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浦東應開放而生

澎湃新聞訊

開放寫就50餘項第一

1990年4月,黨中央、國務院同意上海市加快浦東地區的開發,浦東開發起步。

不過,這之後很長一段時間,浦東視線所及之處,仍是成片的農田、老廠房和碼頭。

“世界會相信浦東嗎?”不少人心裡有過嘀咕。

上海市浦東新區規劃設計研究院院長吳慶東記得,浦東規劃方案在一開始的編制過程中,便邀請各國專家學者研討。比如,作為全國唯一的金融貿易區,1.7平方公里的陸家嘴便雲集了英國羅傑斯、意大利福克薩斯、法國貝羅、日本伊東豐雄等國際上最頂尖的規劃設計機構。此舉,首創外國設計團隊參與中國重要區域的規劃設計的先河。

不僅如此,空間佈局上,浦東吸取上海大城市病的教訓,沒采用當時“最經濟”的攤大餅式的城市發展模式,而選擇現在看來都很先進的多心組團式格局,形成“一軸三帶五個綜合分區”的空間結構,每個分區都有各自的文化休息公園、體育公園和隔離綠地等。

開發形態上,浦東初步確定了金融貿易、出口加工、自由貿易和高科技四大功能。陸家嘴中央商務區、金橋開發區、外高橋保稅區、張江高科技園區,沿著黃浦江和楊高路一路展開四個各具特色的國家級開發區,如同四根頂樑柱,支撐著浦東新區的主要產業發展。產業規劃的同時還兼顧就業、居住等城市功能,“有了最初的產城融合概念”。

這為浦東今後的“鋪陳”留下巨大空間。

30年來,從全國第一個保稅區、第一個綜合配套改革試點到第一個自由貿易試驗區,浦東在全國創造了50多個“第一”。

30年後,浦東的經濟總量增長了210多倍,財政總收入增長380多倍,人均GDP超過3萬美元。浦東以全國1/8000的面積創造了全國1/80的GDP、1/15的外貿進出口總額,成為中國改革開放的象徵和上海現代化建設的縮影。

制度供給,30年“樣本”輸送

2019年8月20日,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揭牌,滴水湖畔,上海這一自貿區新片區,開局就是決戰、起步就是衝刺。

美國人馬斯克在此投入500億元人民幣,建造美國本土以外首個特斯拉超級工廠。從奠基儀式到首批Model 3新車交付,耗時僅12個月。

這是制度創新的結果。2018年7月,上海發佈100條開放新政,放開引入國外新能源汽車,放開外資股比限制,特斯拉才能“第一個吃螃蟹”。

新冠肺炎疫情“衝擊”全球汽車業,特斯拉卻在4月10日的上海發佈國產Model 3長續航版車型,補貼後價格低於業內預期,受到市場追捧。2020年前兩個月,特斯拉國產版在中國市場銷售排名第一。

2020年3月,臨港新片區對外宣稱:3年全面推行特色營商環境指標,複製特斯拉模式。

2020年一季度,臨港新片區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預計完成70億元,同比增長20.5%,產業投資同比增長318%。項目審批中的“容缺後補”等新一批制度創新成果,已開始從臨港新片區向外輸出。這一年,臨港新片區還將推動100項制度創新。

時間撥回2013年9月29日,浦東外高橋保稅區,世界各大媒體徹夜守候,見證中國首個自由貿易試驗區的誕生,也等到了中國第一份外商投資負面清單的落地。

在2013年的上海浦東,肩負著中國新一輪改革開放的國家使命。中國首份負面清單在這裡擬就,撬動政府審批制度進行革命性改革。

而今,自貿試驗區310多項“可複製可推廣”的新制度推向全國。負面清單、單一窗口、事中事後監管、先照後證、證照分離……7年前從浦東出現的這些陌生新詞,如今在全國已耳熟能詳。

