》、《深圳市装配式混凝土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应用标准》等行业规程,得到政府相关部门及业界认可。在自主创新研究方面,公司分别与广东工业大学共同研究装配式关键节点、鸿业科技技术集团共同研发装配式建筑软件,并初步研发出适合装配式建筑技术的软件。公司于2019年被评选为广东省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及深圳市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

公司通过新技术应用、深层次服务完成了全年的工作目标,获得客户的一致好评,相继主编完成深圳市建筑产业化协会团体BIM标准——《深圳市装配式混凝土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应用标准》,参编完成深圳市地方BIM标准——《深圳市建筑工程信息模型设计交付标准》。公司作为主编单位完成了《广东省绿色校园评价标准》DBJ/T15-166-2019的编制工作,该标准通过了广东省住房与城乡建设厅的审查并批准实施。

同时,在中国房地产协会发布的《2019年度中国绿色地产发展报告》中,公司入选2019年绿色建筑设计咨询竞争力三十强企业。

公司将继续加强BIM技术应用深度与广度,加强装配式建筑设计、绿色建筑、海绵城市等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并将大力推进BIM技术与装配式建筑、绿色建筑、海绵城市等相融合发展,让技术融入建筑、让绿色深入生活。

4、品牌和客户资源优势

公司构建“客户-产品-技术-体系-资源-管理”的多维度协同设计平台。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创造精品工程,设计了大批富有影响力的建筑作品,相继荣获全国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奖、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等国家、部、省级优秀设计奖。独特的设计创意、优秀的产品质量以及全程服务能力,为公司赢得了良好的品牌效应。稳定的优质客户群体有助于推进公司的人才引进和培养、改进和提升设计技术、更新工作模式与平台,促进公司的良性发展。公司与万科、保利地产(600048)、金地集团(600383)等品牌开发商建立了长期战略合作关系,同时也是深圳市建筑工务署、南山区政府、坪山区政府等政府部门的合作单位。

5、核心技术团队优势

公司推行多元包容的企业文化,持续优化人才机制,重视技术传承与培养,吸引和培养优秀创意人才,构筑人才高地。公司拥有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注册电气工程师、注册城乡规划师、注册造价工程师等专业注册人才150余名,自身培育出站博士后2名。同时,公司拥有广东省超限高层建筑抗震设防审查专家1名,广东省优秀工程勘察设计奖专家2名,深圳市建筑工程评标专家库入库专家20余人,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科技专家3名;深圳市文化创意产业专家5名,深圳市勘察设计行业专家库入库专家20余名,深圳市市属各专业技术资格评委会评委专家近20名等。

为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公司在现有绩效考核基础上推出短期、中长期相结合的激励机制,充分激发员工创新热情,使创新成为公司发展的动力。

6、多维度信息化管理平台优势

公司推行平台创新,紧跟行业前沿技术,不断创新产品提高服务质量。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应用为传统建筑设计企业带来了深刻的变革,公司重视管理和技术平台、协同设计、知识库的建设,不断引进国内外先进的行业管理经验,形成了明显的领先优势。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公司建立了协同设计平台,项目质量管理平台,知识管理平台,运营及财务管理平台,实现各部门之间的协同设计,以及设计人员之间快捷、高标准的信息交换,大幅降低了跨部门、跨区域设计人员之间的沟通成本,满足客户不断提升的要求。平台化优势有效提高了内部信息传递的效率,为提升设计服务质量、优化设计能力、降低运营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奠定了坚实基础。

7、区位竞争优势

公司成立于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城市深圳。根据《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报告2018》的规划,粤港澳大湾区未来将打造成“一带一路”巨型门户枢纽和世界级经济平台、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实施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作为全国经济最发达的区域之一,华南区的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与城镇化建设都处于领先水平。

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为建筑市场带来了新的驱动力,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扩大。公司多年来深耕该区域的建筑设计市场,在实现业务规模扩大的同时,也获得了市场认可。

三、公司未来发展的展望

(一)公司发展战略

围绕“打造建筑设计行业多维度协同设计平台,致力于成为国内领先的建筑设计及工程管理综合解决方案供应商”的发展战略,依托装配式建筑和BIM等核心技术进行全产业链布局,完成从建筑设计向“全过程咨询”和“工程总承包”的转型升级。公司肩负“全球视野、社会责任、人文关怀”的使命,秉承“多元、包容、规则、自由”的价值观,为客户、员工、股东和社会创造更大价值。

(二)公司未来三年的发展目标

未来三年,挑战与发展机遇并存,公司必须增强忧患意识,把握经济新常态,集中力量推进创新驱动发展。

1、采取一系列举措完成全产业链布局,整合资源,完善设计全产业链服务,实现成为国内领先的建筑设计及工程管理综合解决方案供应商的发展战略。包括:收购兼并目标市场的优质企业;完善咨询、勘察、市政、风景园林等资质;充实建筑设计创意及管理人才及工程技术及管理人才队伍;增强专项设计领域的市场竞争力。

2、进一步细分市场,加强专业研究,构建“客户-产品-技术-体系-资源-管理”的多维度协同设计平台和知识管理体系。未来三年内,公司将继续优化该平台和体系,优化基于BIM技术的设计管理平台,实现各分支机构、各专业的高度协同,逐步打造贯穿建筑全产业链、全生命周期的协同设计及管理平台,促进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3、以传统建筑设计业务为基础,顺应建筑行业装配式建筑和BIM等新技术的发展趋势,满足市场对绿色建筑、建筑智能化、海绵城市的迫切需求,继续加大相关领域的研发投入并扩大应用。

