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挫越勇,屢敗屢戰的曾國藩是怎樣鍛鍊挫折商的?

最近,有個詞特別火,叫挫折商。他指的是衡量在逆境中的人們成長能力的商數,用來測量每個人面對逆境時的應變和適應能力的大小。一般被翻譯為挫折商或者逆境商。

雖然,在曾國藩那個時代還沒有挫折商這個概念,但是,曾國藩本人卻是挫折商非常高的人。為什麼這麼說呢?曾國藩的一生雖然遠比一般人輝煌燦爛的多,但他並不是一帆風順的,他經歷了很多次的挫折和危難。那麼,他是怎樣克服危難,從挫折中走出來的?

01曾國藩的"生平四大塹"

在《曾國藩家書》中,曾國藩專門提到了生平四大塹。這是在同治六年(1867年)春,曾國藩的弟弟,時任湖北巡撫的曾國荃寫信給哥哥曾國藩,傾吐對捻軍作戰失利的苦悶。三月十二日,曾國藩在回信中現身說法,說起了自己的四次重大挫折:

第一塹:"壬辰年發佾生,學臺懸牌,責其文理之淺"。

道光十二年(1832年),已經22歲的曾國藩參加秀才資格考試再次失敗,僅考取了"佾生"。先解釋下什麼是"佾生",它是指考秀才雖未入闈但成績尚好者。佾的表面意思是,被選中充任孔廟中祭禮樂舞的人員。佾生不是真的讓這些考生去孔廟中參加祭祀,而是指他們獲得了一種資格,就是下次考試,不必參加不必參加縣試、府試,只參加院試即可,所以,佾生又被稱為"半個秀才"。

考不上秀才就罷了,更讓曾國藩受不了的是,本省學政在發榜時,還附帶發佈公告,批評曾國藩的考卷"文理太淺"。

這一當頭棒喝讓曾國藩醍醐灌頂,他發憤圖強地讀書,更加刻苦認真。主考官不是說我文理不通嗎,那我就要好好在這文章脈絡上下功夫。結果,第二年,曾國藩順利考中了秀才,第六年考中了進士,點翰林,並以庶吉士名義入選翰林院,實現了在那個時代讀書人夢寐以求的"中進士、點翰林"的理想。

第二塹: "庚戌年上日講疏內,畫一圖甚陋,九卿中無人不冷笑而薄之"。

道光三十年(1850年),道光帝病逝。年輕的咸豐帝即位,他上臺後,頻頻下詔"求言",就是讓大臣們上書,積極為朝廷建言。曾國藩迅速響應皇帝號召,上了一道《應詔陳言疏》。他認為,皇帝應該重視和加強"日講",營造朝廷欣欣向榮的氣氛。

咸豐對曾國藩這一加強"日講"建議十分感興趣,希望他儘快拿出具體的實施辦法。曾國藩很是積極,他很快寫出了疏稿,並且特意繪製了圖表。本來,曾國藩想用圖文並茂的形式來闡明自己的觀點,沒想到,可能是曾國藩趕的太急了,這個圖表製作的不是太好看,受到了朝中大臣們的嗤笑。

在皇上和眾多大臣面前丟了面子,這讓曾國藩恨不得找個地縫鑽進去。這確實是一個重大打擊。

我們再來看第三塹:"甲寅年嶽州、靖港敗後棲於高峰寺,為通省官紳所鄙夷"。

咸豐四年(1854年)年初,曾國藩率湘軍東征,被太平天國的軍隊挫敗,損失慘重。其實,這次失敗是由戰略上的重大失誤造成的。湘軍主力都被派往湘潭,曾國藩卻不聽手下將領勸阻,執意率領少量部隊向靖港進發,結果自然是一敗塗地。

這次打擊幾乎讓曾國藩精神崩潰。他雖然在前兩次的挫折面前挺過來了,這次卻再也受不了了,幾次要投水自殺,幸虧被他的幕僚李元度攔了下來。在李元度的反覆開導下,曾國藩終於重新打起了精神。

第四塹:"乙卯年九江敗後赧顏走入江西,又參撫、臬;丙辰被困南昌,官紳人人目笑存之"。

這次挫折說的是乙卯年即咸豐五年(1855年)的九江之敗。在這之前,從第一次東征到咸豐四年底,曾國藩率領的湘軍先後從太平軍手中奪取了嶽州、武昌、黃梅等要地。但主帥曾國藩又開始犯錯誤,他冒險進攻太平軍重點布放的九江,結果呢,湘軍水師還沒到九江,就被太平軍給堵住了。太平軍把湘軍攔腰截斷為兩個部分,可想而知,曾國藩又敗了。這次連曾國藩乘坐的旗艦和他辦公用的文書檔案都成了太平軍的戰利品。

曾國藩怎麼辦呢?他又用了老辦法:投水。還是多虧了他的幕僚李元度,再次拼死抱住了曾國藩的命。

02 曾國藩怎樣培養挫折商

上面我們講了曾國藩遭遇的四大挫折,那麼,他又是怎樣應對這些挫折的?

