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孩子被性侵,父母要做的第一件事是什麼?

一則上市公司高管涉嫌性侵“養女”的報道,在近日引起輿論關注。

當事人鮑某明擁有中美兩國律師資格,在知名上市公司任高管和獨立董事。而舉報她的少女李星星(化名)則是以“留守兒童”身份長大,成長境況堪憂。

4月13日,官方消息稱,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已派出聯合督導組赴山東,對該案辦理工作進行督導。

《鳳凰週刊》記者多方採訪得知,李星星很早就開始向多名社工求助,整個過程伴隨著不安、反覆、恐懼與糾結,其複雜程度,遠超公眾想象。

她的代理律師透露,星星現在狀況很不好,希望各界對事件的關注能迴歸到問題本身,“她是一個受害者,應該避免二次傷害。”

據多家媒體報道的公開信息,李星星的童年並不完整,父母關係很差,很早就分居,生父還打過她。這個“留守兒童”自小跟著爺爺奶奶長大,不僅沒接受過好的教育,還長期缺乏安全感。

後來,爺爺去世,2015年,13週歲的星星開始與母親一起生活,而母親以做小生意為生,生活境況也不好。鮑某明的出現,改變了她們的生活軌跡。

鮑某明一直沒結婚,他自稱很早就想收養個孩子。2014年4月20日晚9時20分,鮑某明在“天涯社區”發帖:“【誠心收養孩子】高知家庭高學歷海歸,大型跨國公司高管,收入豐厚穩定,身體健康無不良嗜好,現誠心收養一名健康寶寶,有誠意送養者請聯繫,謝謝!”該網帖至今還能看到,下面留著鮑某明的QQ號碼。

2015年2月8日,鮑某明還在一則有意送養嬰兒的網帖後面表達過願意收養之意,也留下了與前述類似的內容並留下聯繫方式。

星星母親通過QQ與其聯繫。

之後,星星的噩夢就此開始。

好在星星最後選擇了發聲,也讓真相慢慢浮出水面。

當孩子被性侵,父母要做的第一件事是什麼?

2016年,我國兒童性侵調查報告顯示,被性侵者中女童超過90%,平均每天曝光1.21起,熟人性侵近70%,50.61%的家長不能識別孩子已經被性侵了的特徵,90%的兒童沒有上過正規的防性侵課。

但這些數字其實都說明不了什麼,因為被公開的案件,僅為實際發生案件的冰山一角。

一長期從事成年人心理治療工作的心理諮詢師曾透露,一些曾經是孩子的成年人在向她描述童年往事的時候,經常提到一些邊緣性的性冒犯,這裡可以叫冒犯,也可以叫利用,就是一些成年人會利用孩子來滿足他們對性的慾望,甚至包括嚴重的性侵和長期性侵。這裡父母們一定要注意,不是說男孩子就絕對安全,包括男生也在上述被性侵之列。

大部分性侵往往都會發生在我們認為不可能發生的情況下,比如實施者可能是孩子學校的工作人員,學校的一些服務人員,學校的老師,還有很多孩子身邊的人,比如孩子好朋友的家長,孩子的近親屬,父母離異後,孩子的繼父繼母,甚至還包括一些孩子的親生父母。

以上羅列的都是真實發生過的事件和形式,只能說目前在校園發生的,被我們重點關注了而已,因為校園中的性侵刺激到了孩子和他們的父母們,原來他們認為最安全的地方只是自己假想出來的而已。

因此這些受害者需要消化很多的點,比如受害者會認為自己是不是因此就變得不可愛了,認為自己是有瑕疵的,是骯髒的,罪惡的,這都是他們要消化的點。

但實際上,他們並沒有這些錯誤。所以,如果早期本應該以美好的互相喜歡為戀愛基礎的事情,實際上卻是以一種傷害狀態發生在孩子身上後,他們就會為了遠離這個傷害而遠離愛,這些孩子將來在親密關係上,可能會出現許多的重建過程。首先就是他們跟父母的關係,會產生一個很大很大的結。他們會責備父母為什麼當時沒有好好保護他們。

