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號房:惡魔在人間,保護孩子遠離傷害,家長的“態度”很關鍵

最近,韓國的“N號房”事件在網上鬧得沸沸揚揚,74名受害人,其中16名未成年少女,有26萬人已圍觀被脅迫拍攝的性剝奪視頻。據稱韓國已有超過300萬民眾向青瓦臺請願,要求政府公開犯罪嫌疑人的個人信息,創下請願人數之最。

當真是“惡魔在人間”。


N號房:惡魔在人間,保護孩子遠離傷害,家長的“態度”很關鍵


那麼這些“惡魔”是如何得手的呢?

“因400萬韓元誤入歧途,一步步走進地獄”

3月24日,N號房的一名受害女孩勇敢地站出來接受了電視臺的採訪,在公眾面前講述了自己一步步走進地獄的過程。

她說那時自己還是一名初中生,因為家境不好,就在網上發佈了求職的帖子,隨後“趙博士”聯繫了她,詢問是否要做“贊助兼差”(就是對方一個月支付400萬韓元,摺合人民幣為2.3萬元,而她必須滿足對方的各種陪伴要求)。

在金錢的誘惑下,受害女孩答應了對方的請求。此時,“趙博士”先是向她發送了大量的股票、預定匯款的照片炫富,並且答應之後會給她購買手機。很快,她就對“趙博士”深信不疑,並將自己的住址、電話等私人信息都告訴了對方。

這之後,“趙博士”便利用已經掌握到的信息,開始威脅女孩拍攝各種不雅視頻,前後共計40餘個。


N號房:惡魔在人間,保護孩子遠離傷害,家長的“態度”很關鍵


回憶起那段時間,受害女孩稱:“比起身體受到的傷害,心靈受到的創傷要更大。從那時起漸漸患上了躁鬱症和憂鬱症,開始整晚的睡不著,在一段時間內不敢走出家門,甚至感覺身後一直有人在跟蹤自己。”

而她相信,受害女性絕對不止74名,因為像她這樣在兼職網站上求職的未成年人數不勝數。

順著案件的脈絡,我們可以看出,主犯“趙博士”正是利用了未成年人的易受誘惑、輕信別人,以及擔心事情暴露後,受到社會唾棄和責罰的弱點,而將受害女孩逐步玩弄於股掌之間的。

手段卑劣、老套而又有效。

而面對罪犯的威脅,受害人不僅毫無反擊之力,也不敢求助於熟悉的親人、朋友以及國家司法機關,甚至覺得自己是“骯髒的”、“可恥的”,像“奴隸”一樣。

到底誰才是這場悲劇背後的推手,僅僅是涉案的124名犯罪嫌疑人,亦或者是觀看視頻的26萬韓國民眾嗎?

“雪崩的時候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

2017年4月,臺灣美女作家林奕含被人發現在家中自縊,她生前著有暢銷小說《房思琪的初戀樂園》,小說描寫了文學少女房思琪被補習班老師李國華長期性侵,最終精神崩潰的故事,而故事的原型正是林奕含自己。

N號房:惡魔在人間,保護孩子遠離傷害,家長的“態度”很關鍵


她在書中有這樣一段描寫,“在思琪被老師侵犯後,曾偷偷暗示父母李國華的所作所為,父母卻相信為人師表的外人,思琪不死心,把她的遭遇當成別人的事情講給父母聽,父母卻說這女孩這麼小年紀就很‘騷’,而後,她再也沒提過這件事。”

林奕含在上高中的時候患上了重度抑鬱症,幾經休學、治療之後,終於重新考入了政大中文系,然而大三的時候病情突然復發,她又不得不再度休學。當她拿著醫院開具的診斷書去跟老師解釋自己為什麼不能參加期末考試時,班主任卻用懷疑的眼神看著她,問:“你從哪裡拿到這個的?”

林奕含在自己的婚禮演講上說:“這九個字我一輩子都不會忘記。”當時她想說,“我沒有笨到要用一張精神病的診斷書去逃避區區一個期末考試”,但是她沒有勇氣。

事件發生之後,林奕含不可抑制地墜入了精神的深淵,在她有限的生命裡,除了痛苦的回憶,她聽到最多的話就是:“你為什麼要休學?你為什麼可以不用工作?”“你應該到一個沒人認識你的地方去。”她不明白,為什麼要這樣,自己做錯了什麼。


N號房:惡魔在人間,保護孩子遠離傷害,家長的“態度”很關鍵


“雪崩的時候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在這一場場社會悲劇之後,恐怕沒有一個人能脫得了干係。

罪犯的窮兇極惡,性教育、安全教育的缺失,事件發生後家人的不信任和“二次傷害”,來自社會的有色眼鏡和價值扭曲,相關部門的監管不力,都成了摧毀這些花季少女的致命因素。

從小,我們就被告知要“與人為善”,要合群、不能拒絕別人的好意,而當這些惡魔戴上“好人”的面具,偽裝成我們身邊熟悉的前輩、師長、同學的時候,卻沒人告訴我們該如何識別和戳穿這些醜惡的面孔?

