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通辽市医院“战疫”工作纪实

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通辽市医院“战疫”工作纪实

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通辽市医院“战疫”工作纪实

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通辽市医院“战疫”工作纪实

这是一场前所未有的“人民战争”,也是一场输不得的生死“阻击战”。“不计得失,无论生死,全力以赴,奋战到底!”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过程中,通辽市医院全体职工立下如此“军令状”。铿锵有力、激扬回荡的话语背后,是守卫全市各族人民生命健康安全沉甸甸的责任。

2019年12月开始,一场由新型冠状病毒所引发的疫情从武汉暴发,并以燎原之势席卷全国。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通辽市医院作为生命健康的守护者,积极发挥三甲综合医院资源优势,认真落实上级部门指示精神和部署要求,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毅然肩负起疫情防控责任。

集结出征,驰援武汉

“请全院共产党员和干部职工踊跃报名参加市医院应急医疗救治队伍,当好先锋,请大家时刻准备、听从召唤,确保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这是一封致全院医护人员的倡议书。一时间,一张张请战书、申请书如雪花般飞向了党办。退休老专家、原市医院副院长苑乃昌虽年过八旬,不能再冲锋于救死扶伤的一线,却时刻关注着疫情的发展,并为市医院献出自己研究出来的治疗药方,耄耋之年,心怀大爱;“无论是作为一名党员还是一名医务工作者,我都责无旁贷!”在倡议书刚刚发出之时,东区ICU医生刘磊第一时间请缨奔赴抗击疫情的最前线,而他的妻子,心内二科护士长董扬也同时递交了申请书。虽然夫妻俩家中上有年过花甲的老人,下有年幼7岁的孩子,但是他们仍然义无反顾地选择投入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我有急诊急救的经验,首战用我!”急诊科医生赵玉敏有着13年丰富的急危重症抢救临床经验,深得广大急诊病人和家属的认可和信赖。面对可能到来的疫情,她毫不畏惧,选择将个人安危抛诸脑后,义无反顾地担起发热门诊高风险、高强度的工作,生动诠释“巾帼不让须眉,柔肩亦担道义”。对于东区ICU护士焦艳而言,岁末年初是人生中特殊的转折点。她的父亲是一位高速公路后勤保障工作者,也是自治区优秀共产党员,曾在抗击“非典”、H1N1疫情工作中守卫一线、立下汗马功劳。但天有不测风云,她的父亲于2019年12月份不幸离世。恰逢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来袭,还来不及悲伤的焦艳毅然决然地选择加入到了首批志愿者救治队伍中!她不是一个人在战斗,父亲生前的意志像一盏明灯,照亮她抗击疫情之路前行的方向……像这样的故事仅仅是志愿者团队中的冰山一角,救死扶伤、舍己为人的理念已经深深溶入在市医院人的血液中。截至1月30日,市医院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防控应急志愿者报名人数已达1240人次。首批23名志愿者已全部进入各院区发热门诊,并成立了发热门诊临时党支部,集中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和李克强总理关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指示精神,以坚定的思想信念和过硬的专业知识投身到阻击疫情的战斗中来。

赶赴战场,生死营救

出征当天,通辽市医院援鄂医疗队队长徐光启立下“军令状”,向院领导和队员家属郑重承诺,保证将所有队员平安带回家。到达武汉的第二天他们就进入了武汉肺科医院,进行岗前培训。短暂培训后,徐光启与另外9名同事进入13楼重症医学科工作,10张床始终处于满床状态,全部是气管插管,有创呼吸机辅助通气的患者,周身插满各种管路,可谓是“前线”中的“火线”,工作环境严峻,感染风险高。“当时疫情比较严重,而武汉肺科医院是收治新冠肺炎重症患者最多的医院,患者病情复杂、救治难度大。”一次值班,有个患者病情特别严重,从下午1点开始抢救直到晚上8点才喘口气,而那一次进仓时间将近9个小时,出来后急急忙忙热口饭,匆匆吃了不到10分钟就接到急诊电话,转来了一个病情特别严重的患者,徐光启迅速穿上防护服再次进仓,再次出来时浑身早已湿透了。”徐光启说起当时的紧急救治情况时,略显后怕:“当时根本没有时间考虑那么多,也没有时间好好检查防护服密闭性。”作为队长,徐光启不仅要与病毒抗衡,还要对另外16个队员的生命安全负责。除了做好本职工作,徐光启时刻关注队员的状态,叮嘱队员们做好个人防护,并为他们安排一些文体活动加强锻炼、放松身心。

