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读懂全民关注的央行数字货币:是什么?有何影响?

自2020年以来,央行数字货币(又称“DCEP”)成为热频词汇。一方面,监管频频表态关于DCEP的研发消息。继4月10日央行办公厅主任周学东指出,央行数字货币正按照原定计划有序推进后,4月16日,央行办公厅课题研究小组在《中国金融》杂志署名文章中再次表态,将建立金融科技规范发展制度体系,推进我国DCEP法定数字货币研发。

监管频频表态之外的另一面,大众更是对此表现出热切关注。“央行数字货币来了!”“数字货币呼之欲出!”“数字货币应用落地!”近两日,关于数字货币的消息,时刻挑动着业内的神经。据网络流传截图显示,中国农业银行正在对DCEP钱包进行内部测试,同时也有消息称,DCEP将在苏州相城区机关单位以交通补贴形式试点落地。

这个引发全民沸腾的DCEP究竟是什么?可以做什么?对我们又有何影响?

一、DCEP是什么?

DCEP,英文全称为:Digital Currency Electronic Payment,是我国央行的数字货币和电子支付工具,目前,对我国法定数字货币的初步界定是:由央行主导,在保持实物现金发行的同时,发行以加密算法为基础的数字货币。

需厘清的是,DCEP的“使命”是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电子钞票,它以替代M0(流通中的现金)的角色出现,功能和属性和纸钞完全一样,同样具有法偿性,不过其形态是数字化。

二、为何研发DCEP?

未雨绸缪:保护自己的货币主权和法币地位

降低成本:纸币、硬币的发行、印制、回笼、贮藏各个环节成本高,携带也不方便

匿名诉求:现有的电子支付工具和银行账户绑定,DCEP为匿名电子支付创造了可能性

打击犯罪:实施大数据分析,识别和打击洗钱、逃漏税和其他犯罪行为

政策需求:提升我国央行对货币供给和货币流通的控制力,更好地支持经济和社会发展

三、DCEP能影响什么?

对金融体系的影响:

加快金融资产转换速度,相对于央行发行的非现金支付工具,丰富了支付工具体系,发行成本低,便于携带、安全,最终导致实物货币需求量下降;

提高金融监控的效率,有效推动金融体系的完善;

助推普惠金融发展,可使偏远地区的居民享受同样完善的金融服务,而不受信息不对称、缺少营业网点等情况的制约,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普惠;

由于数字货币为M0货币,不计息,因此为存款货币负利率提供了条件

对支付行业的影响:

因为数字货币本质上是对现钞的替代,短期内对支付宝、微信支付等对私支付行业影响不大。但长期可能会产生的影响:

1、纸钞现有的功能,央行数字货币完全满足,在此基础上,可能会实现纸钞所不具备的功能,比如线上支付。

2、长期来看,若数字货币被人民群众所广泛接受和使用,且支付更安全、体验做得更好、功能应用场景更多的话,对私支付业务可能会受到侵蚀。

3、若线上电商开立自己用于线上收付款的钱包,可能无需依赖银行或第三方对公支付机构的清结算服务。

四、DCEP的“前世今生”:

2014年:央行成立发行法定数字货币的专门研究小组,论证可行性。

2015年:央行对数字货币发行和业务运行框架、数字货币的关键技术等进一步深入研究,形成了央行发行数字货币的系列研究报告,央行发行法定数字货币的原型方案完成两轮修订。

2016年:央行召开的数字货币研讨会上,又进一步明确了发行数字货币的战略目标。

2017 年: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正式挂牌,并成立金融科技委员会,经国务院批准,央行正组织市场机构,共同进行 DCEP研发。

2018年:央行召开2018年全国货币金银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指出“稳步推进央行数字货币研发。

2019年:央行支付结算司副司长穆长春表示,“央行数字货币可以说是呼之欲出。”

2020年,央行召开电视电话会议,明确加强顶层设计,坚定不移地推进法定数字货币研发工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