那些受到侵害的孩子,長大之後,很多時候也傾向於自責、挑剔,懷疑自己是不是哪裡做得不好,是不是不夠勇敢,是不是沒有足夠的警惕性等,這些都是因為當年的那個環境沒有給他們一種足夠的確認,即“你是一個孩子,你應該受到保護”。

還有一些大眾經常會指責事件背後的女性愚蠢、膽小,他們會評論說“你看這個人怎麼不知道自己保護自己呢,怎麼就上了那輛賊車了呢”,似乎這些評論的人,就沒有這些缺點,也不會遇到這樣的境況一樣,但從心理學角度來看,大眾這樣的態度,其實是隔離起了這種傷害與自身的關聯性——好像覺得如果自己做得足夠好,這件事情就不會發生在自己身上。這其實是一種自欺欺人,但所有加在一起的這樣的聲音,就會形成一種可怕的集體作用,讓更多受害者選擇不出聲。

因為一旦承認自己是受害者,似乎自己就是有錯的,這是人類的一種共性,每個人都不想捱罵,結果就讓這樣莫須有的一個罵名,被每個受害者去承擔著。

也許我們在生活中,還沒遇到那麼多溝溝坎坎的人,但至少我們每個人應該要保持對人性中脆弱、弱小及無能為力一點基本的尊重和包容,因為這是誰都逃不開的。

當孩子被性侵,父母要做的第一件事是什麼?

壞人一般如何選擇侵害對象呢?

所有的罪犯都不是傻瓜。有時大家會對兒童性侵犯有一個誤區,認為那是一次性完成的,但事實往往不是如此。

罪犯們通常一開始會有很多的探視,看一看哪個柿子會比較軟,哪個孩子容易下手,所以在此也要提醒父母們,對於孩子所反饋給你們的“有些叔叔阿姨的行為,讓我很不舒服”的話語,要保持一個正式且平靜的態度對待,因為孩子很少會撒這樣的謊,並且父母們還可以藉此,去跟對方好好聊一聊,聊一聊不是興師動眾的,真的去指責,而是可以很友好地說“我的孩子大了,對身體的接觸挺敏感的,以後就不要跟她/他這樣鬧著玩了”。

因為你這樣去說對方,如果對方是一個好人,他會發現自己被誤會了,而且也可以理解父母的這部分擔憂,那如果對方是一個壞人呢?他可能當時面子上不講什麼,但是他會知道,這個孩子會隨時告訴父母身邊發生了什麼,那他一定會遠離這個孩子,因為壞人也不想自己給自己惹麻煩。

所以如果我們從第一步的時候,就可以跟孩子身邊的大人們把這個界限劃清的話,就可以保護好自己的孩子,遠離那些糟糕的下一步。

這跟很多的校園暴力也差不多,經常會遭遇到校園暴力的孩子,他實際上經常會傳遞給外界一個信息,就是“欺負我沒問題”,這其實是讓人很心酸的。

當孩子被性侵,父母要做的第一件事是什麼?

那麼父母們該如何識別孩子已經被性侵了呢?

你可能會發現你的孩子,開始突然喜歡鎖門,或者會突然表現出非常怕黑,突然地生活異常,包括睡眠障礙、噩夢等,還有些孩子會通過把自己吃成一個胖胖的不好看的人,來避免第二次受到傷害。

另外還有很常見的現象就是,孩子突然開始害怕大人,比如本來一個孩子是很喜歡上幼兒園或某個藝術班的,突然就提出不想去了,拒絕所有跟成年人單獨相處的環境。在一些特殊的身體部位,比如面孔、大腿內側等處表現出一些奇奇怪怪地淤青,因為通常的兒童遊戲,是不會產生這樣的傷害的,如果家長們發現以上任何類似徵兆,都是說有可能,這個孩子已經遭遇到了,我們大家都不希望發生的一種侵犯事件。

還有一種隱形的表現,就是如果你的孩子,開始向你討論一些與性有關的話題,她可能不是直接講的,因為預計到可能會被羞辱、批評、拒絕或糊弄,於是會繞著講“我們學校裡有一個女孩,她總是跟我們班的哪個老師特別好,那個老師週末還帶她去吃冰淇淋,媽媽你怎麼看”,或者說“我們班有女生會塗口紅,她說男人喜歡這樣的嘴巴”,類似這樣的一些小小的話題都應該引起父母的足夠重視。

當孩子對這樣的問題產生困惑的時候,我們父母應該做出積極的正面的回應,而不應該回避。

當孩子被性侵,父母要做的第一件事是什麼?

