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白石弟子李霞生的京華生涯(上)

李霞生(1909—2000),名近臣、又名霞生,號六雞老人、九山荒民、六雞翁。新鄉縣大塊鄉小塊村人。1933年畢業於北平藝術學院(京華美專),曾與張恨水,張丕振創辦私立北華美專。一生從事教育工作。他加入過國民黨、共產黨、民革。曾任新鄉市中山書畫社社長、老年書畫社社長,後任河南省中山書畫院名譽院長,出版有《李霞生書畫集》,系齊白石早期弟子。


齊白石弟子李霞生的京華生涯(上)


李霞生1926年考入新鄉師範講習所。1927年,曾到新鄉縣黨部任過一段時間的文書,國民黨清黨被清出來,經校長石介侯推薦,到大召營小學教書。受張丕振同學影響,1930年李霞生考入京華美專插班,師從齊白石、於非闇、邱石冥學習中國畫。大約年底或者再晚一些時候,中西畫系鬧了一場不小的衝突,終於分校而治。中國畫系更名北平美術學院,校長是沈尹默。


1933年畢業後,李、張想滯留北平,組建京華美專同學會,得到名作家張恨水經濟上的大力支持。籌備北華美專並開始招生。這是新鄉學生第一次在北平辦學,李霞生等人辦起北華美專,培養出了一批優秀的學生,後來出了名的張仃、蘭馬、張啟仁等人都是這個學校的學生。被張恨水寫入回憶錄。


齊白石弟子李霞生的京華生涯(上)


由於祖母病故,奔喪返鄉的李霞生,在北華美專國畫系教了半年學,就被鄉里挽留,入新鄉靜泉學校小學部教書。抗日戰爭時期,李霞生隨其兄、共產黨人李毅之加入平漢游擊隊,任過共產黨第八區區長,並親自擒獲修武大漢奸孫蔭壽。這在名畫家的歷史上實屬罕見,甚至是絕無僅有的。


解放戰爭中,由於對敵鬥爭及革命隊伍內部的矛盾,李霞生九死一生。他曾住過日本憲兵隊,被一鄉親通過關係營救出獄,又被日偽軟禁一年(他拒任偽教育科長)。1948年在縣中護校,被國民黨國防部特務投入獄中,後裝入麻袋,準備往衛河裡扔,經新鄉的四名中學校長聯名具保和凌振華先生大力營救,始獲釋放。三陷囹圄之外,有一次曾被擬定“秘密就地處決”,幸虧哨兵故意漏風,在游擊隊戒嚴之前,他機警走脫。


齊白石弟子李霞生的京華生涯(上)

李霞生作品


李霞生作為畫家和美術教育工作者,確實在河朔一帶發揮了自己學院派的作用。在省立十三中(沁陽)教書,培養出像臺灣著名畫家韓清廉那樣的學生。在河朔中學教書,他的學生李士菲後來成長為廣東省著名詩人,廣州花城出版社編審。他的一批國寶級書畫精品裝在一隻木箱內,在十三中遷往郟縣時遺失,內有齊白石、丘石冥、於非闇、徐燕蓀、李苦禪等大師的墨寶。他本人無心教書,沒有隨逃亡人群南下,而毅然回鄉加入了抗日遊擊隊,他的房子作為太行山八路軍的接頭地點,被日本鬼子付之一炬。他與李苦禪有相同抗日經歷,是位鐵骨錚錚的好漢。


解放後,李霞生加入了民革,積極發揮餘熱,任書畫社社長,市書畫院顧問,河南省中山書畫院名譽院長。河南電視臺及全國政協《中華文史資料文庫》等多種報刊登載了他的事蹟。李霞生於2000年陰曆八月十四日無疾而終,享年九十二歲。


本公眾號特闢【鄉人邑事】一欄,分上下兩集,刊載李霞生的自述故事。


京華藝術生涯及其他

李霞生


汲縣考學打官司


我是新鄉縣小塊村人,1909年生。1922年新鄉縣只有一個高等小學堂,設在縣城內前清時的書院,校長是塊村營人石介侯。那時候上學的人不多,我和堂兄李九臣在這裡上小學。1924年暑期我們畢業,赴汲縣考學,我考河南省立第五師範,堂兄考省立十二中,結果我們都名落孫山。我們住的是個茶館不幸又被盜。我們與店家掌櫃交涉,他卻不講道理,我們丟了東西,他不承認。沒辦法我們只好寫信到汲縣縣公署告狀。等了三天毫無音信,我們兩個又跑到縣公署去找縣知事說理。縣知事左敘五接見了我們,說事情他已過問,茶館掌櫃不在家,沒傳來人,只好等等再說。


