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素质者”的后代不一定素质差,“高素质者”的后代素质未必高

大自然似乎厌恶极端,偏爱中庸。

它的调节手段之一,就是所谓的“均值回归”。

比如,非常高的父亲,其儿子往往要比父亲矮一些;而非常矮的父亲,儿子往往要比父亲高一些。冥冥中似乎有一种力量,不让人类的身高往高矮两个极端移动。否则,要不了多少代,人类种族就将由特别高和特别矮的两极构成。

“低素质者”的后代不一定素质差,“高素质者”的后代素质未必高

再如,世界上庸人最多,天才和白痴都很稀少。这在统计学中,表现为“正态分布”。

四季交替、歪竹子生直笋、飘风不终日,暴雨不终朝,类似这种现象,都可以用均值回归解释。

“均值回归”现象是英国人高尔顿发现的,高尔顿出身名门,与达尔文是堂兄弟。

高尔顿是著名的医生和植物学家伊拉斯谟·达尔文的曾孙,另一个曾孙就是写出《物种起源》的达尔文。高尔顿的爷爷和父亲都是极其成功的银行家。

“低素质者”的后代不一定素质差,“高素质者”的后代素质未必高

所以高尔顿颇以自己的门第为傲。高尔顿发现均值回归的最初动机,是为了证明自己的“天赋世袭”理论。也就是“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会打洞”。结果却被自己的发现打脸了。

“低素质者”的后代不一定素质差,“高素质者”的后代素质未必高。遗传的规律是往某个平均数回归。并不会出现后代一代比一代强的情况,更不会出现一代比一代糟的情况。

世间的很多事都有均值回归现象,比如农谚有云:“淹三年旱三年,不淹不旱又三年”。在玩某类型的游戏时,你会发现自己的胜率都在50%左右浮动,当你连输很多把以后,很快又会连赢很多把。均值回归总会把你拉回平均值附近。

“低素质者”的后代不一定素质差,“高素质者”的后代素质未必高

在老师上课教导学生时,可能会发现,有些孩子因表现不佳而受到批评,学生会进步;若学生表现好,得到表扬,则会退步。

大部分老师会把这归结为某种心理作用。但其实这是再正常不过的均值回归现象。

高尔顿提出了一个研究领域名为“优生学”。认为人类的进化是卓越的大脑向子孙传递发生的。半个世纪后,优生学被纳粹所用,鼓励雅利安人的繁衍,消灭犹太人,吉普赛人和其他“劣质”人种。屠杀了成百上千万的他们认为没有价值的人。

“低素质者”的后代不一定素质差,“高素质者”的后代素质未必高

而优生学是柏拉图先提出的,他的学生亚里士多德发扬了这一观点,斯巴达婴儿一出生,就要抱到长老那检查,不要说残障儿,就连体质不够强壮的婴儿都会被他们扔到荒郊野外任其死亡。但这种“优生优育”策略,反而降低了人口素质。有些人可能默默无闻,但他的后代却可能为社会做出极大贡献。

高尔顿发现,在杰出人物的儿子中,仅有36%的人仍是杰出的,更糟的是,在其孙子辈中,只有9%的人还称得上是杰出。所以如果你家几代都默默无闻,那么根据均值回归,你孩子杰出的可能性会非常高。

高尔顿发现均值回归的主要动力,是想要在他身上发现“极度高贵品质”。并希望自己的后代能够继承自己的才智。但是命运跟他开了个玩笑,他和两个兄弟一个妹妹一样,没能生下一儿半女,绝户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