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大量青壮年一发病就上呼吸机”, 这可能是用来吓唬青壮年的,让他们别到处乱逛

要点

有可能存在青壮年发病住院上呼吸机的情况,但“大量青壮年”的说法并没有数据支持。如果要说新冠肺炎的严重性与年龄有关,那青壮年不是问题,75岁以上的人群才属于高风险人群。

ADE的中文翻译是 “抗体依赖性病症加剧”,这是来自登革热病毒感染后的现象,患者在感染一种登革热病毒好转后,再感染不同亚型的登革热病毒会出现严重的情况。目前ADE效应在新冠肺炎里还没有确证。

“纽约大量青壮年一发病就上呼吸机”, 这可能是用来吓唬青壮年的,让他们别到处乱逛

最近,网络上一篇文章《纽约大量青壮年患者一发病就严重到上呼吸机,疑似ADE效应》引发关注。本来大家都以为老年人感染新冠肺炎后比较危险,年轻人问题不大。如果这篇网文说的是真的,那青壮年就危险了。

到底是什么是ADE效应?大量青壮年患者病重又是怎么回事?

1 大量青壮年患者一发病就严重到上呼吸机?这是误导

细看这篇网络文章,只有提到“纽约大量青壮年患者一发病就严重到上呼吸机,疑似ADE效应(以前感染形成抗体后再被二次感染),在感染后8-12个小时内,急剧恶化”,没有给出任何数据,不知道“大量青壮年”是怎么来的。

我们还是来看一看纽约到底是什么情况。目前虽然找不到患者使用呼吸机的数据,但是可以比较一下不同年龄的患者住院的情况。

在预印本平台MedRxiv上,有一份关于纽约新冠肺炎患者的数据[1]。这份数据包括了纽约某医院从3月1号至4月2日确诊的4103名患者。在这些患者中,有1999名住院治疗,占48.7%,其中有292人死亡或者进入临终关怀。

19~44岁之间的人群属于青壮年。在住院的人中,青壮年占36.6%,这个比例确实高于其他年龄组。乍看上去,似乎确实是“大量青壮年患者一发病就进医院”,但是,这样表达其实是一种误导,让人得出“青壮年特别危险”的印象。

实际上,纽约住院患者中之所以青壮年较多,是因为纽约的青壮年比例较多,而且青壮年使用公共交通通勤的较多,也更可能感染新冠病毒。

怎样才能看出青壮年是否更容易住院治疗呢?这需要比较各个年龄段的感染者中最后需要住院的比例。这个研究也做了这个分析,发现其实19~44岁患者住院的风险是最低的,其他年龄段的都很高。住院风险最高的是75岁以上的,是青壮年的66倍。

在纽约市卫生部门的网站上,也有整个纽约市的数据。截至4月20日,确诊感染者中确实是18~44岁的最多,有49887人,但是只有10%的人住院;75岁以上的虽然只有15547人,但是却有62%的住院。如果比较每百万人口中的发病、住院、死亡数,结果更清楚:

“纽约大量青壮年一发病就上呼吸机”, 这可能是用来吓唬青壮年的,让他们别到处乱逛

数据来源:New York City 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Mental Hygiene

所以,有可能存在青壮年发病后需要很快住院、上呼吸机的情况,但“大量青壮年”的说法并不准确,也可能这标题就是用来吓唬那些老想着到处乱逛的青壮年,尤其是青年。实际上,不同年龄的人都会有这种情况,如果说某个年龄段的人情况会更严重,那青壮年不是问题,75岁以上的人群才属于高风险人群。

2 “ADE效应”源自登革热,目前并没有证据证明新冠病毒也存在这个现象

网文还提到一个词:ADE。什么是ADE呢?这个词原文是Antibody-dependent enhancement, 中文可以翻译成“抗体依赖性病症加剧”。ADE是在登革热中发现的现象,目前还没有在新冠肺炎里确证。

登革热也是病毒导致的疾病,有人在感染一种登革热病毒之后,症状比较轻微,很快也就好了,但是在几个月或者几年后又感染了另外一种登革热病毒,结果病情比第一次还严重。目前的研究认为,这是因为第一次感染之后产生的抗体所导致。

根据人体在感染后所产生的抗体不同,登革热病毒可以分为5个亚型。在第一次感染之后,产生的抗体起到了清除病毒的作用,症状也就好转了;但是在第二次感染之后,因为第一次产生的抗体并不能特异性结合新的病毒,达不到有效清除的效果,同时还有可能把病毒错误地送到了某种细胞,反而导致该细胞的病理性损伤,结果病情反而变得更严重。

