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家太久,孩子越來越嬌氣、動不動就哭,家長怎麼辦?

閨蜜的二寶是個小公主,挺漂亮的小女孩,和哥哥年齡差十歲,所以大家平時都讓著她,寵著她。

二寶去年剛上一年級,今年因為特殊情況,假期變得比往年長了好多,平時兩夫妻都忙於工作,只有休息時才有時間陪陪孩子。這個長假期本來想著有足夠的時間陪孩子了,也算是件開心的事。

宅家太久,孩子越來越嬌氣、動不動就哭,家長怎麼辦?

可是問題來了:因為在家裡的時間太長了,孩子變得更加嬌氣了。她們一家都宅在家,一共六個人,天天都是你看著我,我看著你,開啟了寵溺孩子的生活方式。

閨蜜說:現在這孩子動不動就哭,本來宅在家就煩躁,再加上孩子老哭,不知如何是好了。

孩子特別愛哭也是有原因的,那麼我們該如何去應對這些情況呢?

一、為什麼孩子愛哭鬧。

1.有些孩子天性敏感,缺乏安全感。

如果孩子天性敏感,家長們就要給孩子更多的愛和耐心,安全感是核心問題。

有很多家長需要上班,或者自己做生意,平時沒什麼時間陪伴孩子,把孩子丟給老人帶。雖然物質上豐富了,但孩子在精神上卻是空虛的。

孩子的很多情緒雖然不能夠像大人一樣宣洩出來,但孩子內心對這種撫養模式是抗拒的。

宅家太久,孩子越來越嬌氣、動不動就哭,家長怎麼辦?

孩子有時會覺得自已父母不愛自已,因為平時在公園、遊樂園遊玩時,陪伴在身邊的都不是父母。

家長儘量抽時間陪伴孩子,不要和孩子一起時端架子,和孩子在一起就像朋友一樣相處,多向孩子表達“我愛你”的情感。

曾經看過《猜猜我有多愛你》這本繪畫本,作者山姆·麥克佈雷尼,愛爾蘭人,繪圖者安妮塔·婕朗,英國人。 這本圖畫書裡有一隻像孩子的小兔子和一隻像爸爸的大兔子。小兔子像所有的孩子一樣愛比來比去,它們倆總是在比賽,看誰的愛更多一些。大兔子用智慧贏得了比賽和小兔子稍微少一點的愛,可小兔子用它的天真和想象贏得了大兔子多出一倍的愛,兩隻兔子都獲勝了。

家長也可以像小兔子一樣向孩子表達你對孩子的愛,讓孩子覺得你是愛他的。

宅家太久,孩子越來越嬌氣、動不動就哭,家長怎麼辦?

2.過分寵愛孩子,讓孩子變得嬌氣。

大家對孩子的愛不要過度,過度的愛就變成了溺愛,孩子做錯事情不要包弊,該批評時就批評,該罰的就要罰,不要過於心軟。因力一旦心軟,一切都白教育了。

愛孩子的同時給孩子更多的常識教育和挫折教育。

常識教育:何為常識教育?即是普通知識教育,教會孩子獨立。例如,穿衣服,綁鞋帶等等,還有語言上一些對孩子的肯定、包容、鼓勵等等。

孩子不懂常識,很大一部分原因來自家庭教育的欠缺。

曾經報道過一個小學五年級的學生,自己的鞋帶鬆了,卻不會綁,只能求助同學,讓同學幫忙綁鞋帶。試想一下,這都是溺愛孩子造成的,從小不教孩子這些基本生活常識,不捨得放手讓孩子自己獨立完成,才導致孩子沒辦法走出家庭的溫室。

據2018全國家庭教育狀況調查報告顯示,79.9%的家長最關注孩子的學習情況,興趣培養僅佔10.8%。調查報告中,沒有一項數據表明,家長關注孩子常識教育。

相反,因為家長注重孩子學習成績,在生活中過分寵愛包辦,導致讓孩子缺乏常識,生活經驗不足,閱歷不豐富,成為一個長不大的“巨嬰”。

挫折教育:指的是讓孩子體驗成長過程中遇到的挫折,從而激發自身的潛能,養成積極面對問題、主動解決問題的習慣,有效地增強孩子的毅力和韌性。

宅家太久,孩子越來越嬌氣、動不動就哭,家長怎麼辦?