2018年11月,在出席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開幕式並發表主旨演講時,習近平總書記交給上海三項新的重大任務:增設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的新片區、在上海證券交易所設立科創板並試點註冊制、支持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並上升為國家戰略。

浦東,是落實這三項新的重大任務的主戰場。

設立科創板並試點註冊制,位於浦東的上海證券交易所快馬加鞭,僅用了短短7個月就完成籌備工作正式開板。目前浦東已經有9家科創板上市企業,總量佔到全國的近10%。

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關鍵在於三省一市都要拉長長板、貢獻長板。浦東就是上海最大的長板。包括上海證券交易所、上海期貨交易所和中國外匯交易中心在內,集聚在浦東的金融要素市場和金融基礎設施達到13家。浦東的功能、市場、平臺,將有力輻射帶動長三角區域發展。

上海市委書記李強總結浦東的“三股氣”。他說,“面對複雜的外部環境和繁重的發展任務,要進一步舉全市之力把浦東這張王牌打好”,“傳承好、發揚好開發開放之初那股敢跟全球頂級水平對話的志氣、強烈渴望建功立業的心氣、艱苦奮鬥忘我工作的朝氣”。

這“三股氣”,讓浦東新區無懼壓力測試,制度創新的步伐更快、對標更高。

高質量再出發,再造一個浦東

上海地鐵二號線“張江高科”站,是諸多張江創業者夢想開始的地方。

1992年7月,張江高科技園區開園,成為第一批國家級新區,面積17平方公里。那時,張江是一片片田野,春天到處是油菜花。

“直到1998年,當時的張江挺空曠,學開車的人才到張江來練車“,上海科創辦執行副主任彭崧回憶。

但這裡是承接國家戰略的地方。中科院院士陳凱先說,1996年,當時就考量要在國家支持下,把張江發展成國家生物醫藥科技產業基地,“中科院藥物所響應國家號召,到張江創立新藥篩選中心,後來將整個藥物所都搬到張江,有了很大的發展。”

2020年,新冠疫情讓鈦米消毒機器人成為“明星”。在武漢的十多家醫院,人難進的病區,鈦米消毒機器人在,它重點對患者和醫護人員的所處區域進行多點終末消毒。它自主導航自主移動自主避障;可自動根據空間面積計算消毒時間,自主進行360無死角消毒,還可以人機分離,確保人主人的安全。

這款機器人產自張江。

創始人潘晶大學畢業後進了張江的跨國公司,不甘於一直做“碼農”,十多年後,他跳出跨國公司,自己創業。短短几年後的2018年,10分鐘99.999%殺滅率的消毒機器人研發出來了。這一年11月初,習近平總書記參觀張江科學城,還檢驗了這個產品。2020年疫情爆發,這款機器人投入“戰鬥”。

2020年4月上旬,上海張江科學城地標性建築雙子塔項目全部動工。2020年4月15日,張江總部園、上海集成電路設計產業園開園。

“張江的產業也在不斷髮展,從最初的生命健康產業集聚,到現在芯片和藥片創新策源地,現在已經是4.0版了,產業需求不斷迭代升級。”上海張江(集團)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副總經理陳微微說道。

張江的迭代,也是浦東發展的又一次奮進。

30年,浦東應開放而生

航拍上海張江高科技園區。第一財經日報-IC 資料圖

2019年6月,上海發佈《關於支持浦東新區改革開放再出發實現新時代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宣佈在市級權限內給予浦東最大限度支持和賦權。同時,上海亦提出一個目標:浦東的經濟總量要從目前的1萬億元,通過7年左右努力,突破2萬億元。

從規模上說,1萬億的增量,相當於“再造一個浦東”。

2020年3月26日,浦東新區發佈《浦東新區促進重點優勢產業高質量發展若干政策》,明確浦東新區現代化高能級產業集群主要聚焦“中國芯”“創新藥”“藍天夢”“未來車”“智能造”“數據港”六大硬核產業。

而立之年,浦東勇當新時代全國改革開放和創新發展的標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