我們說:“沒在家是誰說的?我們見他在茶館門口站著,見了我們還瞪眼呢。”左縣長一聽,便說:“你們走吧,我馬上就給你們傳問。”這樣一來,茶館便託人找我們調解;他堅決不承認偷東西,可是情願賠我們錢。我們不要錢,堅決要東西,結果還是賠錢了事。在處理這件事期間,調解人對我們說:“這是個黑店,誰住誰丟東西,向來沒賠過錢,因為茶館掌櫃的女婿是縣衙捕班的老總,在汲縣有勢力,沒人惹,這一回你們卻把他弄倒了。”


齊白石弟子李霞生的京華生涯(上)


我和堂兄這兩個普通學生,怎麼能和縣知事說上話呢?說來也真是巧遇了,我們回家後聽我父親說:“左知縣在新鄉當知縣時,準備在新鄉落戶,他在咱莊買了不少稻田,咱莊大部分人都是他家的佃戶,季季要給他家送糧,他一聽說你們是小塊的人,你們當然就不會輸官司了。”店家當然不瞭解這層關係,結果被我們把他在汲縣的威風打下去了,回想起來,真是可笑。


在等候打官司的時候,私立淇泉中學開始招生了,這個學校容易考,等於“收破爛”,我們沒處上學,只好考淇泉,好壞總算有個學上。這年寒假回家,覺得上私立學校太丟人,沒意思,過罷春節我就不再到淇泉中學去了。適1925年夏新鄉師範講習所招生,我便考入該校上學。我堂兄李九臣不願上師範,他仍然呆在淇泉中學。


在大召營小學教書


1926年秋季,我堂兄李九臣從汲縣淇泉中學回新鄉,他領頭成立了中國國民黨新鄉縣黨部,這是新鄉有國民黨機構之始。堂兄介紹我參加國民黨為黨員。1927年夏我從師範講習所畢業後,在新鄉東關縣立第二義務小學教學,還兼任縣黨部文書職務。以後縣黨部執行委員楊耀武不同意我幹,他撤銷了我的文書職務,讓張壽庵接替。這時國共分裂,國民黨清黨,並進行縣黨部委員的改選。我為了出氣,便暗中聯絡各區分部反對改選。不料趙紹武在臨選舉之前倒戈,向省裡派來的監選委員韓秩五告發了我,使我的計劃失敗。與我一氣的人都很氣,黨員王隆選即寫匿名信將趙紹武痛罵一頓。趙紹武害怕,便託李增雲多次向我們說情,此事暫作了結。

齊白石弟子李霞生的京華生涯(上)


我堂兄李九臣系共產黨人,國民黨開始清黨以後他已逃往北京,改名李毅之。我因共產黨嫌疑被開除了國民黨籍。以後我無法在新鄉縣城存在下去了,乃於1929年到大召營小學教書,該校校長是我上小學時的老校長石介侯,石與大召營村人、同盟會員郭仲隗是好朋友,大召營小學成了我的暫時避難之所。


齊白石弟子李霞生的京華生涯(上)


也是該我倒黴,在一個星期日的下午,我剛到學校,學校卻沒一個人,我只好在校務處等待,正好有一個人來到校務處,他一見我便問:“你是到這裡來的老師嗎?”我說:“是。”他便從懷裡掏出片紅紙,說:“既是老師,請給我寫個小帖。”他要求寫的是訂婚小帖,我沒學過寫這東西,便說:“我不會寫。”他說:“連小帖都不會寫,那就不能當老師。”我說:“不會寫小帖也能當老師,因為我不是來教寫小紅帖的,學校給我有聘請書,那上面沒有代寫小帖這一項。”那人火了,便說:“就是不能當老師。我說:“不是你請我的,要是你恐怕還請不動我。我不是來給你寫小帖的。結婚離婚絕對自由,個人做主,父母也當不了家,小帖有什麼用?”