心理學書上說:挫折是一種負性的情緒體驗,在人們無法達到預期目標的時候發生。

比如孩子平時做事總是皇帝不急太監急,起床上學總是慢吞吞的,等到快要遲到的時候,才開始急,要求家長開車送他,步行的話就會被老師批評。如果父母每次都答應孩子,導致孩子養成習慣,這便是溺愛!我們做家長的就“狠心”一次,讓孩子遲到一次,讓孩子獨自承擔遲到的後果。如果連遇到挫折的機會都沒有,孩子就缺失了挫折教育。

著名教育家馬卡連柯曾告誡我們:合理而恰當的懲罰教育不僅是合理的,而且也是非常必要的。

經歷一定的挫折,對幼兒的堅強意志是有益的。所以我們應多為孩子進行挫折教育,對孩子來說是一個重要的磨練過程。

3.孩子的需求沒有得到滿足,用哭來表達不滿。

a.平等的心態對待孩子的需求。怎麼對待成人,就怎麼對待孩子。

b.孩子無理取鬧的時候,不要大聲恐,表情嚴肅地告訴他這樣不對。

很多家長也許試過這樣的情況,當孩子讓自己講一個故事或做某一樣事情的時候,你可能還在專心地刷著手機或者專注別的事情,對孩子的需求沒在意,孩子急了就大聲哭,聽到哭聲你才反應過來。

換位思考一下,你是孩子的時候,呼喚家長時不理不睬,是什麼樣的心情?

但是,當孩子是無理取鬧的時候,家長就要注意了,比如到點睡覺了,可孩子還是不依不饒的要看電視,不肯睡覺,最後還以哭來博得家長的同意,這個時候家長一定要堅持原則。給孩子說說道理,讓孩子明白其中的利弊。

宅家太久,孩子越來越嬌氣、動不動就哭,家長怎麼辦?

二、如何教育愛哭鬧的孩子。

1.培養孩子的自尊心。

著名哲學家盧梭說過“自尊心是驕傲靈魂的最大動力。

在孩子的家庭教育中,父母對孩子的愛要發自內心,當孩子感受到父母對自己的愛,才會有安全感。

父母多鼓勵孩子的同時也要學會尊重孩子,鼓勵孩子去嘗試做不同的事情,結果不重要,重要的是孩子能有一段經歷,從而獲得成就感,以後做事更主動參與。家長學會尊重孩子,別動不動就拿懲罰來教育孩子,你尊重孩子,孩子會學會去尊重別人。

2.父母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

很多家長看到孩子哭得時候,情緒特別容易波動,

a.哭,哭什麼哭,一天到晚知道哭。

b.哭能解決問題嗎?

c.再哭就不要你了。

大家都說愛哭的的孩子特敏感,所以大人不要將工作上的情緒帶回家,帶到孩子麼面前,你的聲音提高几十分貝,孩子就會被你的情緒影響。

因為特殊情況,宅在家的時間長了,表姐夫的公司復工沒多久,可能因為生意上的事情不是特別順吧,表姐夫把和客戶談生意的情緒帶回了家,孩子見到爸爸回來了特高興,還屁顛屁顛跑過去幫拿提包,本來該是對孩子贊一個的,卻把孩子莫名弄哭了。

去,去,去,不做作業在幹什麼?又想偷懶嗎?

爸爸很大的聲音把孩子都嚇哭了,還以為發生了什麼事呢。

可見父母的情緒對孩子真的很重要。

宅家太久,孩子越來越嬌氣、動不動就哭,家長怎麼辦?

