謀臣提出良好的建議,齊王根本不聽,其中的原因在哪裡?

今天小編繼續給大家講《戰國策》。這是第八篇,主要內容是謀臣給齊王講解齊秦聯合的弊端。

謀臣提出良好的建議,齊王根本不聽,其中的原因在哪裡?

戰國策

在講這個故事之前,我們需要了解當時的國際形勢。戰國後期,世界上最大的國家只剩下七個,分別是齊楚秦燕趙魏韓。這七個國家並稱為戰國七雄。

謀臣提出良好的建議,齊王根本不聽,其中的原因在哪裡?

戰國地圖

根據當時的地圖,我們會發現秦國處於最左邊,燕國和齊國位於最右邊。趙國,魏國和韓國位於齊國與秦國的中間。最下邊是楚國。秦國要想展開擴張的步伐,只能從周圍的國家下手。而與秦國接壤的國家有四個,就是趙國魏國韓國和楚國。秦國只能逐步削弱這四個國家,才能達到最終吞併的目的。齊國要想擴張,只能從燕國,趙國,魏國和楚國這四個國家下手。秦國和齊國兩個國家相互不接壤,距離隔得很遠。如果兩個國家要打仗的話,根本沒法打——中間隔著趙國魏國和韓國。所以齊國和秦國實際上是有著共同的敵人的,那就是趙國,魏國和楚國。

齊王聽了祝弗的話,任用呂禮為相國,將周最驅逐。有個謀臣就對齊王說:你趕走周最,聽從祝弗的建議任用呂禮。你這麼幹的原因是想取信於秦國,和秦國結盟。但是你有沒有想過。如果秦國得到天下,那麼齊國也會被討伐,您的安穩日子也過不了。如果我們和秦國聯合,趙國害怕同時被我們兩國討伐,就會攻打我們以表明他們反對秦國的決心。對秦國而言,無論是趙國攻打我們,還是我們攻擊趙國,其實都是一樣的。秦國一定不會幫助我們。所以聽從祝弗的話,天下遲早就會歸秦國所有。

故事到這裡就結束,我們同樣進行一個分析。

謀臣認為秦國一旦得到天下,齊國也會被攻伐。從道理上講,這話是沒錯的。但是同樣的,齊國也可能會得到天下,秦國也會有同樣的悲慘命運。具體會是哪種情況呢?很難講。但是我們站在齊王的角度想想,他肯定不會認為自己到時候會比秦國輸到哪裡去。謀臣的這話有個隱藏的邏輯,那就是秦國會越來越強,其他國家會越來越弱。這就好像老師對某個學生說你的學習會越來越差,另一個學生會越來越好。前者肯定會不服氣:憑什麼我就要學習變差,他就要學習變好?齊王好歹也是一國之君,他肯定有自尊心,不會這麼認為。

謀臣認為趙國會攻打齊國,秦國會坐視不理。最終趙國和齊國會一起削弱,最終秦國統一天下。實際上這話也不一定。假如我是齊王,我會認為趙國攻打我國,我完全可以利用秦國的威懾把趙國給滅掉。就算不能滅掉,也能搶下幾個城池,增加我國的版圖。更何況秦國和我國聯手,我不信秦國不會攻打趙國。我與秦國交好是充分利用遠交近攻的戰略方針。秦國接受和我國的交好,肯定是想要對周邊的國家進行軍事行動。不可能無緣無故吃飽了與我交好。

從我個人的分析來看,謀臣一個勁強調秦國的強大,並且認為秦國最終獲得天下,實際上是站不住腳的。謀臣沒有從齊王的心理考慮出發。謀臣想得太遠,齊王只想獲得近在眼前的利益。兩人想法的差別太大。

歷史上,齊國和秦國確實聯合。所以我覺得謀臣的勸諫失敗了。

在我的文章《呂禮落魄逃回齊國,周最微微一笑獻上錦囊妙計》中,周最為呂禮策劃了齊秦聯合。但從今天這篇來看,周最似乎被驅逐,並沒有完全按照策劃來。中間到底出了什麼問題呢?由於我手上的資料太少,我也只能到這兒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