有沒有辦法可以防止孩子被性侵呢?

國際上目前比較成熟的做法就是跟孩子講三個小原則,第一個叫不,就是拒絕,比如如果某個叔叔阿姨的舉動讓她/他覺得不舒服了,鼓勵孩子說“請你不要這樣抱我”或者“你不要這樣拍我,我媽媽說這樣不對”,具體怎麼說都沒關係,重點是孩子一定要第一時間說不。

第二個是離開,在任何環境中,如果你的孩子覺得有危險,或者覺得不舒服,應該選擇儘快離開。

第三個是告訴父母,即回家以後,及時找家長尋得幫助,說明情況。

這三個小原則聽起來好像很簡單,但是實踐起來是超級難的。

因此父母們不是要培養孩子去區分誰是壞人,而是要讓孩子對所有類似的行為有所意識,然後有所拒絕,也就是說這一類行為,只要有人對她/他做了,至少可以說明這個人有點心術不正,不是那麼的有善意。

另外,當孩子在洗澡的時候,同性父母們可以告訴孩子,哪裡是她/他的隱私部位,任何人都沒有權利去碰觸或觀看這些部位。

還有一點要強調的是,如果孩子正處在低幼期或學齡前,父母們是不可以把孩子放在完全無監護人的環境中的,因為有一類兒童性侵犯,是被較大的孩子完成的,他們可能也不是惡意,就是比如一個三四歲的孩子和一個七八歲的孩子一起玩,七八歲的孩子會性好奇,然後會通過對小朋友做不好的事情,來滿足自己的性好奇,這也屬於一類性侵犯。

一個人格健康和成熟的孩子,是能夠在各種可能的危險面前保持警惕的,然後積極地去尋找方法保護自己。

父母們應該告訴孩子:人永遠比東西重要。因為有的個案就是用糖、物件、威脅等手段最終成功得手的,以上父母們要銘記並有所行動,因為這些都會對孩子的健康成長有著很多潛移默化的作用。

如果孩子已經被性侵了,父母們可以做些什麼呢?

第一步,是停止傷害。停止讓孩子再靠近這樣一個糟糕的人或環境,孩子需要獲得一個信息,即“我現在是被保護著的”。

第二步,父母要在家庭內部,去確認孩子確實是一個受害者,就是告訴她/他“是的,你遭受到了糟糕的事情,你受到了傷害,而且你沒有錯”,這是最重要的一個聲音,即當一個人受到傷害以後,她/他需要很多的安慰,至少在這個家庭內部,孩子得到的傷害是需要被確認的,然後她/他可以得到抱歉、安慰、關懷,至少在這樣的事情裡,孩子不會去懷疑是不是自己做錯了什麼。

當孩子被性侵,父母要做的第一件事是什麼?

最後想和大家探討一下,我們現在該做什麼。

氾濫的性侵害每個吃瓜群眾可能都缺席了。

比如當我們做旁觀者時,有多少人會站出來問一問到底怎麼回事,去問一問被拉扯的小朋友,認不認識那個人。又比如像學校的空間設置上,或者制度上的缺陷,那些關愛兒童或者女性的組織,有沒有去做更多的干涉或建議。

如果我們用100%的標準,去考核每一個人,可能每個人做得都不夠,那隻能說,我們該去做自己能做到的事,父母不是全能的,也不是無限的,而且也並不是每一個遭受到性侵的孩子,都會以自殺告終。

因為一個良好的家庭環境,良好的親子關係,穩定的父母之愛是可以幫孩子從創傷中走出來的。

縱觀歷史,包括人類大屠殺、戰爭、瘟疫、匱乏,所有醜惡的事情中,都會有活下來且活得很好的人,就像人們總說堅強的人終會在傷口上開出花來,所以父母們與其過度緊張,指控社會,或者沉溺在自己的恐懼中,都不如去做一點自己能做的事情,去信任時間和信任我們整體人類的療愈的力量。

當孩子被性侵,父母要做的第一件事是什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