3.少批評,多鼓勵。

孩子每做一件事情,在大人的眼裡可能都是微不足道,對孩子來說卻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

a.孩子幫忙涼一次衣服,父母要給予孩子肯定的贊同。

b.孩子第一次學會綁鞋帶。

c.孩子能自己穿襪子。

d.孩子能按時上床睡覺。

e.孩子第一次學會綁鞋帶。

不要吝嗇自己的語言,多誇誇孩子,一句鼓勵的話語比十句批評的話更有用。

減少對孩子的批評,多鼓勵孩子,反而能夠讓孩子改變很多。

有一次,到吃飯時間,二寶還在看電視,看得很投入,叫了幾次都不理。我生氣了,直接過去把電視關了,還把孩子拉過飯桌,大身數落:叫來叫去也不答應,天天就知道看電視。吼了幾聲孩子,他眼淚掉了出來,我知道孩子內心知道錯了。但我們可以換種方式:寶寶,電視裡面的小動物也要吃飯休息啦,我們先吃飯好不好?和孩子交流,我們要注意自已的態度,太強硬的口吻孩子越容易牴觸心理。

孩子的思維方式是家長無法捉摸的,就算孩子做的不夠好,但孩子已儘自己最大努力去做了,家長也不要讓孩子感到自己的不滿。

三、對愛哭鬧的孩子用什麼方法。

李玫瑾教授說:“孩子的很多問題是大人造就的,家長的問題若不調整,孩子的問題也調整不了。

1.冷處理解決問題。

做父母的應該避免在孩子哭鬧的時候批評孩子。孩子的情緒一來,又哭又鬧,又是哄又是批評都不行,在這樣的情況下很多父母越說越來氣,氣來火越大,父母這個時候應任由孩子發洩一下,平伏心情後,再慢慢和孩子溝通。

宅家太久,孩子越來越嬌氣、動不動就哭,家長怎麼辦?

二寶喜歡玩水,尤其喜歡將洗手液加在一起玩,說有好多泡泡出來,一不留意就把泡沫弄得滿天飛,泡沫掉到地上又容易滑倒。開始說教的時候,他不開心,就哭鬧,還發脾氣,哭得比竇娥冤還冤的樣子,如此循環,時間長了,說教、批評對他起不了什麼作用。又一次,二寶還是玩水,還是玩泡泡,只不過這次更嚴重了,把泡泡玩到床上了,氣得我大聲吼了幾聲,他馬上哭了起來,邊哭邊偷偷用眼喵幾下我,看我理不理。

這次我試了“冷處理”,很長時間不理他,讓自己不高興的樣子。一開始,二寶很高興,以為我不理他,又可以為所欲為了。但是慢慢發現我是真的不理他,有點急了,開始找各種各樣的理由和我靠近說話,看到他的樣子,我裝作和他好了,然後抓緊機會和他說了一通道理。他也慢慢明白其中的不好地方,也知道錯了。

2.採用有效地溝通方式。

父母不能總是用命令的口吻命令孩子,孩子情緒不好哭鬧時,很多父母不是找原因,而是一開口就命令孩子:“不準哭,不準鬧,聽見沒有?”孩子聽到大人發號施令一樣會更加委屈,哭鬧根本停不下來。父母要考慮孩子的自尊心,命令的口吻換作是你也不會開心了。

當孩子哭鬧的時候,家長先不要急著兇孩子,先找找原因,是不舒服還是受委屈還是別的原因,因為有時孩子想向家長表達一件事情的時候,但在卻不知如何表達,就會先哭,家長如果情緒不好的時候,就會兇孩子。

宅家太久,孩子越來越嬌氣、動不動就哭,家長怎麼辦?

二寶就試過一次被兇的,事情是這樣:二寶在幼兒園得了兩張獎勵的貼紙,回到家很高興,本想在他爸爸下班回家炫耀一下。當聽到開門聲的時候,二寶想過去幫忙開門,不小心碰倒了茶几上裝滿水的玻璃杯,玻璃和水倒了一地,二寶還弄傷了小手,雖然只是輕微小傷,但孩子卻大哭起來。

二寶大哭時爸爸也進來了,一看到這狀況,就大聲吼:說了多少遍,不要跑來跑去,打爛東西還好意思哭。本來不打算哭的二寶更加委屈哭過不停,誰說也沒用。過了一會,爸爸可能知道自已語氣重了,過去安慰了二寶,還道歉,才慢慢了解事情的前因後果。

可見,溝通是一門藝術,更是一門功課,尤其是親子之間。和孩子的溝通方式,是家庭教育的根基。

宅家太久,孩子越來越嬌氣、動不動就哭,家長怎麼辦?

