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向性格和外向性格是如何形成的?

內向和外向性格形成的原因有很多,我在這裡要講的是環境因素,即家庭原因。家庭對於嬰兒、兒童來說是一種外部環境。父母的性格、互動模式、行為方式、眼神交流、父母的心理能量,深刻地影響著嬰兒、兒童性格的形成。

有些孩子是外向性格,有些則是內向性格。外向性格的孩子會積極表現自己,表達自己的想法,積極爭取機會並響應環境;相反,內向的孩子,不喜歡錶達自己,不喜歡說出自己的想法,迴避環境,避免與人接觸。

為什麼會形成這樣截然相反的表現方式呢?

孩子出生的家庭環境,如果父母或者其他養育者,能夠積極回應孩子的各種反應和要求,有眼神目光交流,孩子通過表現自己,可以爭取更多的父母的關注和愛,就會形成孩子積極主動地爭取外在環境的性格,就是外向型性格。

如果,孩子出生的環境中的父母和其他養育者很少給予情感投入,即使孩子通過哭鬧錶達需求,或者表現自己、表達了自己的想法卻很少得到父母的關心和回應,甚至受到攻擊和否定,孩子看到的是不友好的眼神、目光、語氣等回應模式,孩子自然而然更願意迴避這樣的環境,就會形成內向型性格。

外向型性格是為了爭取關注和回應;內向性格是為了迴避攻擊和否定。

外向性格感受到了外界,人際關係的友好;內向性格感受到的是人際關係的不友好。

無論外向還是內向性格,都是為了更好的生存和發展,為了應對外界環境所形成的保存自我、發展自己的一種應對模式。

外向性格可以更好地處理人際關係,在人際關係中表現得遊刃有餘;內向性格的人可以更專注於科研、讀書、創意、解決事物等事情,各有各的特長,每個人走每個人適合的路。

內向性格和外向性格是如何形成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