鬥魚招股書深度解析:錢都花哪兒了?

近日,國內最大的遊戲直播平臺鬥魚TV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遞交了招股書,啟動赴美上市,預計融資規模5億美元。

招股書顯示,2018年,鬥魚營業收入大幅增長93.8%至36.544億元,稅前虧損為8.763億元。在營收大增的情況下,為何鬥魚沒有實現盈利、何時才能扭虧為盈,也成為當下市場最為關注的問題。

重金投入優質資源

招股書顯示,2018年在營收大增的背景下,公司營業成本也增長至35億元,其中分成費用及內容費用就達27.9億元。由此可見,鬥魚虧損的主要原因還是對頭部主播、頂級賽事資源等方面“大手筆”花費。

不過,通過持續的重金投入,鬥魚擁有大量優質遊戲直播內容、頂級主播及獨播電競賽事,穩居行業第一。招股書顯示,截至2018年12月,鬥魚與國內TOP100遊戲主播中的50位簽訂了獨家直播合同,包括8位TOP10主播。2018年,具有職業電競背景的48位頭部主播吸引了超過1.2億用戶觀看。

與此同時,積累了大量的優質內容資源。招股書顯示,2016年至今,鬥魚獲得了29個全球性及全國性電競賽事的獨家直播權,包括《英雄聯盟》《絕地求生》《DOTA2》等。2018年,鬥魚直播了約337場電競賽事;承辦了85場電競賽事,其中最受歡迎的《絕地求生》黃金大獎賽吸引了超過1870萬的觀眾;贊助了26個頂級電競戰隊。

受益於頭部主播產出的高品質內容,鬥魚在用戶增速、付費意願方面都實現快速提升。招股書顯示,2019年第一季度月活躍用戶量已達1.592億,同比大幅增長25.7%。鬥魚季度平均付費用戶在2019年第一季度增長至600萬,同比大幅增長66.7%,遠超行業增速。受益於活躍用戶及付費用戶的持續快速增長,以及直播打賞、廣告、遊戲分發等變現渠道的不斷增強,鬥魚後續經營能力有望實現持續提升。

深耕電競價值鏈

高盛2018年發佈的全球電競報告指出,市場基礎深厚的電競行業迅速成型的商業結構將會快速支撐盈利和估值預期,同時大型電競賽事引發的“賺錢效應”將逐漸顯現。預計到2022年,全球電競產業的整體收入規模將會達到29.6億美元,該產業的五年複合增長率約為35%。而根據Newzoo的分析,到2021年,全球電競觀眾總量將達到5.57億。

招股書顯示,憑藉在國內電競領域的先發優勢,鬥魚連接觀眾、主播、遊戲開發商、遊戲出版商、廣告主、電競戰隊和賽事組織者,佔據中國電競生態系統核心地位。

從鬥魚黃金大獎賽到DSL鬥魚超級聯賽,從LPL、MSL、S級賽事的分播版權到德瑪西亞杯的獨播權,每場賽事都為鬥魚吸引了巨大的流量。在虎牙喊出腰部主播迎戰鬥魚的口號時,鬥魚在電競行業的擴張速度已經遙遙領先。

多方結合衍生拓展,持續探索直播+戰略,憑藉在國內電競領域的先發優勢,鬥魚建立了一個擁有廣泛用戶觸達、高用戶參與度、高品牌知名度和誘人商業化機會的平臺,對於電競主播、遊戲開發商與出版商、職業選手和電競賽事組織方極具吸引力。鬥魚對主播資源和產業鏈的投資,雖然在短期內犧牲靚麗的財務報表,換來的卻是其在電競直播行業的核心競爭力和長遠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