沒想到這人將我告了,他對校長說我不是好人,逼迫辭退我回家。校長見到我,說:“你和學董吵架啦?”我說:“吵架的事是有,但我不知道他是學董;就是學董,該怎麼樣呢?”校長說:“我已解決了,他說的也不能算數。”於是我同這位學董誰也不理誰,成了對頭。另外,學校中教員有個姓任的,比我早去兩三天,我到校第二天下午學生站隊放學時,學校讓我給學生講話,我講完後他在學生面前挑我的毛病,接著在下個星期的總理紀念週上學校又讓我講話,這人又挑我的毛病,實在令人痛恨,隨後我便鼓動學生將他趕出學校。


京華藝術生涯


1930年暑假,本縣西河村人張丕振從北平京華美術專門學校歸來,他將他在美專所畫作品讓我看。我很羨慕,於是我即辭去教學職務,同他一塊赴北平,經過考試,插入京華美專國畫系學習國畫,與張丕振在一個班。


齊白石弟子李霞生的京華生涯(上)

張丕振


京華美專的校址在中南海西畔,設有中國畫系和西洋畫系,老師都是藝壇名人。這裡順便說一件事,當年徐悲鴻在論畫時,曾稱張大千為“五百年來第一人”。而張大千則說:“我山水畫不過溥心畲、吳湖帆、鄭午昌、黃君壁;花卉翎毛我畫不過於非闇、汪慎生、謝稚柳;人物仕女,我畫不過徐燕蓀。還有李可染畫《達摩渡江圖》,就比我畫得好;蘭竹荷花我畫不過王個簃、鄭曼青和唐雲;至於畫馬則首推徐悲鴻。而且在上還有老一輩的任伯年、吳昌碩、陳師曾、齊白石,他們都遠比我高,我怎當得起‘五百年來第一人之稱?’”


齊白石弟子李霞生的京華生涯(上)

1930 年刊登在《民言畫刊》的京華美專招生信息


張大千提到的老一輩的畫家齊白石和畫花卉翎毛的於非闇,畫人物的徐燕蓀,當時都在京華美專執教。此外,尚有畫壇名人李鶴疇、趙夢珠、吳鏡汀、邱石冥、王君異、李苦禪等。回憶起來,那時畫壇星光燦爛,強手倍出。這種現象,值得回味與研究。


邱石冥先生是我學作畫的啟蒙老師。老師中要數他年輕,但身手不凡。眼高度近視,眼鏡片很厚。他畫起畫來是“眼低手高”——眼離紙很近,握毛筆的手倒顯得很高,在頭上邊。他是四川人,細長條。那時約有三十多歲的樣子,已經成名。在故宮博物院,我見過邱老師的四扇屏,是四季花。記得還有竹子,畫在六尺長的紙上,甚寬。名畫家皆有代表作,如徐悲鴻的馬,齊白石的蝦叫我看,邱老師最拿手的畫是月季花。他的字寫的不是很好,愛找北平藝專的周仰安代題款識。


邱老師第一次看到我的畫時,對我說:“你要想學畫必須從頭開始。要把從家鄉帶來的那一套舊習氣全拋去,也就是說,要去掉匠氣,免去俗氣。匠氣不消除是不會畫好的。”他還對我說:“開始作畫,一定要從臨著手,注意稿本的色彩配合、筆墨運用和章法結構,依樣葫蘆,絲毫不苟。純熟以後,才能自由發揮。”我原來以為我畫的可以看過眼了;得到邱老師指點以後,便經常到他家裡借稿照臨,並求他改正。


齊白石弟子李霞生的京華生涯(上)

邱老師擅長畫小寫意,筆法極細緻,設色豔麗。一筆要蘸幾樣色,一下筆便豐富多彩,一片葉子數種顏色。他這手學著不容易。課堂上他對我們說,畫畫時不能放鬆,哪怕一點點,也得用力,不能隨便。邱老師有幅百花折枝圖,長三丈多,我常往他家中借臨,隔段時間再送回,再借再送。最後一次借了後,停了一些日子又去借,邱老師說:“你不是拿走了?我說還他了,最後他也弄不清了,事情不了了之。這幅長卷抗戰時期在一個箱子中裝著,丟失在郟縣了,不知如今落在誰手。由於下了功夫跟邱老師苦臨,後來我可以默寫百花。同學們戲稱我為“小邱石冥”,說我學邱老師作畫可以亂真。當然,這只是對我的一種鼓勵,因為臨摹畢竟不是創作。

齊白石弟子李霞生的京華生涯(上)

邱石冥作品


跟邱老師學了一段時間以後,我覺得小寫意不如大寫意吃得開,齊白石老師用的是大寫意筆法,於是我便轉過頭來跟張丕振同學經常到齊白石老師家去請教。齊老師見到我,很客氣地說:“你喜歡大寫意嗎?我說小寫意是繪畫的基礎,沒看這樣的基礎,作大寫意我知道是很困難的。”我說:“為了抓緊學習時間,我特意到齊老師家來學大寫意,求老師收容指教,以便上進。”齊老師笑了,便到套間裡拿出他所畫的松鼠條幅,讓我和張丕振看。這幅畫是一棵馬尾松上有一隻松鼠趴著向下窺看,似乎發現下邊有什麼東西,筆墨酣暢,形神十足。張丕振說:“齊老師真神手也!”