“80后”党员宋锐得知组建援鄂医疗队时挺身而出,主动请战。在援鄂的40多天里,宋锐所在8楼疗区共收治48位患者,6位是病危,38位是病重,她每天穿着层层防护服,进到负压隔离区,看到那些一个个插着呼吸机、上着ECMO、血滤机,静脉泵着十几组药物的患者时,宋锐的心一下就沉重起来。“我们冒着飞沫、气溶胶喷出的风险为患者吸痰、呼吸道护理,协助医生做气管插管、支气管镜检查等,我们是在与死神赛跑,如果有一项操作失误,都有可能危及患者生命。” 因此,当她看到那一双双渴求生命却又不得不承受病痛的眼神,宋锐暗下决心,一定要给他们更多的温暖、更多的关爱,让他们好起来。

王亚丽是有着20年临床护理经验重症医学科护士,援鄂医疗队队员都很信任她,因此出征前大家任命她为“生活委员”,协助解决队员们的生活问题。

作为大姐,王亚丽时刻关心照顾着每一个人。刚到武汉时,因为驻地酒店条件有限,他们住的大多数房间都不能通风,房间内消毒成为最迫切的问题。考虑到新冠病毒对紫外线较敏感,所以她就想到买一些紫外线灯管进行消毒。她和队员宋大伟想网购紫外线灯管,但由于疫情,很多商家停止往湖北发货,队员们急坏了。但王亚丽始终没放弃通过各种途径寻找商家,最后终于找到了一家江苏的企业,争取到了十几根紫外线灯。

在武汉,除了本职工作,她还要上报每日三餐吃饭的人数,统计、安排车辆接送队员们上下班。上班前,她都会反复叮嘱队员要做好个人防护,工作态度要谦和,能做的尽力多做些。ICU护士王海军因长时间戴口罩,耳朵被卡破了,她为王海军简单处理创口后,贴上透明质胶膜。有的队员因为刚到武汉水土不服,身体不适,吃不下饭,也睡不好觉。她就利用自己的休息时间替队员去上岗。“在那样特殊的情况下,我们大家需要互帮互助,其实我做的都是最平凡的小事,队友们能信任我,我感到特别荣幸。”王亚丽说。

工作中,王亚丽是一位非常优秀的护士。王亚丽负责的ICU病房1床患者是一名47岁的医务人员,在工作中不幸感染新冠肺炎。患者意识一直清醒,但因为肺部感染太重,做了多次气管插管——上呼吸机——脱呼吸机——拔气管插管,没有成功,最后做了气管切开,一直上呼吸机辅助通气。他的口腔里不断地有分泌物吐出来,王亚丽就不停地给他擦,与他聊天,给他加油打气。每次他都点头、摇头或眨眼睛回应着。王亚丽看见他的眼角有泪水流出来,她清楚地知道,这泪水代表的是身为医务人员被病魔侵袭后受尽折磨的无助,也代表着他不能继续服务于患者的无奈……

“有一天上班我看他的床空了,心莫名的揪了一下,后来知道他转到隔离间才安心。同为医务人员,护理1床患者的时候更多了一份感情,很希望能和1床患者并肩作战,为更多的患者解决病痛。”王亚丽说。与此同时,医疗队员王颖看到一位患病老爷爷胡子长的很长,在酒店找了几把一次性剃须刀,在忙完工作后亲自为老爷爷刮脸,老爷爷伸出颤抖的手要亲自刮,王颖说:“您现在不太方便,还是让我来吧,我现在就是您的亲人。”40多天里,“热干面”挺住,“手把肉”来了的援助佳话传遍祖国大地,17名援鄂战士的事迹和传说不胜枚举,这些感人的事迹和动人的传说永远留在荆楚大地,留在他们救治过的患者心坎里。

2月29日,在武汉抗疫最紧要关头,17位队员通过“博爱江城”公众号向武汉红十字会捐款5100元,在履行自己救死扶伤天职的同时,还用行动书写了扶危济困的大爱精神。

无畏逆行,携“春”归来

4月16日上午,通辽市医院援鄂医疗队17名队员圆满完成医疗援助任务,结束隔离休养,胜利凯旋!通辽机场以“过水门”的最高礼遇向战“疫”英雄致敬。通辽市领导冯玉臻、郝茂荣、梁志远、全觉民、王琼、于沨,市卫健委领导王向东以及通辽市医院领导雷彤、孙成山在机场停机坪迎接战士归来。

