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人生在世享樂都是有限度的?過於激烈就不會長久?

心依舊夢依然


蕭伯納曾說:生活中有兩個悲劇,一個是你的慾望得不到滿足,另一個是你的慾望得到滿足。

過度的享樂是因為被慾望所控制,而人的慾望是無窮無盡的,當得到了滿足以後會滋生更多的慾望,所以每個人都應該用自我控制意識來節制過度的慾望。

一、過度享樂會忘記初心

過度享樂會讓人忘記初心,比如說:現在很多學生為了能得到面子上的滿足,為了那份虛榮心,理所應當地花著父母的錢去買昂貴的手機或者價格不菲的品牌衣服。

又或者一些人會為了滿足自己的慾望和虛榮心去做一些不法的勾當,去做違背社會道德與良心的事情。

還記得曾經看過一個例子一位學生,將自己的腎賣出去,就是為了能買一臺蘋果手機滿足自己的虛榮心,讓自己在同學面前有面子,為了滿足慾望不惜傷害自己的身體。

一開始大家對美好生活的努力都是為了能夠得到生活的回饋,能夠憑自己的努力和汗水去爭取屬於自己的未來,但是一旦過度地沉醉於享樂,那麼自己原本的目標就會喪失,失去鬥志。

原本學習為了獲取知識,勤奮工作是為了能賺得一份收入,得到大家的認可,創造自己的價值,但是一旦沉醉於享樂就會將這些拋之腦後,樂不思蜀,忘記初心。

二、過度慾望的危害

正如弗洛伊德指出的:"本能是歷史地被決定的。" 作為一種本能結構的慾望,無論是生理性或心理性的,不可能超出歷史的結構,它的功能作用是隨著歷史條件的變化而變化的。

因此慾望的有效性與必要性是有限度的,滿足不是絕對的,總有新的慾望會無休止地產生出來。由於慾望這種不知厭足的特性,慾望的過度釋放會造成破壞的力量。

叔本華說過,慾望過於劇烈和強烈,就不再僅僅是對自己存在的肯定,相反會進而否定或取消別人的生存。 用"上帝的命定"或"天理"來取消或壓制別人的慾望是不合理的,但過度推崇與放縱慾望也是愚蠢的。慾望不是純粹的、絕對的東西,它需要理智的調控與節制,它也絕不可能像有人聲稱的是文明發展的唯一動力。

若每個人都會有慾望,正常的去釋放,應用,對人會有正面的積極作用。但過度的放縱就會使人變得非常的自私,會造成為了滿足自己的慾望而去控制別人的慾望。這需要大家用理智和強烈的主觀意識去壓制它所給予人的一些負面的影響。

正常積極的慾望會促使人不斷前進激發人的動力,過度的慾望會消耗原本積極的心,會令人沉迷於享樂而忘記前方的挑戰。

三、過度慾望會製造煩惱

莫言曾說過慾望越少煩惱,越少凡事以必有限度,一旦過度必受懲罰。

就像最近深陷輿論的羅志祥,他對於自己的慾望沒有理智的認識及控制,導致最終負面消息不斷傳出,令全社會聲討。

而且慾望會越來越多,想要的和現實擁有的總會存在一個不匹配的層面,人會在追尋完美的階段中變的壓抑苦悶,總是覺得事情不盡人意,會陷入想要的太多,擁有的太少的矛盾心理。

過度慾望會造成對現實的不滿,而現實的不滿會帶來激烈的衝突,那麼在激烈的摩擦和碰撞下很多關係難以維持,很多事情難以穩定地發展下去,所以不管是感情還是事業還是生活都很難達到一個穩定且平衡的狀態。

只有有效地遏制自身的慾望,且理智分析才能避免過度享樂而對親密關係產生的不良影響。才能減少因慾望無法滿足而破壞關係,才能使這段感情細水長流下去。

四、怎麼控制慾望

1.時刻保持敬畏之心

做人做事都要時刻保持敬畏之心,人外有人,山外有山,不要因為自己的慾望失去控制變得驕傲自滿,時刻存敬畏之心和警惕之心才能減少過度的慾望。

2.嚴格自律

很多時候想做一件事,而因種種原因放棄,這也是被慾望控制導致,所以不論是生活還是工作都需要嚴格要求自己,當自己有所堅持的時候可以給予適當的獎勵,對於被慾望控制沒有堅持時,應當給予懲罰,這樣才能劃清慾望的邊界。

3.知足常樂

人的慾望永遠無法得到滿足,所以學會知足常樂很重要,懷著從容感恩的心態面對人和事。這樣才能有效的控制慾望的發展,避免自己沉迷慾望不可自拔。


風中的小7


人生在世享樂都是有限度的,過於激烈就不會長久。

人生在世大都百年以內,本身就是一個有限的生命,沒有什麼長久在世。過於享樂,實則是對身體的摧殘,精神也處於不健康的狀態,極易滋生更高的慾望,就像一張弓拉滿了,還要繼續拉,最後絃斷弓毀。健康人精神,是有起有伏,自我調節和適應。過於激烈地享樂,造成精神上損傷和精神病理上失調,導致整個人的崩潰,所以不能激烈享樂,只能有限度的享樂。以上是僅從個人身體,精神上解讀過於激烈享樂的害處,還有其它方面過於激烈享樂的害處,不一一敘說了。


謝刀


社會中的人都是相互聯繫的,享樂在你的利益範圍內,在國家法律、道德規範的範圍內,誰也管不著你。否則,若損害公德、他人利益,則早晚得到制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