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如何撐起一檔節目:單人綜藝為何口碑不一出圈難?

單人綜藝的出圈似乎成為難題。

文 | 餘日青

最近,有兩檔為明星藝人定製的綜藝節目正在熱播,千呼萬喚始出來的周杰倫固定嘉賓真人秀首秀的《周遊記》,以及張翰作為唯一嘉賓的實驗情景真人秀《親愛的上線了》。兩檔節目一檔噱頭十足、宣傳聲量巨大,另一檔題材、形式都相當新穎,但可惜的是並未達到預期效果。

獨家觀察||一人如何撐起一檔節目:單人綜藝為何口碑不一出圈難?

回看近兩年,圍繞名人IP打造的衍生綜藝層出不窮,除傳統的訪談之外,旅遊、美食等各題材領域均有所涉足。這類以明星個人魅力為核心賣點的綜藝節目,雖然數量明顯增加,涉及領域愈加廣泛,但是品質和口碑上仍然面臨參差不齊的困境。

從訪談、脫口秀到美食、旅遊真人秀

單人綜藝玩法翻新

在訪談和脫口秀節目中,以名人IP為核心的並不少,例如陳魯豫的《魯豫有約一日行》《豫見後來》、李靜的《非常靜距離》、竇文濤的《圓桌派》《天天逗文濤》、高曉松的《曉說》《曉松奇談》等談話節目。

獨家觀察||一人如何撐起一檔節目:單人綜藝為何口碑不一出圈難?

其中不少從節目名稱便可窺見一二,這類節目攜帶著極其鮮明的個人特色,尤其是來自於主持人或採訪者的。這類知名主持人、文化名人往往是作為訪談、脫口秀節目的核心競爭力,對節目走向和內容的把控形成了獨特的風格。

近兩年,很多訪談節目很多開始融入真人秀要素,突破場景和話題的束縛,展現出了更加複雜細微的真實人格,讓名人嘉賓的形象呈現地更加豐富立體。例如,《奇遇人生》阿雅為嘉賓定製獨特的人生探索之旅,《丹行線》裡朱丹與十位印尼女性時同吃同住並對她們進行採訪。

這類節目往往雜糅旅行、紀實、訪談等諸多元素。以《奇遇人生》為例,阿雅帶領她的十位明星好友在全球範圍內展開十次旅行,節目以紀錄片的形式來幫助嘉賓在旅行的過程中發現自我、展現自我。

節目中,觀眾可以看到阿雅帶著明星們走進曠野、走入非洲叢林,去保護野象,去追逐龍圈風,去攀登世界島嶼最高點查亞峰……在接受採訪時,阿雅也坦言,從節目的構想、內容到流程設計,她都親力親為。

獨家觀察||一人如何撐起一檔節目:單人綜藝為何口碑不一出圈難?

阿雅溫柔、知性、文藝的氣質,也流淌在這檔節目的血液之中。無論是對自由的追逐還是對成長的感悟,節目對嘉賓的引導和所呈現的內容,多多少少都帶有阿雅自身的影子和個人的風格。

另外還有十分典型的是《鋒味》,這檔由謝霆鋒領銜的美食真人秀個人特色更加濃郁。謝霆鋒邀請明星好友共同製作品嚐美食,節目經歷了一次升級之後,還針對嘉賓挖掘專屬的美食記憶。

謝霆鋒作為多棲藝人,擁有演員、歌手甚至導演等多重身份,他在節目中嘗試把電影與美食、音樂與美食結合,也碰撞出了不少火花。而且在《鋒味》之後,謝霆鋒又成功地為自己塑造了一個新的身份——“美食家”謝霆鋒或者是“廚師”謝霆鋒。

獨家觀察||一人如何撐起一檔節目:單人綜藝為何口碑不一出圈難?

除了知名藝人繼續開拓事業版圖,也有不少新人憑藉鮮明的風格,依靠量身定製的綜藝節目打出了名聲,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姜思達。

姜思達是在《奇葩說》中非常圈粉的一位選手,他口才驚人、敢說敢懟、造型多變,具有非常濃郁的個人魅力。馬東曾評價姜思達:“他就是那種拿把刀從自己肚子捅過,漏出來的刀尖去捅別人”。

這兩年,姜思達憑藉《透明人》和《僅三天可見》兩檔訪談節目,成功轉型為主持人、製作人,並且向觀眾們展現出了更多維的真誠、通達、細膩的姜思達。

獨家觀察||一人如何撐起一檔節目:單人綜藝為何口碑不一出圈難?