通常,有兩種應對方法,一種是受到挫折後,一蹶不振,被困難打倒,這種現象在當下很多青少年群體當中特別突出。比如,近年來學生跳樓自殺的事件頻發,這反應出一個問題:當遇到挫折時,很多青少年不知道該如何應對,更不知道該怎樣處理自己的消極情緒。

還有一種應對方式,就是像曾國藩那樣,遭遇到重大打擊後,反省自己的做法,從挫折中吸取經驗。我們說曾國藩的挫折商很高,其實,並不是說他的挫折商一直都保持在一個很高的水平線上,他的挫折商也是一點點從最低點爬升到高值的。

比如,在曾國藩的後兩次挫折中,他也曾經走到精神崩潰的邊緣,採取了消極的應對方式。在巨大的困難面前,被譽為"千古第一完人"的曾國藩也是一個凡人,他也曾心理脆弱過,也曾意志消沉過,也曾想不開過。這都是正常現象,但是,曾國藩和普通人的不同之處在於,他通過反思自己的失敗,從慘痛的失敗中吸取了可貴的教訓,一點點地提高了自己的挫折商。

曾國藩有一個別人不具備的優點,遇到挫折時,他會不斷反思,尋找應對策略。這和他多年來愛讀書,愛思考,喜歡不斷反省自己的良好習慣是分不開的。在第一次挫折時,他的這種應對方式起了作用——曾國藩從自己的考卷被學臺懸牌這件事上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之處,他從負面事件中提取到了正面的信息,然後不斷放大正面信息,有意地屏蔽了負面信息。

所以,別人遇到這件事會認為自己不是讀書的料,"你看,學臺都說我文理不通了,我還考什麼科舉呀?乾脆不考了。"但是曾國藩拼命和自己的短板死磕,在文理上拼命下功夫,終於在第二年考中了科舉。從這個角度來說,曾國藩或許還感激那個學臺,如果不是他,曾國藩的文章怎麼能突飛猛進呢?有時候,不鑽牛角尖,在困難前換一種思維方式,可能就會解開困局。

而更多的時候,應對挫折更需要的是忍耐。曾國藩有一句名言,叫"好漢打脫牙,和血吞"。這句話出現在曾國藩同治五年寫給弟弟曾國荃的回信裡。曾國荃的來信中,提到了自己率領的湘軍在黃州打了敗仗,跟哥哥曾國藩抱怨自己運氣不好。所以,曾國藩把自己經歷了多次失敗的經驗總結成這簡單的一句話,寫在信裡告訴他。

從這一句"好漢打脫牙,和血吞"中,我們可以探知曾國藩在生平幾次重大困境面前是什麼心態。比如他的第二次失敗,一個堂堂的朝廷二品大員,竟然被滿朝官員公然嘲笑,這該是如何尷尬的場面?在遭受第三次和第四次失敗時,他就是憑藉著這種驚人的忍耐力挺了過來。

正是這些重大的打擊,幾乎無法克服的困難,催生了曾國藩的忍耐力,推動了他的意志力,使他一一克服那些不可能克服的困難,練成了後來所向披靡的湘軍。曾國藩應對的困難很多,他自己列舉出的僅僅是冰山一角,還有很多次的磨難,被他自己消化解決掉了。在這個漫長的過程中,曾國藩的挫折商也一點點地提高了。可以說,挫折商和智商不同,智商可以是天生的,基因裡帶來的,但是挫折商是實打實地打磨出來的。沒有經歷過風浪的人,是無法提高自己的挫折商的。

經過打擊再次站起來的曾國藩,成了越挫越勇,百折不撓的人。同樣的,他又從失敗中學到了很多經驗。他率領的湘軍,竟然從失敗的陰霾裡走了出來,來了一個華麗轉身,成為太平軍的勁敵。

曾國藩和湘軍的崛起,成為了風雨飄搖的清王朝的中流砥柱,才成就了曾國藩後來的輝煌。

03 作為父母,怎樣提高孩子的挫折商

我們國家的青少年,普遍被認為是經不起挫折的一代,所以,提前給孩子們打預防針,及早補上挫折商的一課,是很有必要的。

在這裡,我們要澄清一個概念,給家長們樹立一個信心,那就是,挫折商是可以通過後天培養的。眾所周知,一個人事業成功必須具備高智商、高情商和高挫折商這三個因素。那麼,在孩子的智商一般都差不多的情況下,情商和挫折商就起到了決定作用。挫折商高的孩子,會擁有強大的自信,更敢於拼搏,不怕失敗。