我把齊老師畫的松鼠借回家(我和丕振一同賃住宗茂衚衕二條一間民宅),時常到更深人靜,我們的筆墨仍不停地揮動,不捨得讓時間輕易過去。一天,我去給齊老師送畫稿,帶著我臨摹的松鼠求老師指謬,齊老師笑著說:“你為什麼將松鼠的鬍子都拔去了呢?”我這時才發現我忘記了畫鬍子,深感臨摹畫也不能粗心大意。


齊白石弟子李霞生的京華生涯(上)


齊白石老師的畫室裡除了文房四寶之外,什麼都看不到,四壁上字畫全無。房的一頭是個套間,門鎖得嚴嚴的,因為他的所有字畫都藏在裡邊,他恐怕別人到裡邊翻拿。畫案上有個五六寸高的紅盒子,上邊有張紙條,寫著“請你莫要偷”五個字。我想大概是他被人偷怕了,牆上不敢再掛字畫了。他也不肯輕易給學生畫畫。拿他的一張畫出去賣錢,就連學費也不用從家中拿了。


齊白石弟子李霞生的京華生涯(上)


即使到他家中去看畫,也得是他喜歡的高材生。同他噴熟了,他喜歡你,才能上他家。我們班幾十個同學,程度參差不齊,畫得不沾弦的不讓進家門。進得家來,他的套間總是鎖著。他拿出一張畫叫你瞧瞧,對你說是啥時候畫的,等一會又換一張讓你看看,頂多叫你看上三張畫,就不叫看了。如果要求借畫去臨摹,他叮嚀你千萬不能弄髒或釘孔,那便是殘次品了。齊白石住北平時間長了,他的湖南話也好懂了。


齊白石弟子李霞生的京華生涯(上)


齊老師自幼家貧,養成了十分儉樸的生活習慣,平日連買菜都是自己親自持籃跑到大街去。他沒有包車,那麼他怎麼去上課呢?他和一般的教授不同,上課時學校派車接他,下課派車送。齊白石的名聲之大,當時可以決定一個美術院校辦成與否,沒他兼課,就難有學生報考。當時北平的兩所美術院校,一是北平國立藝術專科學校,一是京華美專,以及後來創辦的北華美專,都有齊白石在其中兼課。齊老師在學生中的威望非常之高,他要是不來上課,學生們就好像失去了靈魂似的。


齊老師教我們時已六十七八歲。他教課有個特點,比如教畫雛雞時,他看到哪個學生畫的不對,便在畫面的空白處給學生蘸個雛雞,或者點上一兩筆,讓學生看,但他每下一筆,必在旁邊寫上“白石”二字。齊老師雖然添的非常好,但是整張畫的構圖卻破壞了,這張畫不是作者自己的了。同學們往往將這畫丟棄了。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和張丕振便找出來一個竅門:我們將這畫揀起來,剪下齊白石老師示範的畫,貼在一個很乾淨的本子裡。久而久之,居然集成一冊,鄭重裝訂後,拿到齊老師家,請他在本子的皮上題字。齊老師翻閱後大奇,笑著說:“好!你們有辦法!要保存起來,作為你們的樣本。你們有這個想法,說明重視學習,將來會有前途。”


齊白石弟子李霞生的京華生涯(上)


在這裡順便說一下,我為了收存齊老師的作品,有一次在課堂上,見齊老師走過來,我便故意在用筆上不按規矩,比如本該從上往下畫,我偏往上戳,他見後連忙糾正道:“咦!不是這樣的,不是這樣的!”我趕忙伸筆鋪紙,請他畫個樣。還有一次,他臨場揮毫,一張白菜畫得十分出色,想帶走,我連忙要過來。


齊白石老師性格高傲,在繪畫上擺脫古人樊籬,獨樹一幟,畫法筒潔,意境清新,大刀闊斧,氣勢凌人,而因此他也常受有的畫家所攻擊。在當時雖有不少畫社組織,但齊老師卻未曾加入過任何畫社。他曾自刻一枚印章,文曰:“一切畫會無能加入”。有人說他只會大寫意,不善細筆,於是他便在粗枝大葉之中添上個極為工細的草蟲,這就令人有口難張了。


齊白石弟子李霞生的京華生涯(上)