面對性,多少父母羞於啟齒。他們總是覺得:“我的孩子還小,說這種事情幹什麼?”

然而,罪犯不會嫌你的孩子小。當他們伸出魔掌,極少的孩子懂得抵抗、逃走,而多數只是在最初感覺到

“不舒服”、“不對勁”,等意識到傷害發生,往往已到了不可挽回的地步。

當事情敗露後,讓父母、學校、社會不解的問題總是:“你為什麼當時不說呢?”聽聽罪犯的說辭:“你的住址、電話、照片都在我手裡,你就不怕我告訴你爸媽嗎?你不怕同學們知道嘲笑你嗎?你敢不聽話嗎?”或許就瞭然了。

我們懼怕傷害,卻又總在逃避談論傷害。當我們不肯直面性犯罪這個問題時,孩子就只能在傷害中學會成長。

我們該如何保護好孩子?

悲劇已然發生,我們能做的只有保護好自己的孩子,避免悲劇再次發生,這其中家長的“態度”很關鍵。

1、用正確的態度面對性教育

提到性教育,很多家長就感到羞於啟齒,其實往往是因為我們成人戴著有色眼鏡,把這件事複雜化了。

對於年幼的孩子來說,認識性器官跟認識手、腳在本質上並沒有區別,因此需要家長採用更為客觀的、自然的態度。

從孩子牙牙學語時開始,家長就可以藉助換衣服、洗澡的機會,教孩子認識自己的身體,同時告訴孩子男孩、女孩有所不同,請記住在這個過程中使用書名語或者代稱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家長的態度,不要讓孩子從中感受到羞恥感或隱秘感。

在確保乾淨衛生的前提下,不要阻止孩子探索自己的身體(2歲左右的孩子會開始出現觸摸性器官的行為),要知道每一次阻止都是一次強化,家長的淡化處理,會讓孩子更加平穩地度過認知身體的階段。

N號房:惡魔在人間,保護孩子遠離傷害,家長的“態度”很關鍵


在孩子建立起了對身體的基本認識後,就要告訴孩子,內衣遮擋的部分是每個人的隱私部位,我們應該注意保護它們。除了特殊情況(父母幫忙洗澡、醫生檢查身體等),任何人在沒有經過自己同意的情況下,都不能隨意觸摸、談論、窺探我們的隱私部位。

建議家長可以帶領孩子一起看看這部美國的性教育短片,它把日常生活中孩子可能遇到的性安全問題,用輕鬆、有趣的方式講述出來,包括壞人可能不是有著尖尖牙齒、血紅眼睛的長相醜陋的人,相反可能是長得好看、有和藹微笑和炫酷的人;對於陌生人的接觸有“視覺警報”、“言語警報”、“觸碰警報”三種情況,需要孩子們去注意和及時制止;讓父母和孩子一起建立照顧者名單和“愛心圈”名單,而“愛心圈”裡的人只能擁抱和表示友好,不能直接接觸他們的隱私部位。

N號房:惡魔在人間,保護孩子遠離傷害,家長的“態度”很關鍵


2、鍛鍊孩子的身體素質,但不存僥倖心理

和很多家長一樣(尤其是女孩的家長),我曾經也想讓兩個女兒學習一樣體育項目(比如跆拳道、武術等),這樣將來在她們不得不身處危險的環境時,能有備無患。但當諮詢了身邊有相關經驗的朋友和查詢了網上的有關資料後,我放棄了這一想法

N號房:惡魔在人間,保護孩子遠離傷害,家長的“態度”很關鍵


原因是當如果有一天孩子真的處於這樣的環境中,想要作案的罪犯一定做好了充分的準備,而且多半是身形比較強壯,甚至是懷揣兇器的惡徒,在這種情況下,正常人已經嚇得七魂丟了六魄,更別說是年幼的孩子。並且據資深教練稱,現在市場的所謂“體育項目”多半是花拳繡腿、擺擺樣子,滿足大眾的心理需求而已,如果這樣就以為自己無敵了,轉而去奮起反抗,反而更加可能激怒罪犯,以卵擊石。