“我是通辽市医院援鄂医疗队队长徐光启,阔别60日,今天我们再相聚,心中有重逢的喜悦,有凯旋的骄傲。我们通辽市医院援鄂医疗队一行17人圆满完成援助武汉医疗任务,胜利归来,作为队长能够不负重托,实现零感染、零损伤,将队员整建制带回,我无比自豪。”这是队长徐光启在凯旋仪式上的发言。

在武汉,与新冠病魔鏖战的43个披星戴月的日子里,17人团队,不怕苦不怕累,全队克服重重困难,齐心协力,圆满完成任务。截至3月30日0时,内蒙古第五援鄂医疗队担负起党和人民交付的重任,共同管理武汉肺科医院五个病区,负责床位数201张,管理在院患者103人;累计管理患者517人,其中重症485人、危重症32人,重症患者比例93.8%,危重症占比6.2%,累计治愈出院414人。其中ICU住的部分患者号称“毒王”,病情复杂,救治难度高。累计ECMO(体外膜肺氧合)22人、CRRT(连续肾脏替代治疗) 17人,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并吸痰152人次、CVC置管47例、有创动脉血压监测(桡动脉置管)39例、血滤31人、心肺复苏12例、气管切开6例。治愈出院率为80.19%,重症治愈率为92.04%,(危)重症患者治愈率为43.45%;死亡率为2.73%。累计采血307人次,采集咽拭子1024人次,预检分诊537人次。

高度重视,防范有效

疫情发生后,通辽市医院高度重视、迅速行动,多次召开院党委会议、院长办公会、全院中层干部会议、防控工作会等专题会议,及时传达中央、自治区及我市各级部门指示精神,对防控工作进行周密部署和安排。院党委书记雷彤及党委副书记、副院长孙成山多次在会议上强调,作为医务工作者,非常时期当尽非常之责,全院党员干部务必提高政治站位,身先士卒,带头做好防控和救治工作。并在第一时间成立了通辽市医院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防控应急工作领导小组,统筹调配全院优势资源,并下设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医疗救治专家组、院感防控组、传染病网络直报组、预检分诊管理组、业务培训组、通讯联络组、宣传报道组、后勤保障组、纪检监察组,协同发力,配合落实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防控各项相关工作职责,各工作组密切配合,有序高效运转。同时,市医院制定了一套完整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医疗救治工作预案、感染防控应急工作预案、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病例监测、发现与报告工作预案以及患者接诊措施,院内外患者转送通道、转运流程等,全面指导医院疫情防控工作,为市医院疫情防治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和制度基础。

为做好疫情防控工作,通辽市医院合理规划门(急)诊预检分诊及发热门诊工作流程、患者院内外转运路线等,减少医源性传播;门(急)诊关口前移,预检分诊24小时值班把住最关键的入口关;设立预检分诊处、挂号收款处、门诊各楼层分诊护士、各科室出诊医生流行病学问诊、住院楼入口筛查、疗区门禁、住院医生和护士复查等七道防线。实行全院区出、入口分设、各病区专岗门禁严控陪护人员出入频次,整顿病区秩序,切实保障患者就医安全。

一位当时去候诊的患者这样说道:“当时看到医务人员都做了完备的防护措施,她们耐心的引导、专业的诊治,心里特别托底,一点没有担心。”为做好应急准备,确保疫情防控。市医院迅速行动,根据医院情况积极准备应急物资、防护用品、采样试管、药品等,以确保医院防控疫情需要,并严格执行发热病人登记报告制度和首诊负责制,及时报告、严密观察、有效防范,并不断规范标本采集、运送、存储和检测流程,以保证标本检测的准确性。同时开通心理咨询电话热线,帮助患者及群众解决心理困惑,扫除内心阴霾。

17名援鄂医疗队员战斗在武汉抗疫一线期间,他们的工作生活时刻牵动着医院院党委、院委会和全院干部职工的心。为方便援鄂医疗队家属就医,开通了绿色通道:提供优先就诊、免费挂号、专人陪检、优先住院处置、温馨陪护等贴心服务。院领导登门慰问队员家属,时常给队员家属发送慰问信息互动情感,在心理上疏导安慰,为队员们寄去7600余件医疗防护用品、各类生活用品价值58107元。同时,市医院在支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捐款活动中,355名党员捐款59600元,1638名职工捐款195293元,共募捐到254893元。

据统计,自1月20日——4月18日,市医院预检分诊301530人次,筛查发热筛查患者1539例,其中留观病人917例,开展核酸检测2044例,目前结果均为阴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