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歲環保公司創業者:讀書是疫情期間最大慰藉 有書讀真好

41歲環保公司創業者:讀書是疫情期間最大慰藉 有書讀真好

2012年,張立和朋友合夥在長安開了家環保公司,現年41歲的他,先後從事過數控機床工、網絡工程師等職業,但買書、藏書、閱讀卻陪他走了半輩子。

讀書是疫情期間最大慰藉

張立是長安高橋街道(現為灃西新城)人,他仍記得小學三年級時,招工在西安上班的父親帶了本林漢達編寫的《故事新編》,他一口氣從下午讀到傍晚。“現在還記得當時那種過癮,感嘆‘有書讀真好’的興奮。”

1996年,16歲的張立報考中專,那是那個年代成績優異的農村初中畢業生的首選。“那會兒我志向遠大,每天堅持記日記。”張立說,“疫情期間,我特意翻出那時的日記,有一篇令自己感動到哭。”張立特別強調他的哭不是流淚,而是出聲的哭,除了這次,疫情期間他在聽聞李文亮逝世時也曾痛哭。當然關於那篇惹哭他的舊日記,華商報記者試探問是“初戀”?他不置可否。

‘勤於記錄 樂於重溫 敢於自嘲 善於修正’是張立很推崇的一句話。讀完個人日記後,他迫切地想從名人傳記中尋找“修正”。“書架裡有早前買的、一直沒時間讀的羅曼羅蘭的《名人傳》,讀到博愛、憐憫的托爾斯泰時我卻一下想到疫情間挺身而出的醫護人員,他們都是各自時代的偉人。”張立說,之後他又花了半個多月讀梭羅的《瓦爾登湖》,文中對快速發展的現代文明的反思和對自然主義的推崇,提醒他該從另一個角度反思疫情。

他說:“疫情中最大的慰藉就是讀書,在書與現實的呼應中,收穫頗豐。”

41歲環保公司創業者:讀書是疫情期間最大慰藉 有書讀真好

去年購書花銷約3000元 有部分為電子書

3年前,為女兒上學方便,張立在學校附近租了套單元房,有間不大不小的書房,兩個已滿的6層書架和兩個5層書架相向而放,基本都是經典沒有一本“次品”。

“我離不開書,不讀書心會空。”張立說,“書房主要放我愛的文史書籍,公司書架放與業務有關的環保類書籍,孩子的房間也單獨放書架。”

張立喜歡夜深人靜時讀書,尤其是心情不佳時,他會讀余光中。“上中專時第一次接觸余光中,直感嘆散文和詩還能這樣寫,文字的韻律和韻味可以做到如此含蓄雋永。”張立說,“2012年4月,余光中曾做客西安一書店。作為多年‘老粉’我去現場追星,有很多年輕人現場提問,可那些問題在我看有點浪費機會,儘管我最終並沒勇氣提問。”他最推薦的是余光中的散文集《聽聽那冷雨》。

2019年,張立在購書上的總花銷為3000餘元,其中網絡購買紙書109本,書店購書20本,還有10多本電子書和舊書。“攜帶更方便的電子書的優勢也在慢慢顯露,相得益彰也許是個好事兒。”張立說。

直到最後,華商報記者才瞭解到張立的另一個身份——長安區作協秘書長,曾出版《要有光》、《元和中興》等著作。

華商報記者 付啟夢/文 陳團結/圖

41歲環保公司創業者:讀書是疫情期間最大慰藉 有書讀真好41歲環保公司創業者:讀書是疫情期間最大慰藉 有書讀真好
41歲環保公司創業者:讀書是疫情期間最大慰藉 有書讀真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