因此,最好的選擇就是“君子不立於危牆之下”,不去危險的地方,壞人就拿你沒辦法。“N號房”事件中的受害人多半是因為自己先在網上上傳了照片和資料,才被罪犯鎖定為目標,一些年輕的受害女性,也往往是因為在夜間獨自身處偏僻的地方,才會被壞人盯梢。當然,這不能成為罪犯作惡的理由,但卻給他們實施犯罪提供了有利條件,所以最好的自我保護就是儘量讓自己身處安全的環境中,這比學多少“防身術”都管用。

當然,說這些不是為了鼓吹“健身無用論”,相反長時間的堅持鍛鍊,可以增強孩子的身體素質、遇事冷靜應對的能力,只是家長切不可以為,孩子學會了一招半式就萬事大吉了,在惡人面前,我們永遠不能存僥倖心理。

3、教孩子善良,但要有鋒芒

幾個案例可以看出,罪犯最容易對不諳世事、善良單純的女孩下手(也不排除男孩),我們常常教育孩子要為人善良、與人和氣,卻忘了告訴孩子,善良也要有鋒芒。

就像那句老話:“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壞人很多時候不是陌生人,不是長相兇狠的人,而是我們身邊熟悉的人,甚至是敬愛的師長、同學。要讓孩子知道,在合理的範圍內,我們可以和長輩、朋友保持親密的關係,但一旦超越了底線,就要及時喊停。同時,壞人往往有著華麗的偽裝,他可以是“優秀學生”、“社會志願者”甚至“大學教授”,

我們應該學會辨識每個人當下的舉止和動機,而不是隻看他的頭銜和稱呼。

N號房:惡魔在人間,保護孩子遠離傷害,家長的“態度”很關鍵


教孩子學會保護自己。選取幾個近期的犯罪案例講給孩子聽,告訴孩子將自己的信息、照片上傳到公共網絡空間是具有潛在危險性的,同時對每一個主動接觸的陌生人保持警惕心。另外,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如果有一樣不需要付出辛苦努力,就能獲得豐厚報酬的工作,那背後等待的一定是可怕的陷阱。

4、傳遞正確的價值觀,家是安全的港灣

對受害人而言,罪犯帶來的身體傷害往往是暫時的,而事件帶來的心理衝擊才是今後生活中寢食難安的可怕因素。

N號房:惡魔在人間,保護孩子遠離傷害,家長的“態度”很關鍵


美國作家艾麗斯.西伯德曾以自己的親身經歷寫了一本自傳《他們說,我很幸運》


書中寫道:

“15歲的艾麗斯,在學校的一個公園隧道里,被一名男性襲擊並強姦,從此,她的人生被徹底改變。悲劇發生後,她承受著來自各方面的壓力。包括她的親人與好友。

她的父親是大學教授,居然一遍遍問女兒:“壞人在隧道里,手裡有沒有刀?”“沒有。”“我不太明白,要是他沒有刀,你怎麼還能被強姦了呢?我更不明白你為什麼沒有試著逃走。”

明明自己才是受害者,但身邊從親人到朋友在知道這件事後,自己開始在他們眼裡變得不一樣了。

沒有得到應有的關愛,四周充斥著無奈與絕望的味道,處處都是鄙夷的目光與意味深長的詢問,她第一次希望自己死掉。”


“N號房”中發聲的女孩以及作家林奕含,她們既是不幸的,又是幸運的。因為她們至少還可以勇敢地把自己的遭遇講出來,而不是把沉重的包袱埋藏在心底。


但是現實中,更多的受害女性卻選擇隱忍不出聲,因為她們知道比強姦更可怕的,是周圍人的態度和眼光。


人們可能會說,“蒼蠅不叮無縫的蛋”或者“穿那麼短的裙子,不就是為了勾引別人嗎?”


N號房:惡魔在人間,保護孩子遠離傷害,家長的“態度”很關鍵


這是錯誤的,是荒謬的邏輯。


我們要告訴孩子,愛美是沒有錯的,追求美是每個人的權利。事件中的受害人,或許有著經驗、身體上的侷限性,但錯不在她們,她們需要的是理解和幫助,而不是嘲諷和再次的傷害。


在日常溝通中,多注意孩子在人際交往中的動向和疑問,如果孩子已經明確表達出“不舒服”的問題或者試探性的話語,一定不要用“你在胡思亂想什麼”“小孩子家不學好”之類的話敷衍搪塞,要知道,我們疏忽的都可能成為埋藏在孩子身邊的炸彈,我們錯誤的價值觀則是孩子不再信任的理由。


對孩子而言,家是最安全的港灣,不論在外面遭遇了什麼,等待她們的永遠應該是撫慰和愛。

從現在起,保護好我們的孩子,讓人間的惡魔無計可施,讓“N號房”式的悲劇不再重演。



作者簡介:抹茶媽媽,兩個女兒的職場媽媽,致力於陪伴孩子“快樂成長”,願與你分享育兒路上的點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