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選人之道探析劉邦、項羽的成敗(系列1)

公元前3世紀什麼最貴?人才!

楚漢戰爭,是一場綜合實力的較量,是戰略、謀略、民心、後勤、戰術等大比拼,歸根到底是人才的競爭。

“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這不是劉邦、項羽兩人的競技,而是兩大集團的較量,是人才的較量。

從選人之道探析劉邦、項羽的成敗(系列1)

那麼劉邦、項羽在人才方面有哪些差異呢?我們從選人、 用人、防人角度進行逐一分析。本篇峰頂君首先分析選人之道。

先看看劉邦賬下:文有蕭何、張良、陳平(來自項羽集團)、酈食其等,武有韓信(來自項羽集團)、彭越、曹參、周勃、灌嬰、樊噲等。

從選人之道探析劉邦、項羽的成敗(系列1)

“漢初三傑”

再看看項羽賬下:文有范增,武有龍且(ju)、曹咎、季布、英布(後來叛變)、周殷(後來叛變)、鍾離眛(遭項羽猜忌逃跑)。

陳平:“彼項王骨鯁之臣亞父、鍾離眛、龍且、周殷之屬,不過數人耳。”——《史記·陳丞相世家》

兩相對比,發現劉邦麾下的文臣武將,人員穩定,而且不斷增多,項羽麾下的文臣武將稀少,而且不斷減少。他們的人才都是如何而來呢?


一、人才來源

1. 創業元老

劉項兩家各有一批起兵時就並肩作戰的戰友,是共同創業的元老。

劉邦的創業元老是豐沛集團,有蕭何、曹參、周勃、灌嬰、樊噲、盧綰、王陵、夏侯嬰等,從事縣吏、屠夫、車伕、編織工等職業,基本上布衣出身。

項羽的創業元老是江東子弟,有龍且、季布、鍾離眛、曹咎(獄曹屬吏)等人。

從選人之道探析劉邦、項羽的成敗(系列1)

龍且

劉邦年紀大,與這幫“狐朋狗友”接觸時間長,交情更深。項羽是跟隨叔叔項梁避仇在吳中,是客籍人士,結交的朋友相對較少。


2.

投奔人員

在起義作戰路上,他們又碰到了各路慕名而來投奔的人員。

劉邦在行軍上,先後有張良、酈食其、張蒼等投奔,成為他的左膀右臂;還有項羽麾下埋沒已久的韓信、陳平,兩人因職業發展瓶頸轉而“跳槽”到劉邦團隊,為劉邦得天下發揮了關鍵作用。

從選人之道探析劉邦、項羽的成敗(系列1)

陳平

項羽團隊接納的投奔人員,都是在項梁主政時期,投奔人員有謀士范增,有帶著起義軍主動來歸的陳嬰(縣令史)、吳芮(縣令)、英布(驪山刑徒)、蒲將軍等,很快壯大了隊伍。

主動投奔劉邦的人員,都為劉邦的魅力所折服,覺得他恢弘大度、不拘小節、志向遠大,願意留下來效力。而項羽當政後,西入關中路上,基本沒有人主動來投奔。


3. 拉攏人員

劉邦集團除了主動參加、投奔的人員外,在楚漢戰爭中,他們還積極拉攏項羽集團、獨立第三方的人員。彭越,起初是帶領一支獨立部隊,劉邦賜給他將軍印信,後又任命為魏國國相,許諾封王,千方百計拉攏。

這位游擊戰大師,成為插入敵後的一把尖刀。

從選人之道探析劉邦、項羽的成敗(系列1)

彭越

周殷,項羽集團的大司馬,負責南方軍政。鴻溝議和後,劉邦派英布、劉賈去鼓動周殷叛楚,成功策反,並讓他反攻楚軍。

隨著楚漢戰爭深入,項羽也意識到孤軍作戰,力不從心,他也出動拉攏重要勢力,遊說韓信中立,招募英布迴歸楚軍,可惜都失敗了。

兩者差異在於,劉邦未雨綢繆,提早考慮,曉以利害,並給予優厚條件。而項羽是在無奈之下,才出此計策,可惜人家已看透他,對他不感冒。


4. 特赦人員

劉項的人才隊伍中還有一類特殊人員,就是敵方人員,被他們抓住或向他們投降,被他們赦免並任用。

從選人之道探析劉邦、項羽的成敗(系列1)

子嬰投降

劉邦入關後接受了秦王子嬰的投降;他還赦免了曾多次讓他吃盡苦頭的季布、為彭越哭喪的欒布、教唆韓信反叛的蒯(kuǎi)通,敬佩他們的忠義;大度地封兩次背叛他的雍齒為侯,平息了諸將的爭論。

項羽唯一一次接受敵方投降的是鉅鹿之戰後,接納章邯及其部將長史欣、董翳(yì)。但到咸陽後,他立刻殺了子嬰,並進行大屠殺,與劉邦的“約法三章”形成鮮明對比,人心盡失。

從選人之道探析劉邦、項羽的成敗(系列1)

章邯

兩者對比,可見劉邦容人之量高於項羽,並且任命赦免人員為官,讓他們各盡其才,發揮重要作用。項羽赦免的三位被安置在三秦,可惜很快被劉邦收拾。


、人才質量

人才不光在於多,更在於質量,看能力水平、謀略才幹,優秀的人才能“老將出馬,一個頂倆”。

劉邦手下可謂人才濟濟,個個都是各自領域的佼佼者。

蕭何成為後世丞相的典範,在歷史上留下濃墨重彩。

張良是“謀聖”,是軍師智囊的典範。

韓信是“兵仙”、“神帥”,是軍事統帥的典範。

陳平是高級智囊,算無遺策、六出奇計。

彭越是游擊戰鼻祖。

叔孫通是“漢家儒宗”。

位列唐宋“武廟七十二將”的人才除張良、韓信外、彭越,還有曹參、周勃。

還有能言善辯之士:說降70餘城齊國的酈食其、遊說英布叛楚的隨何、說服南越國趙佗臣服漢朝的陸賈。(峰頂攬勝整理)

反觀項羽手下,范增除鴻門宴獻計外,亮點不多,屢次不被採納,無端被猜忌;龍且有勇無謀之輩,死於韓信之手;英布、周殷先後叛變,鍾離眛受猜忌而離去。

人才質量的對比可立判高下。


三、小結

公元前3世紀什麼最貴?人才!

劉邦已充分意識到了,他廣開門路,不拘一格錄用人才。劉邦團隊的人才來源多元化,而且忠誠度高於項羽團隊。劉邦的個人號召力強,不少人才主動來投,地方人才去遊說也願意歸附效力。

項羽自侍勇猛,“力拔山兮氣蓋世”,一路殺伐,屠城坑降,對人才的任用、建議不聽,導致投奔的人寥寥無幾,反而麾下的人才先後離他而去,最終成孤家寡人。

從選人之道探析劉邦、項羽的成敗(系列1)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封頂君認為一增一減,相比之下,劉邦已在人才爭奪戰上贏得一局。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孟子·公孫丑下》

聲明:原創文章,頭條首發,侵權必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