打法不一、口碑不一

平臺紛紛試水

高曉松、郭德綱、王自健等在各個領域深耕的名人也在著力打造個人特色的脫口秀系列節目,郭德綱的相聲功底、高曉松的學識和風趣,王自健的自嘲和幽默,為這些節目打上風格標籤。

葉一茜的《茜你一頓飯》、黃磊的《黃小廚的春夏秋冬》則是結合明星的個人形象打造的美食節目。許知遠的《十三邀》、易立競的《易時間》和《立場》、姜思達的《透明人》《僅三天可見》等,這些體量不等的網生節目,打破了傳統訪談節目中主持人專業出身的限定,呈現出更具名人自身人格特質的節目特色。

雖然單人綜藝的發展越來越專業化、細分化、特色化,卻也正在面臨著口碑兩極分化的狀況。

最近正在熱播的《親愛的上線了》,是檔以張翰為主角的戀愛綜藝,節目圍繞“張翰失蹤”的故事展開,設置虛擬場景,提供第一視角讓觀眾能成為故事裡的女主角,並和張翰展開突破距離的甜蜜互動。

獨家觀察||一人如何撐起一檔節目:單人綜藝為何口碑不一出圈難?

節目僅有張翰一位明星嘉賓全程參與錄製,運用二次元和三次元切換跳轉的形式,從日常生活、精神內涵等多個方面入手,題材和形式上都十分新穎。但是節目反響平平,主要還是靠粉絲捧場。

其實類似的明星定製綜藝最近幾年層出不窮,《你好,是鹿晗嗎》《婁藝瀟遇見音樂劇》《夏雨36技》《魔熙先生的雲邏輯》等大多采用微綜藝形式,20分鐘的片長,以真人秀或者直播為主。

獨家觀察||一人如何撐起一檔節目:單人綜藝為何口碑不一出圈難?

微博就曾推出“明星製片人微計劃”,推出《唐嫣很高興認識你》《楊冪的衣櫥》《張一山的小宇宙》《王源很王很丸圓》,西瓜視頻也聯合名人陸續上線了《一郭匯》《丹行線》《海角甜牙》《大白楊說》《歐陽娜娜VLOG》等超10檔微綜藝,還有一些明星工作室會圍繞明星IP自制相關綜藝。

優愛騰各大平臺也陸續試水這一類型綜藝,例如騰訊視頻推出《黃小廚的春夏秋冬》《婁藝瀟的遇見音樂劇》等,結合明星特色打造;愛奇藝推出朱丹的《丹程》、劉語熙的《熙遊記》、田樸珺的《萬悟聲》等,其中不少是爭議人物的定製綜藝;優酷內容庫同樣豐富,更側重文化品類,竇文濤《圓桌派》,馬未都的《都嘟》,陳丹青的《局部》、梁文道的《一千零一夜》以及白巖松的《對白》等,邀請一批文化知識名人,更具人文情懷。

獨家觀察||一人如何撐起一檔節目:單人綜藝為何口碑不一出圈難?

這些微綜藝大多體量較小,更多聚焦明星或名人主體,無論是影響力還是題材,都難以和常規體量的綜藝節目相匹敵,因此不那麼容易出圈,很多還是依靠粉絲效益獲取關注。

放大明星魅力、實現加乘效應

明星與節目的碰撞仍需磨合

事實上,國外也湧現出不少為單人明星定製的綜藝節目,例如《石原里美的西班牙本色旅行》也是一檔明星旅遊類節目,整個節目風格也十分隨意,採用“節目跟拍+Vlog記錄”的雙鏡拍攝模式。

節目非常契合石原里美的個人形象,其中融入了很多服飾搭配和美妝時尚等方面的內容。包括石原里美採購貝雷帽等情節一直為人津津樂道,整體來說,這檔節目展現了更加真實、輕鬆的石原里美的日常,正如其題“本色旅行”。

獨家觀察||一人如何撐起一檔節目:單人綜藝為何口碑不一出圈難?

目前很多的單人綜藝之所以口碑參差不齊,很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並沒有展現出明星的“本色”。部分綜藝未能深入挖掘明星IP特有的個人風格,且主題不集中、風格不鮮明。

當然,所謂明星的本色,也不一定是真實的明星,更多地還要與明星長期塑造的人設呼應聯繫,或者形成合理的反差。韓綜《我獨自戀愛》中,樸燦烈以學長的身份與觀眾戀愛,和他本身人設比較相符。而《石原里美的西班牙本色旅行》則展現了一個和熒幕中有些反差的明星形象。

獨家觀察||一人如何撐起一檔節目:單人綜藝為何口碑不一出圈難?

單人綜藝的生產中,明星本人會更多地參與到節目策劃和製作中來。從創意策劃到環節設置,應和明星本人及團隊保持密切的溝通,這更有利於放大明星在整個節目中的魅力,因為明星魅力是這類節目的核心看點。

另外,單人綜藝也可以不斷延長產業鏈,打造更加完善的IP,例如“鋒味”現在已經不僅僅是一檔綜藝節目,謝霆鋒採取綜藝+線上電商+線下展示的模式,力圖把鋒味打造成一個美食IP,早前鋒味旗艦店在天貓上線,香港也開有鋒味曲奇的實體店。

獨家觀察||一人如何撐起一檔節目:單人綜藝為何口碑不一出圈難?

不論是名人訪談還是明星微綜藝,這種彰顯個人魅力的綜藝節目受到體量、題材等的限制,在節目內容和主題上很容易單一枯燥或者散亂模糊,只有緊緊抓住想要展現給觀眾的個性魅力和吸引觀眾的內容特色,將個人與節目的風格進行契合化處理,才能發揮出1+1>2的加乘效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