根據美國的挫折商研究專家保羅•史託茲博士的研究,挫折商包括四個部分:1.控制感,2,起因和責任歸屬,3,影響範圍 4,持續時間。

控制感是指人們對周圍環境的信念控制能力。面對逆境或挫折時,控制感弱的人只會逆來順受,信天由命;而控制感強的人則會憑藉一己之力能動地改變所處環境。比如,兩個同樣考試沒考好被考試批評的孩子,控制感弱的A會說,我無能為力,控制感強的B則會說:雖然我這次考砸了,但我可以通過努力學習,下次考出個好成績。

起因和責任歸屬:簡單的說是內因和外因兩類。喜歡內歸因的人喜歡把過錯推到自己頭上,說:都是我的錯,我總是很倒黴。而外歸因的人會說:都是別人的錯,不關我的事。

我們要學會傾聽孩子的歸因,適當的給予指導。既不能把一切失敗的原因都攬到自己頭上,讓自己失去信心,又不能總是推卸責任,一遇到事情就學會推脫。而是要教會他們看到,如果在今後採取有利的行動,從跌倒的地方爬起來。

影響範圍:這個是指不要把失敗的範圍無線擴大。而是要學會劃定一個合理的區域,把失敗帶來的負面影響限定在這一個範圍內。

常常有父母因為自己的孩子某一方面表現不好,而看不到自己孩子的閃光點,放眼望去,看到的全是孩子的缺點。這就是影響範圍劃定的作用。這就提醒你,要冷靜的劃定某次失敗、某次打擊的影響範圍,不要讓你自己和孩子總是活在失敗的陰影當中。

持續時間:負性事件在時間維度上的影響。有些人總是沉浸在一次的失敗中無法自拔,而有些人,則像曾國藩一樣,雖然經歷過很多次失敗,卻不陷入失敗的泥潭,他們堅信自己總會走出失敗的泥潭,不會長久地處於消極之中。

挫折既是一次教訓,也是一筆財富。只要善於從挫折中吸取經驗,人就會變得越來越聰明,越來越堅強。

對此,曾國藩還有一個金句,叫"大塹之後有大伸"。在曾國藩訴說了自己的平生四大塹之後,他來了一個總結髮言:"從此反求諸己,切實做去,安知大塹之後無大伸之日耶?"

作為家長,我們必須首先要做到的是堅信自己的孩子總會戰勝困難。告訴他,"大塹之後有大伸",在孩子表露出對失敗的畏懼、懷疑自己的能力,質疑今後等一系列消極情緒時,適時地鼓勵他們。

在心理學中有一個ABC理論,它表明我們引起我們每個人不良情緒和後果C(Consequence)的不是事件A(Activatingevent)本身,而是我們對這件事的看法和信念B(Belief)。這個理論同樣適用於對待挫折。我們要清楚,不是挫折和失敗本身讓你覺得沮喪、難受、不想見人,而是你強行把失敗和這種情緒反應進行了聯繫,才會造成這種結果。當然,這種強行聯繫,是一種約定俗成的心理定勢,打破它並非易事。

很多時候,不但孩子會一次又一次地陷入這個怪圈,家長也因為沒能看清這個心理上的反應鏈條,而無法幫助到那些心理上繼續安慰和鼓勵的孩子。

好了,說道這裡,我們聊得差不多了。讓我們再回顧下本期的重點內容:在本次課程裡,我們講了曾國藩的生平四大塹,並且通過剖徐他是應對這四次人生的重大挫折,提高自己的挫折商的。接著,我們講述了作為家長,我們該從哪幾個維度來看待挫折商,最後,我們講了一個簡單實用的心理學理論,來化解失敗者的消極心理。

通過本次學習,你可以通過曾國藩戰勝逆境的案例,給孩子以堅持、昇華、幽默等積極的應對方式,使孩子全面、客觀地看待"挫折"。還可以從控制感、起因和責任歸屬、影響範圍、持續時間這四個來提高孩子的挫折商,最後,你還可以從ABC理論中學會緩解孩子的消極心態。好了,本期內容就到這裡,我們下期再見!

好了,講到這裡,我們聊的內容差不多了。我來簡單地總結一下:這一講裡,我們講了挫折商。曾國藩的挫折商很高,從

,要麼是事無鉅細什麼都管,要麼是放任自流,什麼都不管,從這兩種錯誤的態度裡,我們可以看出父母的格局。其實,教育就是拼爹媽,說的是爹媽的格局,而不是爹媽有多少錢。

這是曾國藩帶給我們上的第三課。明天同一時間,我們將為你講解,曾國藩的挫折商。歡迎你準時收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