4、继续专注核心建筑设计业务,在全国范围内增设分支机构,完善区域布局、优化客户结构,通过一体化、多元化的经营模式大力拓展新业务。

5、继续完善治理结构,提高管理水平,健全风险与内控管理体系,防范风险、提高效率,因应发展需要优化内部组织架构以满足业务发展的要求。

(三)2020年度经营计划

1、业务发展计划

2020年初爆发的“新冠”疫情,给国民经济带来了一定的影响,房地产行业势必加速整合,针对行业的变化趋势,公司将抓住市场结构性调整机遇,精准布局,提升产品竞争力和服务水平,加快与房地产头部企业的战略合作,促进业务发展。另一方面,公司也将依托在医疗建筑、健康养老等民生领域的先发优势,挖掘市场潜力,获取项目机会,充实全年设计订单。

2、募集资金的使用

公司将进一步提高募集资金使用效率,加快落实募投项目建设,以期通过募投项目的推进实现公司发展战略。2020年,公司已在武汉购置1,430平米高档写字楼,进一步完善市场布局,增强华中地区的辐射能力,并计划于南宁等地开设分公司,深耕当地市场,扩大市场覆盖面。

同时,公司将按计划推进募投项目建设,特别是技术研发中心(深圳)和高原建筑研究中心建设项目。

技术研发中心(深圳)具有战略意义,将建设成为公司新技术的储备基地以及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创新基地,综合设计研发能力对建筑设计企业至关重要,对公司竞争力和业务拓展能力均有重要的支撑作用;高原建筑研究中心以新建筑技术研究及应用为基础,结合西藏本土的实际需求进行研发,搭建高原产学研一体化研发应用平台,对西藏高原建筑的设计起到一定的示范性作用,借此可形成增量收入。

3、信息化建设计划

通过实施信息化建设项目,公司已实现各部门之间的协同设计,提高了设计人员之间快捷、高标准的信息交换效率。公司将继续加大投入力度,完善多维度信息管理平台,提高财务、运营、技术的协同效率,提高项目管理水平、提升设计服务质量、优化设计能力、降低运营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利用数据分析技术进行更科学、高效的管理决策。2020年,公司将推进多维度信息化管理平台的优化工作,对协同设计系统、运营及财务一体化管理系统、人力资源管理平台和图档管理系统的系统进行升级并推广应用。

4、收购兼并计划

围绕公司战略发展规划,公司拟通过收购兼并实现资源整合,公司将在条件成熟时,以合适的方式和对价并购以下类型的企业,包括:①具备相关行业资质,有助于资源互补的咨询公司和施工企业;

②在专项设计领域具备独特市场竞争力,且与公司业务互补的市政、园林、室内和平面设计机构;

③在区域布局和客户结构上具有互补性资源的建筑设计机构;

④拥有公司所需的建筑创作人才或工程技术类人才的设计机构或研发机构。

5、加大研发投入

近年来,建筑领域和建筑设计领域不断涌现新的技术、理念,如“新基建”、云服务设计、AR、VR,公司将持续加大信息化、建筑智能化、建筑产业化、绿色建筑等技术领域的研发力度,以保持既有的行业技术领先优势。

6、完善激励机制,提高人才吸引力

为满足公司战略发展需要,公司将继续完善短期、中长期激励机制,吸引和保留核心技术人才,广泛涉猎高端人才和新技术人才,充实和扩建核心人才队伍。

(四)可能面对的风险和应对措施

1、新冠肺炎疫情对公司经营造成不利影响的风险

2020年爆发的新冠疫情对企业生产经营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将可能对公司业务产生不利影响,给公司2020年的经营带来风险。为对抗疫情,公司已及时采取积极应对措施:

(1)加强自身的资金统筹管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2)充分利用信息化建设成果,迅速启用在线协同办公模式,保障生产正常运行。

(3)抓住市场发展机遇,加强包括医疗建筑、教育建筑以及智慧城市等民生建筑领域的研究。

2、房地产行业长期调控的风险

在“房住不炒”的大基调下,政府针对房地产行业出台一系列调控政策——增加保障性住房、有限供应普通商品住房、抑制投资投机性购房需求、促进供应土地的开发利用等。政策发生的变化可能导致房地产开发企业采取调整长期经营部署、减少土地投资、推迟项目开发、延长付款周期等应对措施,将对公司现有业务推进、未来市场开拓以及资金回收造成不利影响。

3、市场竞争的风险

国内建筑设计市场空间广阔,蕴藏着巨大的机遇,由此吸引众多国内外建筑设计企业的参与。经过多年的市场竞争,国内建筑设计行业已经由同质化无序竞争,逐步向差异化、特色化竞争态势转变,基本形成了以国有大型设计企业、优秀民营设计企业、知名外资设计企业为主导,大量中小型设计企业为辅的市场竞争格局,行业集中度不断增强。激烈的市场竞争将给公司业务的持续增长带来不确定性。

4、区域市场不平衡的风险

由于各地市场波动的影响,公司将面临区域市场发展不平衡的风险。为应对此风险,公司应继续坚持“总部+区域分公司”经营管理模式,加强管控,通过整合及共享客户和技术资源,扶持全国所有分支机构共同发展,提高抗风险能力。

5、行业创新或技术革新带来的市场竞争风险

建筑行业技术日新月异,新兴技术的应用和推广促进了行业的升级迭代,产生了新的市场需求和商业机遇,加剧了市场竞争,如公司不能紧跟市场步伐,则可能错过发展机遇,将在未来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6、成长性风险

近几年我国传统房地产行业持续低迷面临转型升级,对公司的综合竞争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影响公司预期的成长性和盈利能力。公司未来发展过程中,可能面临人才流失、产品创新不足、竞争地位下降等不利因素影响;同时,又面临外部环境的变化,如房地产投资下降、经济发展放缓等宏观政策因素影响。公司将通过机制创新、管理创新、人才引进、增强业务拓展能力来有效应对上述不利因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