由于是新的疫情,目前还没有证据证明新冠病毒也会出现ADE效应。有一些“康复者”出现了病毒核酸“复阳”的问题,应该是第一次感染后病毒没有完全清除导致。退一步说,如果真有ADE的问题,不管是什么年龄的人,也要等到二次感染时才会发生严重的情况,不会像网文标题所说的那样“一发病就严重到上呼吸机”。

如果大家了解了这些知识点,就知道网络文章错得有多离谱了。

3 为什么“ADE效应”会成为一个话题?

但是,如果现在还不知道新冠肺炎会不会有ADE的问题,为什么ADE会成为一个话题呢?

2003年的“非典”之后,中国医学科学院实验动物研究所和艾伦·戴蒙德艾滋病研究中心合作,在2005年做了一个SARS疫苗,技术路线是使用减毒的痘病毒作为载体,以表达SARS病毒的S蛋白,作为诱导产生抗体的抗原。据香港大学陈志伟教授介绍,在进行恒河猴免疫保护性实验后发现,该疫苗确实能诱导产生中和抗体,可以控制病毒,但如果对猴子的肺部进行病理检查,发现注射过疫苗的猴子,在感染SARS病毒之后,肺部病理损伤会更严重 [2]。

疫苗诱导产生抗体,相当于第一次感染登革热病毒产生的抗体;注射过疫苗的猴子感染病毒,相当于二次感染了登革热病毒,所以出现的更严重的肺部病理损伤,就认为是ADE所导致。正是因为有这样一个动物试验,而SARS病毒与新冠病毒又同源,感染机制也一样,同时目前中国和美国进展最快的新冠疫苗技术路线,也都是采用S蛋白作为抗原,因此才有人对新冠疫苗的前途提出质疑。

但这也只是一个质疑,目前相关的新冠疫苗没有公布任何动物免疫保护性实验的结果,网上的各种理论,自然是全靠猜测。

如果只是猜测,专家的理论都不一定正确,那些东拼西凑的“伪科普”,就更不靠谱了。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中国的灭活新冠疫苗,已经完成了动物试验,也马上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在BioRxiv预印本平台上,4月19日发布了有关灭活新冠疫苗的动物保护试验结果,从数据上并没有看到灭活疫苗有ADE效应 [3]。

4 一发病就上呼吸机的情况,怎么破?

网文使用《纽约大量青壮年患者一发病就严重到上呼吸机,疑似ADE效应》这样的标题,让读者透过屏幕都能感觉到死亡的恐怖。即便"大量青壮年"的表达有误,但是连青壮年都如此,老年人岂不是更糟糕了?

即便这个现象不是ADE效应,但是毕竟是很多人会出现病危,到底有没有破解之法呢?

其实新冠重症患者出现的这个情况,与免疫因子风暴有关。在猴子的SARS疫苗实验中,猴子出现ADE之后,病理检查发现肺部巨噬细胞过度激活,这个情况倒是与新冠肺炎重症患者中出现的免疫过激相似。

目前的研究发现,使用药物中断细胞因子风暴,可对患者进行救治。公号前面的文章已经报道过,目前托珠单抗、Jakava都在进行临床试验,有希望挽救重症患者的生命。

参考资料:

[1]Petrilli, C.M., et al.,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hospitalization and critical illness among 4,103 patients with COVID-19 disease in New York City. medRxiv, 2020: p. 2020.04.08.20057794.

[2]Liu, L., et al., Anti-spike IgG causes severe acute lung injury by skewing macrophage responses during acute SARS-CoV infection. JCI Insight, 2019. 4(4).

[3] Gao, Q., et al., Rapid development of an inactivated vaccine for SARS-CoV-2. bioRxiv, 2020: p.2020.04.17.046375.

本文编辑:yhxi

©版权声明:本文系腾讯较真平台独家稿件,未经授权,禁止媒体转载。欢迎个人转发至朋友圈。

(作者:张洪涛,笔名“一节生姜”。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院病理及实验医药系研究副教授,研究领域:癌症的靶向治疗以及免疫治疗。著有科普读物:《吃什么呢?——舌尖上的思考》,《如果舌尖能思考》。可以谈最前沿的医学研究,也可以讲最通俗的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