譙城:邵利明——貧困村的“操心人”

  把村子納入亳藥花海大世界觀賞區範圍,為村民爭取項目支持;拍著胸脯擔保,讓村民吃下“定心丸”,順利完成約15000畝土地的流轉;因地制宜打造民俗村,發展生態旅遊……雖然上任只有10個月的時間,但譙城區十河鎮扶貧工作隊隊長邵利明像是上足了勁的法條,奔忙在扶貧攻堅的路上,“看到大家的日子越過越好,覺得自己再忙也是值得的。”

譙城:邵利明——貧困村的“操心人”

  邵利明正在瞭解貧困戶王現體的近況

  “邵書記比我們自己還操心”

  3月7日下午,譙城區十河鎮位李村。

  “老王,現在羊喂得怎麼樣啊?”看到正在放羊的村民王現體,位李村第一駐村扶貧書記邵利明熱情地上前打招呼。

  “邵書記您好!還行吧,前幾天剛買了9只,掙了七千多塊錢。”王現體咧著嘴,笑得很開心。75歲的王現體是村裡建檔立卡的貧困戶,兩年前上級幫他購買了8只扶貧羊,現在已經發展到20多隻了,到今年9月份,還有幾隻小羊羔可以賣出去,一年光養羊可以收入一萬多元。

  “多虧了上級的政策好,邵書記對我也很關心,一見我就問可有啥困難沒有。”王現體說,雖然他以前沒養過羊,但現在基本上成了半個專家了,“領導對咱關心,咱也不能給他們添麻煩。”

  “老董,馬上旅遊的季節來了,你的小院也得收拾乾淨準備迎客了。”邵利明又來到村民董治安的家裡,囑咐他為即將到來的旅遊季做準備。董治安也是村裡的貧困戶,在家開了一個名叫“柴家小院”的農家樂,去年旅遊季每天的收入能達到千元左右。

  “邵書記,您就放心吧!”董治安笑著告訴記者:“邵書記比我們自己對農家樂的事還操心。”

  “他們不給錢,你們找我要”

  位李村位於十河鎮的東南角,與河南省交界,2014年建檔立卡貧困戶217戶493人,貧困發生率為8.1%。至目前,剩餘未脫貧戶24戶39人,貧困發生率下降到0.61%。

  “我們村能脫貧,除了上級的政策好,扶貧工作隊也做了很多的工作。”村民董德見說,尤其是他們村能納入亳藥花海大世界旅遊觀賞區的範圍,多虧了扶貧工作隊的爭取。

  土地流轉的順利完成是關鍵。據瞭解,2017年6月和11月,位李村分兩次共流轉土地約5000畝,交付廣美藥業種植菊花。“每畝地每年的流轉費是1062元,剛開始有些人還不願意流轉,不放心。”董德見說,村民主要的擔心就是流轉費能不能兌現。

  “我就說,如果他們不給錢,你們找我要。”邵利明說,看到他拍胸脯打包票,村民們放了心,約5000畝土地很順利地完成了流轉。

  董德見成了最直接的受益者。除了土地流轉費用,他還在菊花地裡務工,又多掙了一份收入。看到他踏實肯幹,廣美藥業讓他幫忙代工,收入翻番。“一年差不多幹6個月的活,能收入一萬多塊。”董德見說,自己都64歲了,如果沒有扶貧工作隊爭取的這個項目,自己很難有這麼多的收入。

  “再忙也值得”

  邵利明是市檢察院專職檢委,2017年5月份到譙城區十河鎮任位李村扶貧工作隊隊長。

  “雖然我是從農村出來的,工作以後也下鄉鍛鍊過,對農村工作相對還是比較熟悉的,但也不敢大意。”邵利明說,他用了一個月時間對每一戶貧困戶上門走訪調查,戶籍身份認真核對準確,幫扶措施落實到位,居住環境衛生狀況查看登記清楚,吃穿用及家庭收入情況詢問並計算精確以及扶貧政策宣傳一遍。

  邵利明介紹,現在一有空,他也喜歡開著自己的私家車到各村去看看,到鄰近的鄉鎮去學習人家的脫貧經驗,“10個月的時間,我的車已經跑了兩萬多公里了。我前幾年一共也沒跑這麼多。”

  對村裡的情況瞭如指掌,才能因地制宜地實施扶貧措施。“我們村被列為國家級旅遊扶貧重點村,現在的主攻方向就是生態旅遊。”邵利明介紹,去年10月底,他們村舉辦了為期一個月的亳州首屆菊花節,接待了大約3萬名遊客,給村裡帶來人氣的同時,也帶來了收益。

  打造“花海果鄉”升級版,啟動柴莊民俗村建設,引進一系列旅遊項目……雖然天天很忙,但邵利明覺得很充實,“走到哪裡都有老鄉打招呼,看到他們日子越來越好,心裡覺得暖乎乎的,覺得自己再忙也值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