一切畫會無能加入


齊白石老師在治印方面風格特殊。於非闇老師雖亦治印,但他自認不如白石,為了想看看白石的印譜,便向白石磕頭拜師。於非闇在書畫、篆刻上都很有工夫,多才多藝,對古代書畫的摹仿力能亂真。於非闇的工筆花卉翎毛畫得甚偉。他作畫不重筆,一遍成,嚴謹得很。他平時題畫寫的是瘦金體字。他給我畫過一幅三秋圖,有菊有石,涼風習習的九月,石頭上沒有染色,是空勾,石頭上邊臥著個螳螂,極鮮亮,題款僅寫他的名字。這幅三秋圖,是畫在一張二尺半長的老高麗紙上。


有一次我畫三棵白菜的條幅,於老師給我題上“意在青藤八大之間”八個字。於老師還同我合作過一張紅葉青鳥圖。非闇老師是齊白石最喜愛的一人,齊白石不想到學校去上課的時候,只有於非闇能代他去上課,別人無能為力。因為於非闇對於別人字畫善於摹仿,他代齊白石上課即以齊白石風格出現,齊白石佩服其才,齊白石有時即將於非闇所說的話作為自己畫的題跋,他對於非闇的器重可想而知。


齊白石弟子李霞生的京華生涯(上)

於非闇老師授課


這些名畫家啥都懂。於非闇老師初一見到我拿的宣紙,很奇怪地問:“你在哪兒弄的這紙?這紙可沒頭找哇!好多年沒這紙了!”讚不絕口。據於老師講,這紙牙色是真正的朝鮮紙,進口貨,一道道一層層地揭可揭四五層,現在有仿高麗紙,比這差得多,顏色就不一樣。說起這紙,俺莊有個張公館,他家祖上是個道臺。他家存有兩三箱畫。他家讓我替他們選畫,事畢,有一卷這種紙,作為報答送給我。為多弄老師的幾張畫,我常常讓老們試紙。一試之後,即可得到他們的墨寶。畫工筆的老師我讓他們拿回去試。一次吳鏡汀老師來上課,他是教山水的,見到我這紙,連聲說好,就像獵手誇槍、騎士誇馬那樣。我說我瞧不出什麼好來,你拿回去試試吧。過了幾天我往吳老師家,見了他畫出的秋景圖,便說:“叫我拿走啊!我這樣得到吳老師的一幅畫。那時吳老師大約四五十歲的樣子,周懷民正在他身邊學畫。


齊白石弟子李霞生的京華生涯(上)

高麗紙


於老師也畫寫意畫。他有自己的一套畫法,以寫字的筆法入畫,他的畫是寫出來的。我祖母病故,返里探親前,於老師給我寫了一幅不短的輓聯,是寫在當時賣的一種白色膠布邊的,內容已記不得了。這種膠布常被用來畫紋帳沿。


於老師對於新鄉人似乎特別感興趣。在京華美專上學時,我和張丕振常到於老師家玩。他家是個小院落,人也少。妻子不年輕,約四十歲的樣子,大個子,臉上有麻子。於先生長得條條幹幹,白白淨淨,瓜皮帽,長袍短褂,一表人材。我猜測他們可能是包辦婚姻。一次於老師問我:“你們新鄉縣有個會飛簷走壁的大本事人,你知道嗎?”我回答不知道。


於是他講了此人兩次走訪他的事:“一天晚上,我坐在屋裡作畫,突然有個陌生人進到屋裡。我想,來這裡無非是要畫吧。便問他哪裡來,有什麼事?他說,我是你的鄰居,沒來過你這裡,今天特來看望你;我住在你的隔壁荒園裡的樓上好久了。他走時,我將他送出門外,倏然間就連人影也不見了。


齊白石弟子李霞生的京華生涯(上)


第二天我到荒園裡去找他,荒園裡雜草叢生,並無有人。樓門塵封未動,蛛絲依舊。向樓上看去,卻有小門開著。在小門向下的牆根處有幾個花生皮。他是怎樣上去的?不用說是飛上去的。但是誰也沒有發現樓上住有人。隔了兩三個月,一天夜裡,他又來了,並說,今天是來向你告辭的,我要搬家到天津去。在他走時候,我問他上次我送他出門他是怎樣走的,為什麼連影子也看不到。他回答說,那是個玩藝兒,沒什麼奇怪。”於老師想了解這個人的事,所以問我。我感到這人是個迷。後來聽說新鄉有個叫張倫的,有神行太保戴宗那樣的神行術,不知是否即是此人。(未完待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