3.用“三比一”,“四不做”原則。

心理學專家李玫瑾教授曾經講過,應對孩子無理要求和“哭鬧要挾”的基本原則,做到“三比一”和“四不做”。

a.“三比一”原則

孩子會經常提出各種買的要求,作為家長的不可能每次都滿足孩子吧,如果是必須品,買無可非議。可有些孩子每次去逛超市,都要求買玩具,不買還不打算走,哭,滾地,一直鬧到大人買為止。

二寶就是典型的玩具控,家裡到處到是玩具,只要有人送東西給他問他喜歡什麼,他會不假思索地回答:玩具。電視播的動畫片,裡面有什麼喜歡的、好玩的玩具,出去見到了都要買,不買不罷休那種,後來,他爸爸學到了李玫瑾教授的“三比一”原則,慢慢引導了二寶,二寶好像也明白一樣,後來去逛商場不在像以前一樣。

“三比一”原則,三次就滿足孩子一次,其實家長也可試一下,因為每次孩子有求必應,那會讓孩子慢慢更加貪婪,不懂珍惜容易得來的東西。

宅家太久,孩子越來越嬌氣、動不動就哭,家長怎麼辦?

b.“四不做”原則

不要打他:孩子太小,你打他不公平。

如果孩子做錯事,很多家長動不動就拿起小鞭子,嚇唬孩子,鞭打孩子,以此達到教育的效果,結果往往適得其反。長時間這樣孩子再見到你固然是害怕。而且心理的陰影是一直伴隨的,有的甚至變的內向、有的膽怯、不合群。

不要罵他:罵他會給他留下不文明的印象。

有些家長一點點事情就大罵孩子。例如教孩子讀一首詩,幾遍下來還是不會讀。

家長:你怎麼那麼笨,教來教去不會。

家長:笨蛋。

家長:你真差勁,真沒用。

家長對孩子的要求不能太高,也不能操之過急,越罵孩子就越不知所措,產生畏懼心理。

不要說教:孩子正哭鬧呢,說什麼根本聽不進去。

孩子大哭大鬧的時候,大人在一旁不斷說教,其實這樣是一點用處也沒有,因為大人說什麼孩子根本就沒聽進去,要等孩子心平氣靜後再慢慢講道理,這樣可能更容易接受。

不要走開:他就是哭鬧給你看,你就看著他鬧,等他情緒平復再說。

孩子的思維方式不同大人,他們遇到自己不開心的事情就常常用鬧情緒來發洩不滿。

有一個星期天,本來說好去麥當勞的,碰巧下很大雨,二寶爸爸就說改下星期再去,二寶一聽不得了,跺跺腳,大聲說,我要去,我就要去,然後就哇的大哭起來。這一哭不得了,那傷心的好像別人搶了他的奧特曼玩具。

二寶爸爸一直在旁邊坐著,看著孩子哭,斷斷續續大概哭了二十多分鐘,才停了下來。還說了一句:我哭完了。

宅家太久,孩子越來越嬌氣、動不動就哭,家長怎麼辦?

當孩子在哭鬧的時候,我們大人就要控制好情緒,要不孩子更加失去控制。

結語:我們發現愛哭愛鬧是孩子的天性,他們在遇一些問題的時候,往往通過哭鬧來表達自己的不滿,通過哭鬧來索取對等利益,通過哭鬧來滿足自己的需求,如果家長一旦長期滿足孩子這樣的狀態,沒堅定自己的立場,那麼這孩子有可能走上歪路。他會默認為自己可以通過哭鬧來要挾父母,滿足自己的所有需求。

所以,當我們發現孩子的問題的時候,除了作適當的引導教育,更要對孩子耐心的講道理控制好自己的情緒,這樣孩子長能更好地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