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府政治—魏晉南北朝權利禪讓的標準模式

史學界關於霸府政治有一個比較明確的定義:它的實際掌權者不是名義上的掌權者,國家的君主只是形式上的擺設,真正的權力擁有者和決策者集中在權臣和霸府陣營之中。

自東漢建安以來,皇權式微,流年戰亂,諸侯割據,以曹操為代表的霸府制度伊始。在政治上,於天子居住的皇宮之外,建立起以權臣為核心、以權臣的居住辦公地點為駐地的一整套官僚運作體系,取代原有的宮廷朝堂,通過一系列的政治調整和人事安排,將皇權逐步轉移到私人手中,最終完成權利的嬗代,竊取封建皇權的果實。這一模式自魏晉開端,到南北朝時達到鼎盛。

1-曹魏霸府

先是,曹操敗董卓、討呂布之後迎漢獻帝往許都,挾天子以令諸侯,把持朝政,獨斷專行。以司空府為根據地,唯才是舉,不論賢德,形成了以自己為核心,軍事上以夏侯淵、張遼、曹仁、曹休為先鋒,文治上以荀彧、荀攸、陳群為馬首,吏治上以鍾繇、滿寵為骨幹,謀略上以郭嘉為主導的超豪華陣容,為曹操在漢末之際群雄爭霸的舞臺上能夠揮斥方遒、長歌擅舞奠定了人員的基石。

曹操霸府的存在,直接削弱了中央皇權的權威性,漢獻帝名存實亡,也是因為此,諸侯割據有了更為充分合法的理由,以清君側、斬曹賊為口號的檄文昭告天下,便可堂而皇之的佔據一方水土,形成自己的勢力範圍,孫策如此,劉表如此,劉備亦是。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操於官渡大敗袁紹,之後,北征烏桓乘勝而歸,統一北方,基本奠定了不久之後天下三分的局面。及曹丕廢獻帝以魏國自立,三國形成。

霸府政治—魏晉南北朝權利禪讓的標準模式

三國局勢圖

一方面,譙沛和汝潁兩個集團構成了曹操霸府的基礎人員,這些人聚集在司空府,通過姻親、交往、舉薦形成了盤根錯節的勢力網格,依附於曹操而存在,同時又不斷充實和壯大著曹操陣營;另一方面,對於生活在秦嶺淮河以北的世家大族,迫於形勢擁護或者歸順曹操,任職於曹操賬下,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士族人才的流通和交融,為曹魏初期文化和文明的延續傳承起到了積極作用。

2-司馬氏霸府

司馬氏霸府形成於司馬師時期。正始十年(公元249年),司馬懿、司馬師發動高平陵之變,誅曹爽,司馬氏重掌朝政。嘉平三年(251年),徵東將軍王凌聯絡兗州刺史黃華一起舉事,發動叛亂,不料,黃華迅速將此消息上報給了司馬懿,此時的司馬懿不顧年老體弱,堅持親自帶兵奔襲淮南,大軍壓至城下,王凌不戰而降。而強行透支身體隨軍出征的司馬懿則於當年八月去世,隨後,長子司馬師以撫軍大將軍輔政,繼續執掌政權。

霸府政治—魏晉南北朝權利禪讓的標準模式

司馬師無子嗣,齊王司馬攸過繼

霸府政治—魏晉南北朝權利禪讓的標準模式

司馬昭關係圖

這種權利在家族內部傳遞的形式,已然昭示了司馬氏在曹芳時期的社會地位。司馬師掌權後,吸取曹爽覆滅的經驗教訓,不輕易改革舊制,使曹魏官僚階層的既得利益得以繼承,為穩固權利贏得了時間。再者,司馬師為了維繫同郭太后的關係,將自己的女兒嫁給太后的堂弟郭惪(dé),以期通過聯姻鞏固雙方的同盟。在對內的政治上,司馬師一改其父司馬懿外寬內忌的執政方式,採取高壓態勢,對朝堂之上的異己勢力起到了很好的震懾作用。

同時,開始著手組建自己的政治班底,為代魏立晉做準備。其一,憑藉自己年少時期身為貴族子弟的身份,司馬師拉攏了一批曹魏功臣弟子進入自己的霸府集團,如賈充(賈逵之子,其女賈南鳳後來嫁與晉惠帝司馬衷)、鍾會(太傅鍾繇之子)等人;其二,通過徵辟的方式選拔人才,彌補自己在功業、聲望上的不足,並擴充自己的政治資源,如山濤、石苞等。通過這兩種方式,司馬師進一步削弱了朝堂上忠於曹魏的宗室力量,又使得新的青年才俊聚集在司馬師的門下,通過霸府的形式逐漸取代朝堂議論,為後來司馬昭完成魏晉嬗代做出了至關重要的準備。

3-南北朝高歡霸府

五胡之亂,禍起於建安年間曹操的一道政令,要求南匈奴的族群遷徙至並(bing)州(今陝西太原)一帶,由此開始了少數民族與漢族之間的大融合,出現了越來越多的胡化漢人以及漢化的胡人。從永嘉之亂(公元311年)到北魏太延五年(439年),中原王朝進入了長達128年的動盪時期。以匈奴、羯(jié)、鮮卑、羌及氐(dǐ)為主的少數民族,你方唱罷我方登場,相繼在中華大地的北方和西南地域建立起二十多個地方政權。其中,國祚時間相對較長的有十六個,分別是的成漢、前趙、後趙、前涼、北涼、西涼、後涼、南涼、前燕、後燕、南燕、北燕、夏、前秦、西秦、後秦,被史學界統稱為十六國。十六國之後,北方進入北魏時期。高歡的祖父高謐就是北魏人氏,官至北魏侍御史,因犯法被流放到懷朔鎮(今內蒙古固陽西南)。大概三十多年之後,高歡在此出生,此時,家道已衰落。

霸府政治—魏晉南北朝權利禪讓的標準模式

五胡十六國後期

成年之後,高歡一表人才,雖說是家境困頓,卻也難掩其相貌堂堂,就這樣,被本地一個鮮卑族的大戶人家的小姐婁昭君看上了。不久之後,高歡迎娶婁昭君,從女方的嫁妝中得到不少馬匹和金銀細軟,生活開始得到改善,並在鎮裡尋得一份送信的差事,得以往來懷朔與洛陽之間,豐富了自己的閱歷和見聞。

之後,被懷朔鎮領主爾朱榮賞識,到其麾下做事。彼時,爾朱榮在山西大敗河北起義軍葛榮(初為懷朔鎮將領),受降葛榮部下兵士二十萬餘人。高歡趁一次與爾朱榮喝酒的機會,借爾朱榮酒醉,騙得這二十餘萬人的領導權,並帶領士兵前往河北駐紮,逃離爾朱榮的勢力範圍,這才有了自己後來能夠東征西討的原始力量。

霸府政治—魏晉南北朝權利禪讓的標準模式

東西魏疆域圖

北魏永熙三年(534年),高歡帶兵攻入洛陽,孝武帝元修西逃長安,北魏分裂為西魏和東魏。

高歡立清河王世子元善見為帝,是為孝靜帝,此為東魏。隨後,高歡以洛陽距離長安較近為由,將東魏都城遷往鄴城,城中40餘萬人全部隨行。而高歡自己,則在晉陽城築牆屯兵,一來,可防範西魏宇文泰隨時可能出現的大軍進攻,二來晉陽城四面環山易守難攻,高歡在此建立霸府,籠絡人才,遙控京師。自此,東魏開始了長達十六年的霸府時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