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窯洞變成了“金窩窩”,延安這個古村落3年下來大變樣

“瞭見個村村,瞭不見個人……” 這句陝北民歌是延川縣關莊鎮甄家灣村以前的真實寫照。古窯洞荒廢,古村莊衰敗,村莊出現“三空”現象:村莊“空殼”,集體“空心”,民居“空巢”。村裡剩下的人口不到三分之一,且都是老年人。

“破”窯洞變成了“金窩窩”,延安這個古村落3年下來大變樣

轉折發生在2017年,那一年對每個甄家灣村民來說都是不能忘卻的一年。“延川縣決定恢復甄家灣古村落”的消息傳遍了村裡的角角落落,這讓每個守著古窯洞過日子的甄家灣村民對未來的生活充滿了期待。

“破”窯洞變成了“金窩窩”,延安這個古村落3年下來大變樣

2017年,甄家灣村集體經濟合作社成立後,把農戶手裡閒置的147孔古窯洞和閒置的69孔整體院落窯洞,按照完整度分4個檔次折價入股,全部流轉至合作社,大力發展以影視拍攝、教育研學、寫生創作和傳統文化體驗“四個基地”為主要內容的鄉村文化旅遊產業,打造“影視經濟”“民宿經濟”“觀光經濟”等新型經濟業態,全面實現由“傳統農業”到“新型服務業”的跨越式轉變。村集體經濟實力顯著增強,農業生產方式有效轉變,群眾生活質量大幅提升,全面開啟了富民強村、鄉村振興的新徵程。

“破”窯洞變成了“金窩窩”,延安這個古村落3年下來大變樣

今年33歲的白雪明,早些年一直在外打工,看著甄家灣古村落的旅遊業日漸紅火,去年他帶著妻子回到了甄家灣村,準備大幹一番。“這個是我們新開的小賣部,生意還不錯,以後的日子一定會越過越紅火的。”白雪明指著收拾一新的石窯洞,這個陝北漢子的眼裡閃著自信的光。

“破”窯洞變成了“金窩窩”,延安這個古村落3年下來大變樣

他的底氣來自甄家灣村正在打造的鄉村文化旅遊產業。幾年來,甄家灣村先後被列入“第五批國家傳統村落保護”名錄,被評為“陝西省美麗宜居示範村”,被確定為全市脫貧攻堅成果觀摩點,成為備受關注的“三變”改革示範村、鄉村旅遊明星村、脫貧致富典型村。

2019年,甄家灣村各項產業創收100餘萬元,村集體收入由2017年前的“0”收入增長到74萬元,帶動群眾增收26萬餘元,貧困戶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7年前的不足3100元增長到12938元。

“破”窯洞變成了“金窩窩”,延安這個古村落3年下來大變樣

“我們通過閒置資源開發式和土地流轉託管式,把閒置窯洞和撂荒地統一流轉到村集體經濟合作社手裡,統一建設、管理、運營,變閒窯洞為新資產,變散資源為活資本。”甄家灣村第一書記羅世傑介紹說。

按照“明晰產權、折價量化、分類入股”原則,甄家灣全村1150畝耕地經營權、古村66院167孔古窯洞產權和新村14院64孔閒置窯洞使用權,已全部流轉到村集體經濟合作社。在村裡的整體規劃下,一孔孔古窯洞變成了“香餑餑”;一畝畝撂荒地成了“希望的田野”。

“破”窯洞變成了“金窩窩”,延安這個古村落3年下來大變樣

在甄家灣村,土地能入股、窯洞能入股、人口能入股,村民鄧發祥從來沒想過有朝一日自己也能當“股民”,他家的土地以每畝200元的價格流轉到村集體,家裡的3口窯洞也以每孔1000元的價格全部流轉了,一年光是各類入股分紅就能收入一萬多元,再加上他是生態護林員,2019年鄧發祥收入近3萬元。

“我2016年就脫貧了,現在的生活年輕那會都不敢想啊。”在自家院子裡翻地的鄧發祥望著眼前的土地感慨不已。日子好了,人的精氣神也足了。脫貧之後的鄧發祥也有心思娛樂了。“影視基地來的劇組一直招群眾演員了,農閒時我就去當群眾演員,掙錢多少不當緊,主要是圖個樂子。”鄧發祥笑著說。

“破”窯洞變成了“金窩窩”,延安這個古村落3年下來大變樣

作為古村落影視基地,甄家灣村以其獨特的窯洞風貌吸引了不少劇組前來拍戲。截止目前,先後有《建國大業》《信仰》《我們的隊伍向太陽》《飛雪迎春》《貞勝者也》等十多個劇組來甄家灣村拍攝取景,2019年,影視拍攝為村集體創收22萬元,帶動群眾增收21萬元。

對於甄家灣村的未來,第一書記羅世傑有著自己的打算。

“我們將與中影集團、陝西省美協、延安魯藝等一大批文化藝術類企業院校進行長期合作,為做強做火‘四個基地’注入動力。同時,我們還將聚焦鄉村旅遊發展趨勢,積極探索農業產業新價值,與縣供銷合作社聯合建設‘千畝黃花’生產基地,打造‘觀光經濟’,增加農業產業附加值,拓展鄉村旅遊新版塊。” 羅世傑說。

WJ

“破”窯洞變成了“金窩窩”,延安這個古村落3年下來大變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